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近代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湖湘文化是近代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化,与其他区域文化(如中原文化、东南文化、西南文化等)有着不同的特征和风貌。这种独特的特征和风貌,是由其不同于他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所决定的。考察近代湖湘文化的发展过程及其内容,我认为近代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三个方面的要素:经世务实的价值主体;民主与科学的发展趋势;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以下就这三个方面申论之。  相似文献   

2.
近代湖南经历了经世教育、洋务教育、维新教育以及留学教育等。近代湖湘教育深受西方的影响。这种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影响,构成了近代湖湘教育思想嬗变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3.
近代湘籍思想家和外交家郭嵩焘之所以称为湖南人"独立之根性"的典型代表,是因为浸润着湖湘文化元素的家风和地方风气培养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精神,影响着他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以湖南人特别独立之根性读书、为官、做学问。特别是他继承和发扬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实学精神,最早将中国传统实学与西方近代科学结合起来加以理解,提出向西方学习不仅要"师夷之长技",而且要师夷之根本政教制度、民情风俗的见解,大大超越了前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和湖湘文化向近代化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孙丽娟  卜祥记 《求索》2010,(4):211-214
延历千年,与湖湘文化心脏一起跳动的精神脉搏,就是湖湘学人挥之不去的独特的"春秋情结"。从湖湘学派奠基人胡安国到清末经学大师皮锡瑞,举凡王夫之、魏源、曾国藩、王闿运、王先谦等几乎所有有影响的湖湘学人都曾将注意力聚焦在《春秋》上。这一现象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都极为罕见。他们的思想如此一致地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夷夏之辨,二是革新变法,形成了湖湘学人"教治并重"的精神传统。湖湘学人的"春秋情结"及其与时俱进的"春秋学"研究,形成了湖湘学术延历千年的一大传统,给湖湘社会带来了开放与保守两派并流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近代湖湘文化是一个与外界文化不断交融汇合的时时处于流变中的系统,既有它的独特性,又有她的交融变动性。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王先谦等作为湖湘文化的代表,以湖湘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为基础,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提出了近代企业管理的新思想,这些思想对现代工业企业管理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湖湘文化是具湖南地方特色的文化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谷嘉 《湖湘论坛》2008,21(6):61-63
湖湘文化是宋代湖湘学派形成后出现的颇具湖南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湖湘学派是湖南有史以来出现的第一个哲学流派。湖湘学派性本论的哲学体系不仅为湖湘文化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也规定了湖湘文化的特质和价值,构成了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7.
康咏秋 《湖湘论坛》2000,13(4):64-66
湖湘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湖湘文化指湖南地区的一切古代文化成果和文化传统,与关东文化、西夏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等处于同一层面;狭义的湖湘文化指以宋明理学为源头的湖湘学派,它的显著特征是主张以心性修养为根本,强调求知报国、经世济民。应该说,湖湘学派是湖湘文化的源头和缘起,而湖湘文化则是湖湘文化的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术研究范式的转变是内在学理与社会时势变迁多重因素交互作用之表现及结果。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筑进程中,西方异质文化的介入,催化了中国学术思维与视野的变革,边疆研究的范式也渐有变迁。古代中国的夷夏观念,长期是史家考察边疆问题的范式思维,在此视野之下,边疆研究处于"边缘"状态。随着近代民族国家构筑进程的深化,边疆研究范式渐有更张,逐步冲破传统夷夏观之束缚,渐有从"边缘"学科走向独立学科之趋向,并呈现出以边疆为本位或"中心"来考察问题的思维模式;而在民族国家视域之下,边疆研究具有巩固疆域的经世之用,边疆问题与民族问题亦非一致。  相似文献   

9.
缐文 《思想战线》2012,38(2):109-114
清季重商思想阐释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发展观,重商论者将历史、社会、文化、制度、近代世界观等各种因素嵌入到经济问题的分析之中,探讨了中国如何发展近代生产力、构建近代生产关系等重大问题。强烈的忧患意识、救亡精神和经世使命感使重商思想呈现出独立意志、奋起赶超的鲜明特质,其关注人的发展,尝试古今、中西结合以及动态、开放、整体协同的系统发展观,开启了中国发展经济学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10.
青年毛泽东酷爱哲学,对哲学有过精深的研究,这已是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然而,青年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与湖湘文化有过极为密切的关系,湖湘文化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对青年毛泽东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这一点却鲜为人提及。我们说青年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与湖湘文化关系密切,理由如次。首先,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从古代湖湘学派的创始人胡宏、张栻,到近代湖湘文化的继承者王夫之、魏源、曾国藩、谭嗣同、杨昌济——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对整个湖南乃至全国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能不波及列酷爱哲学的青年毛泽东。  相似文献   

