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挑战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禅师曾给他的弟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人被一只老虎追赶而掉下悬崖,庆幸的是在跌落过程中他抓住了一棵生长在悬崖边的小灌木。头顶上,那只老虎在虎视眈眈;低头一看,悬崖底下还有一只老虎,更糟的是,此时他看见两只老鼠正忙着啃咬悬着他生命的灌木的根。突然,他发现附近有一  相似文献   

2.
一个安静得连太阳西坠的声音都能听见的乡村,一条粗糙的碎石便道将田合与外界连接在一起.一辆黑色的包厢马车从前方的树林中驶出,缓缓地碾过冰冻的小路,在冬日黄昏的余辉中映衬出一幅宁静且略带几分神秘的剪影.这,就是美国阿米西人生活的部落.阿米西人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他们抗拒现代的物质诱惑,拒绝使用电、汽车、电话等,始终以土地为本,过着简单朴素的传统农业生活.  相似文献   

3.
葛丹 《工会博览》2023,(27):63-64
<正>“敦,大也;煌,盛也。”抵达河西四郡的最西一郡,我拿着通关文牒站在阳关大道上,看见了14辆马车并行的兴盛和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凄怆;我坐在黄沙漫天的玉门关下,听见了击鼓其镗踊跃用兵的激情和征夫一望总潸潸的哀愁。昔日的边防要塞早已风化成一个个土丘,丝路重镇锁阳城也不过残垣断壁,唯有锁阳草还在千年后肆意生长。  相似文献   

4.
正"您好,这是为您办理好的京卡,请您收好,如有什么疑问,欢迎您随时来居委会咨询……"正在办理业务的她用亲切的话语,微笑的面庞服务着每一位前来寻求帮助的居民。她就是胜利街道红杉一品社区的社区工作者—杜艺兵。杜艺兵在社区负责工会、妇联和青少年工作,在很多人眼里,她是一个对待什么事情都很热情、果敢、认真的人。但就是这样一个热情、开朗的人背后却有着一段令人心酸又钦佩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1996,(6)
夏天的太阳总是来得早些,早晨,刚进办公室,太阳便透过玻璃窗温暖地照了进来。 比太阳来得更早的是一个女孩,她站在办公室门口,瘦瘦弱弱的样子,衣着很朴素但很干净,手里拿着一本《南风窗》。开门的时候我问她“您找谁?”,她脸红了一下轻声说句什么我也没听清。我请她进办公室来,她躲在门口轻声细语地问:“这儿是不是有个‘城市故事’?” 我请她坐在办公室简陋的“沙发”上,问她有什么事,她低着头把手中那本《南风窗》摆弄了很久,才鼓起勇气说:“我是湖南来的,在广州给人家当小保姆。”说完又红了脸低下头去一声不吭了。 原以为又是小保姆有了什么心事,被主人家欺负了?干得不开心?一个人呆在家中太闷了?或者爱上了主人的兄弟朋友之类的事情,自从“城市故事热线”发了一个小保姆专题之后,我收到了不少小保姆打来的电话,基本上都是这些情况,不过亲自找上门来,还是第一次。 费了好大的劲,我才和这个腼腆的姑娘谈了一会儿。原来,她去年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本来想再读一年多考一次,但家人说她已经18岁了家中环境又不好不要再为家里增加负担了,于是她只好十二分不情愿地来了广州当保姆。 姑娘说她从小喜欢文学,一心想继续读书,她看到“城市故事”中刊登了一个小保姆考上大学的文章后,很想学那个小保姆,利用业余时间读点书,只是不知到哪儿去读,于是来《南风窗》“城市故事”问一下。 她的话令我深受震动,自从那篇《王晓敏,现代都市童话》发表了之后,“城市故事”收到了许多想继续读书的来电来信,其中大部分都是外地来广州的打工仔打工妹,她们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让我们看到了我们这个城市未来的希望。 随后,我们打了许多电话到有关部门,只是许多业余大学或电大招生都要本地户口或本地就业证,不知道哪个学校可以接受这个一心想读的年轻人?而她当保姆的那家主人也不想她出去读书,怕影响了家务,但她并没有灰心,还在继续努力,希望她能感动我们的有关部门,给她一个机会。 我们感到欣慰,因为我们所编发的“城市故事”已激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求知欲望,令他们开始了对知识对人生的更高层次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正给宝宝讲故事,顺便重温了《海的女儿》,让我不经意间走进了世界上最纯美的境地。小人鱼的故事,虽然是个悲惨剧,可是它告诉了我们,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去寻求的。在小人鱼的身上,我们能够看见单纯坦率的品质。这种单纯,在我们的脑子里久久地回味着。小人鱼有5个姐姐,姐姐们都用那沉船中稀奇古怪的东西装饰她们的花园,而小人鱼却喜欢一个像太阳的花朵和一尊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个故事:黑川利雄是日本著名的医学博士。只要到过黑川博士的癌症研究所看病的人.都感到他有一双温暖的手。每到冬天.黑川就会在口袋里放一个手炉,使手总是保持热乎乎的。他说:“患有癌症的病人心情本来就不好,如果他一来看病就能碰到一双温暖的手。感受到你传递给他的融融暖意.就会使病人重新点燃希望之火,产生治愈的信心。这叫从‘心’开始,用‘心’对待。”多么感人的话语.多么美妙的心灵,多么深刻的体悟!  相似文献   

