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我在整理村中60岁以上老人养老金银行卡使用情况时发现,第六村民小组的一位老人一直没来登记。下班后,我一路打听着找到老人的家老人家中只有一个小女孩,我问她"奶奶去哪里了",她羞涩地回答:"去山上背柴火还没回来。"已经是下午6点多了,我估摸着老人应该很快就回来了,便决定等等她。  相似文献   

2.
文心 《大特区党风》2003,(12):28-32
在成都,市民们传扬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名叫石桂芳的大妈,为了报答一位曾经在她家当过保姆的老人,她不仅义务赡养老人,视老人如亲人,自己和家人还人老人当保姆;当自己年过七旬,担心对老人照顾不周,她又为老人请来了一位又一位保姆……  相似文献   

3.
她辛辛苦苦地挣钱,节衣缩食地攒钱,却把钱用来兴办“免费福利院”;她是一个37岁的农民,没有多少文化,却无偿赡养着一群与自己非亲非故的老人;她不被人理解,遭人嘲讽,却依然痴心不改,奉献爱心;她家财万贯,却衣着简朴,甚至不曾有一双像样的皮鞋;她以福利院为家,与老人、孩子同食同宿同喜同忧;她身为福利院院长,却依然干着厨师和服务员的活计,  相似文献   

4.
郊区太阳村镇四合村红庙屯农民谭美兰老人,今年已71岁了。解放前,她参加过党的地下工作,解放后,她又参加过剿匪、土改等工作。至今还默默无闻地住在乡下,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她用自己的行动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优良品德,她不愧是一位革命的老人。  相似文献   

5.
<正>她是一名细心、孝顺的女儿,也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儿媳。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灵慰藉,为老人排解忧虑,分担愁苦,与老人默契沟通。她是家中老人的细心家长,知已挚友,对老人真心呵护,倍至关怀。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她就是五师八十三团退休职工李治仪,今年荣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荣誉。好女儿李治仪睡眠少,每天早上醒得早,6点多就要起床,照顾妈妈起居。李治仪说,小时候家里在连队生  相似文献   

6.
<正>在二师二十九团梨华社区,有一位被老人们称赞的"好闺女",她用自己的辛勤与真爱,悉心照顾着一群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她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用真情书写人间大爱,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她就是二师二十九团蓝翔敬老院院长王丽萍。  相似文献   

7.
正在十二师头屯河农场有一个普通家庭的儿媳,一个普通女孩的妈妈。她用长久地不懈付出,成就了她的不平凡,在社区被邻居们称为"最美儿媳妇"。布置简单却不单调的屋内,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正斜倚在客厅的沙发上幸福地晒着暖阳,陪着这位老人的正是儿媳饶卫红,她正在帮公公按摩。见到社区人员,老人用手比划着说:  相似文献   

8.
她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用辛勤劳动和爱心滋润着每一位老人。多年来,她甘于奉献,全身心地投入到养老事业,把沈阳康利托老养护院办成了管理服务一流的养护院,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用全部心血谱写着一  相似文献   

9.
她是一个黑人女孩。她从小就“与众不同”,因为小儿麻痹症,她的左腿瘫痪,胳膊动不了,只能卧病在床,失去了儿童应有的欢乐和幸福。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忧郁和自卑感也与日俱增,她甚至拒绝所有人的靠近。但她有个例外,邻居家那位只有一只胳膊的老人成了她的好伙伴。老人是在一场战争中失去一只胳膊的。老人非常乐观, 她非常喜欢听老人讲故事。  相似文献   

10.
永远的新娘     
当李凤兰被搀扶着走近我们时,谁也不敢相信,眼前佝偻着身子的老人,在她的身上竟会有那么多动人的故事,演绎着她那传奇般的人生。看着老人虚弱的身体,我们真不忍心多打搅她,但她的热情又让我们不忍心马上离去。我告诉她,我们要为沂蒙山区的红嫂们布一个永久性的事迹展馆,需要征集红嫂们过去用过的物品。老人听完后先摇头又轻轻点头,她在想什么?是顾虑,是担心,还是依依不舍?老人缓缓抬起手杖又轻轻落下说出来两个字:"箱子!"声音不大,却  相似文献   

11.
<正>夕阳下,她牵着一位古稀老人在公路上散步的画面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我决定走近她,和这位憨厚的女人结识。她叫王银霞,一师十团九连"AAA级职工",10年前与丈夫一起背井离乡进疆打拼,日子在夫妻二人勤劳双手的创造下,越来越红火,就在小两口筹划着把双方老人接来新疆安享晚年之际,婆婆患重度老年痴呆症的消息如晴天  相似文献   