11.
布庆荣 《前沿》2007,(11):201-205
在西方长达五百多年的现代化进程中,西方的古典文化传统并没有中断或丢弃;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入侵,东方国家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尽管如此,东方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大多也没有中断和丢弃。历史表明,对于近代中国而言,"中体西用"正是接纳西方文化的同时又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它达到了时代的理论高峰,不仅是西方文化中国化的必要途径和过渡环节,也是当时中国现代化走向西方化的指导思想和精神旗帜。  相似文献   

12.
湖湘学派是南宋初年形成于湖南衡山、长沙一带的一个地域性理学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胡宏、张拭等人。湖湘学派曾经在历史上兴盛一时,以至黄宗羲有“湖南一派,在当时为最盛”之说。但是,由于湖湘学曾受到朱熹的严厉批评、指责,随着程朱之学日益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学说,湖湘之学受到排斥而淹没无闻。元、明之时,胡宏的著作几难寻觅,更不用说其学说的影响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蕴涵着深刻的文化价值意蕴,体现了共同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内在统一。这一文化价值意蕴,承继了中国传统文化将自我生命与群体生命"合二为一"的价值传统,从而决定了"中国梦"在当今时代所独有的精神特质,即"中国梦"是建立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基础之上,融"个人梦、国家梦、民族梦"为一体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这一时代特质深刻地体现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承继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传统,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湖南人才辈出,举世瞩目。从文化背景研究的角度来看。湖湘学派的形成及其诊响与上述现象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本文拟初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湖湘学派是南宋理学传入湖南以后形成的地域性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胡安国、胡宏、张栻等人。他们都不是湖南人,但其研究、传播学术的活动主要在湖南。朱熹最早称胡、张一派为“湖湘学”《朱子语类》卷6称“湖湘学者”,  相似文献   

15.
湖湘文化与洋务思潮关系论略周辉湘甲午战争前很长一段时期,湖湘文化仍若即若离于近代文化。但它所包含的经世致用思想却在洋务思潮的萌发中起了理论先导作用。一湖湘学派发萌于南宋。张木式在长沙城南书院传学,受业者数千人。张木式学术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反王学心论,...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湖湘文化的研究中,湖南人口问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湖湘文化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同样,湖南人口结构、增减及流向在近代湖湘文化中的研究地位亦不言而喻。本文将根据笔者所能搜集的史料,在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清代湖南人口的基本走向作...  相似文献   

17.
魏源“师夷”思想与湖湘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祥  殷国明 《求索》2007,(7):72-73
魏源的“师夷”思想,就是主张学习西方的“长技”,也就是西方比中国先进的东西。魏源早年接受湖湘文化,在长期的幕僚生涯中,参与了大量的改革,接触到底层社会,对西方先进东西多有了解。魏源也为“夷师”,他的著作,输入日本,在明治维新产生一定作用。“师夷”思想,扩大了湖湘文化的内涵,对近代的中国文化与革命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谭嗣同在近代湖湘文化中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发展历程中,从1840至1919年的近代湖湘文化,是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谭嗣同在近代湖湘文化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卓越思想家,不仅在很多方面继承了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使之发扬光大,而且在某些方面促进了这种优良传统向现代文化的转换。一、开湖湘现代爱国主义之先河湖湘文化历来有一种崇高的爱国主义传统,谭嗣同不仅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而且在以下两个方面促进了这一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其一,是将忠君与爱国截然分开。在中国古代,爱国与忠君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9.
对近代湖湘人才辈出的原因 ,许多专家学者早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成绩斐然。“近代湖湘文化”也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课题。然而 ,根据笔者对收集的相关资料的梳理 ,觉得人们对近代湖湘人才崛起的一个基本条件和最直接的因素———晚清长沙全国科举重镇的形成还鲜为人知 ,专门的研究似尚付阙如。本文就此作一探索 ,旨在抛砖引玉 ,以期引起专家的关注。一、19世纪以前湖南为何没有出现大的人才群体在湖南历史上 ,虽也出现过诸如蔡伦、周敦颐、李东阳、王夫之等著名人物和以胡宏、张木式为代表的南宋湖湘学派 ,但19世纪以前 ,在三…  相似文献   

20.
胡友慧 《求索》2012,(4):147-149
经世思想是湖湘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明末清初湖南武陵艺术家髡残在其同乡龙人俨和东林党人钱谦益、明末遗老顾炎武等的影响下,青壮年时期就已形成强烈的经世思想和遗民意识。这一思想意识成为了伴随其整个人生的重要指导思想,也影响到了他的创作生涯,使其创作展现出独特的个性魅力和恒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