8.
李北方 《南风窗》2016,(4):87-89
正任何文化的发展都不能仅停留在自发的状态,民间文化自发地生长了几千年,成果不可谓不丰富,但思想上毫无突破。新工人文化的发展恐怕也脱不开这样的规律,它亟需摆脱自发状态,向更成熟的层面迈进。一转眼,"打工春晚"已经办了5届,每一届都会吸引一些媒体参与报道,知识界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讨论中来。"打工春晚"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已经基本确立起了它的影响力。2012年初,我在网上看到首届"打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1995,(5)
转眼间,城市送走暮春,迎来初夏。马上就要编发五月号‘城市故事’版块的稿件了,书桌上,堆满了读者朋友写给‘城市故事热线’的稿件和信件。办公室的电话响个不停,我们每个编辑。都有接到过打给‘热线’诉心声的读者电话的经历。越来越多的读者加人到我们的‘office’话题中参加讨论。而每一篇的‘人世间’都以它的真情实意打动着千千万万读者。更令我们感动的是,许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在关注着‘城市故事’,他们的每一个电话,每一声问候,每一份文稿,都给了我们最大的鼓励与支持。编杂志是一件累人的事,编一本精益求精的杂志更是一件困难的事。然而,在读者朋友的支持与关注之中,这所有的累,所有的难,仿佛都变得那么微不足道。我们无以回报,我们只有将我们的这期杂志编得精彩一点,再精彩一点……  相似文献   

10.
拽什么拽     
打开网络,现在,最拽的一个词,就是“拽”,从最拽的QQ签名、跑车、歌曲、明星、笑话一直到手机铃声……生活里,也天天看见“拽眼”听见“拽语”——  相似文献   

11.
滴水     
有这样一则故事。仪山禅师有一天在洗澡时,因为水太热,就叫弟子提桶冷水来加。有一个弟子奉命提了水来,将热水加凉了,便顺手把剩下的水倒掉。“你怎么如此浪费?”禅师不悦地说,“世间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功用,只是价值的大小不同罢了,即使是一滴  相似文献   

12.
梦在孩提 “大宇”——同事们都这样称呼北京住总集团正荣公司项目经理、硕士研究生王东宇。 其实,王东宇在很小的时候,有一个梦。那就是当他看到京城座座高楼大厦时有一种渴望,每一个喧闹的工地,每一个围挡里面都有一种诱惑,充满着一种  相似文献   

13.
寻找格瓦拉     
是谁点亮了天边的朝霞 千年的黑夜今天要融化 也许光明会提前到来 我们听见了你的召唤 切·格瓦拉 1 相信除非是一个麻木不仁的人,当他第一次听说切的故事都会如我一般震撼。那是在十几年以前了,在一本旧的美国杂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13,(2):86-87
在力图解构习酒人精神内核与习酒成长路径之间关联的过程中,历史长河中的赤水河、习酒、酿酒文明、红色文化……多维度交叉碰撞,使习酒这一颇具传奇色彩的中国传统白酒品牌因鲜明个性卓然而立。作为一个老习酒人,钟方达27年职业生涯的每一个脚印都是习酒历史的见证。面对这样一段鲜活的微观习酒史,也许只有在与他一道解读"习酒故事"中层层剥开习酒精神内核、通达习酒人内心世界才能体会。  相似文献   

15.
我的爸爸     
正昨天我扶着你在洗手间吐的时候,你忽然问我,是不是吐出血来了,我说大概是你鼻子破了吧,刚说完就又看见一大口血从你嘴里吐出来……这次我是真的被你吓到了,第一次开始为你的身体担心,第一次哪都不想去,想就这样一直陪着你。现在的你啊,越来越像个小孩子,经常偷吃我的糖,口味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重。妈妈说你有高血压不能吃得太咸,你就偷偷在菜里面放盐,跟我说话也越来越客气,有时反而用请求的语气来跟我说,陈晨啊,有没有时间帮我  相似文献   

16.
英国记者安东尼·布朗写的《兵不厌诈》一书中,在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军与德军在北非战场决战时有这样一段话:"阿拉曼战役一开始,隆美尔 军队失败的命运就注定了.……隆美尔所采取的每一个重大军事行动都被'超级机密'暴露.隆美尔成了最没有希望的将军了.他给希特勒的一系列密电,蒙哥马利都通过'超级机密'看到了……而希特勒发给隆美尔的复电,蒙哥马利有时甚至比隆美尔看到得还要早……"  相似文献   

17.
一觉醒来成为百万富翁?人们做过多少这样的英梦,艺术家演绎过多少这样让人欣喜若狂的故事!事实上,在上海一些承办私人海外财产回归的机构里,近年来经常都发生着这种真实的事情。其中的悲欢离合艰难曲折,实在是令人感慨万千。 财连财  相似文献   

18.
垃圾车你好     
伟人说,人是社会的动物。人也是城市的主人。人们创造了许多城市的故事,或平凡,或惊心动魄。我们都是故事里的角色,或主动,或随波逐流。你又是怎样进入某一个时代?某一个事件?某一个故事?假如你的心灵曾因此被触动,那么,《城市故事》栏目将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生活在城市的人们与你一起感知我们生活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人·声     
《南风窗》2009,(7)
领导来的线路都走了3次,我们的发言稿要先审了以后才行,时间每一分钟都控制着。如果这样调研,怎么能体现社情啊?——广东华美集团董事长张克强结合本企业被领导调研的经历说。  相似文献   

20.
杨晓春 《南风窗》2008,(9):95-95
生为一个敏感的人,很不适合在北京生活。如同马未都说的:"都说人太敏感不行,但是我走在街上,看见那么多难看的建筑,我接受不了,我就是对这个敏感,就是不高兴。"这点我很同意。不知道每天会有多少人因为总体这么难看的城市一天心情都不好。每天开车上班经过三环的时候,都会看见央视大楼,看着它如同一个有机体一样逐日生长。北京,正如几年前听到中奥成功时所预感到的那样,正在沿着城市宏大叙事的道路一骑绝尘。其间所有的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