12.
正"我唱晋察冀,山红水又清。山是那么红,水是那么清。如果有人问,请问好老人。这位好老人,好比一盏灯。战士给她火,火把灯点明。她又举起来,来照八路军……好老人叫啥?名叫戎冠秀。好老人住哪?家住下盘松……"著名诗人田间创作的《戎冠秀赞歌》,于朴实的诗句中,饱含着对"子弟兵母亲"戎冠秀的赞美和爱戴。一1896年,戎冠秀生于平山县杨树壕村。1910年,她14岁时嫁给平山县沙坪村李家为媳。在那个年代,穷人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分家的时候,她和丈夫李有只分  相似文献   

13.
正在营口市养老院亲情部部长陈晓艳的案头,放着一本泛黄的《老年人心理学》,她常常在午夜加班的间隙,翻开来看一看。因为她知道,照顾老人,光有行动不行,还要和老人们交心。2007年,37岁的陈晓艳初到营口市养老院工作,由于工作强度大,父亲并不太赞成:"这么累的工作你能受得了吗?"面对父亲的担忧,陈晓艳十分平静,她轻抚着父亲的后背宽慰道:"爸,没事儿,您别担心。"然而养老院的工作远非陈晓艳说的那样轻松。除了照顾老人们的饮食起居外,护理员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  相似文献   

14.
1992年7月18日,在邓颖超同志的遗体火化告别室外,我见到一位银丝满头的老太太。老人悲泣着一边挪动着自己的身体,一边十分刚强地用左手拄着她那根拥有4个抓地爪的特制手杖,慢慢坐上轮椅,由与她同来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笔者来到八师一四七团十连职工梁月兰家,看到梁月兰正在为瘫痪的母亲捶腿,她母亲眯着眼正独自享受着,她对母亲的那片孝心一下就映入了我的眼帘。说起梁月兰照顾瘫痪母亲的事情,那还得从2011年3月份说起。天气逐渐暖和,老人在楼房外经常走走锻炼身体,不知怎地,一天突然一下就倒在楼下的平地上,当时就没起来。一位路过的好心人,敲开她的房门,帮着把老人送回屋里,她还没说一句感谢的话,那人水都没喝一口,默默地走了。  相似文献   

16.
<正>30岁的时贵娜表情温暖,笑容灿烂,近5年来,她坚定地做着一件事:用无微不至的关爱,温暖着14名留守儿童的童年。2009年,大学刚毕业的时贵娜来到吴桥县梁集镇北彭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在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时,她来到一户人家,刚一进屋就看到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和一个大概六七岁的小男孩,小男孩见了陌生人急忙躲在老人身后,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  相似文献   

17.
在别人看来,郏县渣园乡敬老院院长孙枝荣退休后,该享受天伦之乐了。可她卸任不卸担,仍不辞辛苦、精心地伺候着五保老人。24年来,她先后服侍过50多位老人,为30多位五保老人养老送终。  相似文献   

18.
正她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用真情书写人间大爱,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她就是二师二十九团蓝翔敬老院院长王丽萍。2015年3月28日,笔者走进敬老院的小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沐浴在阳光下一盆盆生机盎然的花卉。3间老人居住的小屋门敞开着,几位老人坐在沙发上,悠闲地看电视。一眼望去,一张张床铺摆放有序,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室内到处干净整洁,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花香。  相似文献   

19.
龙岩北门外的一座宅院里,平静地生活着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老人淡定从容,步履虽已有些蹒跚,听力也有所不济,但她每天读书看报,时事烂熟于心,思维敏捷,言辞清晰。她不时会沉浸在历史烟云的回忆里。是的,她那一段激情燃烧的革命历练.已是尘封日久,少人知晓。由当年龙岩土地革命领导人邓子恢亲自介绍入党而今仍然健在的地下党员.也许只有她一人了。  相似文献   

20.
正他叫邱远祥,1980年在农一师十二团二十四连工作,在此期间结识了妻子李胜芬,当时邱远祥去她家时经常看见一位老人在她家里,他以为那位老人是她的奶奶,后来才知道老人是她母亲的同乡,而且子女都早已过世,经常得到岳母一家人的照顾。1988年邱远祥调到十连工作,夫妇俩还是经常回去看望她,当时老人经常生病无人照看,看到老人那饱经沧桑的面容和孤苦伶仃的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