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两种社会制度中,资本主义经济曾有较快的发展,目前,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仍然超过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我国的经济实力仍然落后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原因是什么?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历史阶段,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处在上升发展的历史阶段,比较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而带来了资本主义的较高速度。进入垄断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和现代化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工业化本身也是一个现代化的过程。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了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从这一新的视角考察这一阶段工业化建设在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对于总结历史经验,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推动现代化的实现,是很有益处的。一“一五”计划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  相似文献   

3.
三大改造是否符合我国工业化的客观要求?它对我国工业化进程起什么作用?本文着重从生产关系变革与生产发展关系的视角对此作出探讨.认为它符合当时客观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同时对它存在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历史反思.  相似文献   

4.
党对个体私营经济政策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扶植、利用、限制”政策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存在三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农民、手工业者组成的个体经济。其中,个体经济虽然在数量上占整个国民经济的90%,但由于生产方法落后,它在国民经济中仍处于从属地位。面对这样一种经济结构,加上刚刚取得革命的胜利,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尽快恢复遭受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因而,党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同时,也要利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积极作用为恢复国民经济服务。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扶植、利用…  相似文献   

5.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这条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后的1953年提出来的,它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始,是当时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总的指导方针。不过,总…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工业化?简单说工业化就是用机器体系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社会经济在工业化阶段的基本任务就是生产手段的彻底改造。工业化是现代国家和地区都必须经历的一个历史过程,也是生产力、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甚至社会制度发生持续的进步变革的现代化过程。我省的工业化进程到底走到了哪一步,需要从我省国民经济整体实力、生产力水平、在全国的地位等方面对此作出科学的判断。尽管从“九五”以来,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由“八五”期末的630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994亿元,年均增长8.7%,去年又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82亿元,比上年增长8.8%,连续五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次产业由过去  相似文献   

7.
实现中国工业化是毛泽东一生思考、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自抗日战争后期 ,毛泽东找到了一条通过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来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道路 ,即由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担负领导作用 ,利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和尽可能争取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合作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 ,国民经济迅速得以恢复的实践证明了这条工业化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本文还对毛泽东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宝贵成果 ,以及毛泽东在犯严重错误、发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正确认识 ,均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分析。毛泽东是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开拓者 ,他的成功与失误 ,都是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短短的7年内,我国基本上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个深刻的翻天覆地的大变动。如何评价三大改造的得失乃是当今党史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试图在考察漳州这个小城市对资改造情况的基础上,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对在小城市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一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有步骤地进行的。这是一条社会主义改造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的道路,是适合当时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当时稳定市场,巩固政权,变革生产关系、促进工业化的发展、建立社会  相似文献   

9.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过渡时期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已经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但是,党的八大并没有明确宣布过渡时期的结束,毛泽东在1957年至1958年上半年,也多次使用"过渡时期"这一概念。他使用这一概念有三大理论内涵: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不断丰富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为工业化和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根据生产力发展要求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一个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社会初步建立后,在意识形态上与资本主义的斗争不断取得胜利,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毛泽东实际上提出了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面临的三大问题。他的理论探索对于我们今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不断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做好意识形态这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一五”计划是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年)结束时制定的。其基本任务是进行以156个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计划规定:工业每年增长速度为14.7%,基本建设投资五年合计为427亿元,等等。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基本恢复的基础上,毛泽东于1952年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此,工业化与农业合作化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毛泽东对工业化与农业合作化关系的认识,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工业化与农业合作化。我们必须深入探讨毛泽东对工业化与农业合作化关系的认识。一、工业化与农业合作化关系问题近代以来,每一个中国人都从百年屈辱中强烈地感受了工业化的西方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之间的差距。工业化并通…  相似文献   

12.
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结合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实践经验,构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理论体系.在社会主义革命即农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毛泽东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注重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关系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积极寻求对外贸易的突破,并注意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和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深入探讨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努力改变和完善经济发展方式,对于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远大目标,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从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形态来看,人类经历了以自然资源为主的原始社会阶段、以人的劳动力为主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阶段、以大机器生产为标志的资本主义阶段。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总的说来,在过渡时期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经过七年举国上下的一致努力,终于1956年基本完成了我国和平变革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使命,从而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①,“是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的伟大创举,是毛泽东思想的光辉胜利”②。具体地说,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成就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基本实现工业化,是十六大提出的我国在新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和主导,是经济发展的主题,也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迅速,但在新的形势下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以工业化为核心,走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同时,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对实现工业化起推动作用。一、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1、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所谓工业化,就是一个国家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人类社会实现工业化自18世纪30年代开始至今已有270多年,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无不是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的,通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整体推进,最终走向现代化。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我国已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建设成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有一部分现代化水平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但我国目前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主要表现在:我国现在人均GDP才接近1000美元;城镇化水平较低;农业劳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恢复时期——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五三年;(二)高速度发展时期——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七四年;(三)停滞时期——一九七四年经济危机至目前。一九五四至一九七四这二十年,在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是空前的“繁荣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7.
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所谓工业化,是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并取得优势地位的过程。它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使生产日益社会化、现代化,劳动力素质日益提高,城市化迅速发展。西方工业化鼎盛时期的机器大工业以发达的机械、钢铁、造船、石化、汽车、电子仪器工业等为标志,而后工业文明则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技术、航天通讯等为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我国尚未完成工业化阶段,从整体上说,目前仅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加快工业化进程极为迫切。一、我国工业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21世纪无疑是一个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特征的高新技术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社会。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必须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工业化进程放到十分重要的战略高度来看待。根据工业化的定义,现代工业化进程应当包括工业经济规模化、经济运营信息化、工业生产科技化、产品加工专业化、资本经营市场化、企业管理科学化和乡村城  相似文献   

18.
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提高产业资源配置效率 ,需要研究我国产业资源配置转换问题。为了较清晰地反映我国产业资源配置转换的过程 ,我们可以把这一转换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并具体分析每个时期的状况及其利弊。  一、产业资源配置的初始阶段及其利弊分析建国初期 ,我国国民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整个国民经济基础极为薄弱 ,生产力水平过低 ,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严重失衡。从经济结构看 ,我国第一产业占有绝对优势 ,其他产业明显落后 ,可以说是一个经济十分落后的农业国。当时产业资源配置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 ,如工业化程度极低…  相似文献   

19.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三年六月十五日 )毛泽东  什么叫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党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什么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 ,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的时间多长 ?考虑来考虑去 ,讲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比较合适。根据几年来的经验 ,大概十年到十五年是一定需要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包括两部分性质 :(一 )工业化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和若干阶段: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可以划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一九四九年十月到一九五二年底。党在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尚未完成的任务,大力恢复国民经济,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一九五二年底,土地改革运动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及台湾外,在全国基本完成。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亦胜利完成。从这时起,国内的主要矛盾就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