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提升公务员的能力素质最有效的措施是加强培训,而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的确定则需要依靠胜任力模型。本文依据公务员的职业生涯成长路径,对公务员在不同职业阶段应具有的胜任力进行细化,将胜任力的各要素转化为相应的能力素质,并将其分层为应用能力和核心能力,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培训体系,使公务员培训更具科学性,最终提升公务员的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2.
浅谈公务员的信息素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朴咏男 《行政与法》2005,(12):45-46
本文通过目前我国政府公务员素质现状来阐述提高和加强公务员信息素质的必要性,并通过几个方面来说明如何提高公务员的信息素质。  相似文献   

3.
提高公务员素质,涉及许多方面,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根据时代的要求和队伍的现状。有针对性有重点地提出明确要求,使之某些方面在短期内有明显提高。只有明确了具体内容、标准、要求和重点,才能收到提高公务员素质的明显成效。 1.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国家公务员,代表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必须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度负责,时刻关注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把促进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要充分认识到行政管理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到做好本职工作的价值所在。不能把部门利益和局部利益…  相似文献   

4.
服务型政府视野下公务员学习能力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伟 《行政与法》2010,(8):49-52
在服务型政府构建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公务员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学习能力建设,尤其要在学习理念、学习机制、学习制度、学习方法等方面不断进行完善和提升,并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公务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艾烨 《法制与社会》2010,(2):236-236
当前我国政府正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服务型政府首先需要的是充满服务精神的团队,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公务员改变“万金油”的形象,实现职业化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而职业素养的培养将是公务员队伍职业化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杨爱元 《行政与法》2004,(11):39-40
经济的发展对政治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入世后的挑战,我国政府职能必须有新的转化。行政三分制度是我国行政改革的一大重要举措,它的正确实施,它的成效,必须要有公务员素质的全面提升作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公务员队伍由于比较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 一是法制观念淡薄。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公务员对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依法执政理念不够牢固.民本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够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不够高.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还停留在文件和口号上。一些公务员推动工作仍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和计划经济管理方式.而不善于运用法律和市场经济手段进行引导和调控;有的公务员在具体执行法律法规工作中断章取义,对己有利则用.无利不用;还有的时常表现出“我即是法”、“我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的言行。  相似文献   

8.
论公务员在服务型政府中不适行为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莉  胡同泽 《行政与法》2005,(10):57-59
构建服务型政府已成为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而目前公务员的思想行为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因此对目前公务员与服务行政的种种不符行为进行深层的分析是一项必须的任务。为了改变公务员的不适行为,重塑行政理念、提高行政能力、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以及与社会利益一致的激励机制将会对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公务员诚信建设:意旨、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诚信建设是政府诚信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当前,我国公务员的诚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公务员的非诚信行政理念、行为时而浮出水面。究其根源,既有文化上的和法治上的原因,也有个人人文素质上的原因。解决公务员的诚信建设问题,提高政府效能,要从加强思想教育,完善公务员选拔、考核、评估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以及完善诚信信息监控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搞好公务员培训,打造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是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如何搞好培训工作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针对培训工作,对公务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搞好培训工作需要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侯雷 《行政与法》2006,(10):32-34
公务员精神来源于公务员制度的本质规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务员制度决定了中国公务员精神与西方公务员精神既有相同之处,又在“政治中立”这一点上有着根本的区别。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务员制度的不断完善,公务员精神的内涵也应当不断丰富和发展。公务员精神体现了公务员制度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精神和时代精神。当前最为迫切的就是以个人自律、组织教育、制度控制、环境制约等为主要途径,从精神、制度与方法的有机结合上促使每个公务员真正成为“公务员精神”的实践者和体现者。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公务员自杀案例频见媒体报端,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究其原因多指向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公务员自杀案例虽然极端,但也反映了这一群体心理危机存在的程度,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在分析公务员心理健康现状及存在心理问题原因的基础上,从自我心理素质的提升和政府综合干预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法典的品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民法不仅是调整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更主要是通过对市场经济的调整来促进社会的进步、推动人的发展的法律,是一部维护人权、解放人性的法律,是建设民主政治与法治国家的法制基础。将民法定位于一部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法律,是现代民法应有品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民行检察监督制度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折射出我国整个检察制度发展改革应完善的方向:加强检察理论研究,重视与学界的沟通与交流,为检察改革营造出良好的理论环境;重视检察改革中的外部关系,与法院在博弈中加强合作,在合作共赢中推进检察制度改革;鼓励地方检察机关的创新型实践,检察改革应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公务员薪酬作为公务员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它既可以影响到公务员的廉洁奉公和积极性的调动以及政府工作效率,也可以在全社会分配中起着示范和导向作用。但在公务员薪酬水平变动过程中,"公务员薪酬乱象"层出不穷。本文分析了"公务员薪酬乱象"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公务员薪酬乱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吴晓锋 《法学论坛》2005,20(6):94-97
对法律的制定有建构论唯理主义和法律进化论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本文在对这两种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折衷的观点,即以法律进化论为本体,辅之以适度的建构理论,实行“科学的法律进化论”,并以此为认识论的基础,对中国民法法典化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对目前进行的民法典制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及其理念——市民法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是个历时性的概念。它经历了等同于政治社会,与国家/政治社会相分野,区分于国家、经济的文化领域等几个时期。各时期有着不同的价值理念,即市民社会的理念。由市民社会—市民社会的理念—市民法的理念—市民法这一线索可看出,市民社会及其理念对市民法及理念起着基础作用。民法典的编纂过程中应吸纳西方市民法固有品格,进而推动市民法及其理念在中国的根植。  相似文献   

18.
对公务员角色的定位历来是公共行政学探讨的重要问题。传统的行政学及其继承者——新公共行政和新公共服务把公务员定位为"公共人";公共选择学派则将公务员定位为"经济人"。但各种研究范式的分离与竞争始终没有摆脱以技术理性为基础的"人性假设"和实证研究范式的限制。公务员角色在现实中发生错位,其背后所反映的是管理主义运动兴起过程中公共行政陷入的身份危机。社会建构主义重视社会群体互动和协商的结果,把公务员作为一个群体来看待,而不是将其作为抽象的个体加以定位。因此,通过自由式民主和协商民主的手段,形成一种自我认同、相互信任的组织文化,或许是走出公务员角色定位困境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谈民间组织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 《行政与法》2010,(3):11-13
民间组织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互动关系构成了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元互动的一个缩影,也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有效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职能转变为民间组织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和必要空间,并将带来政府对民间组织监督和管理方式的相应变化;民间组织的发展也将会从多个方面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并成为政府职能转变效果的重要表征和继续改革的信心来源与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张艳蕊 《河北法学》2007,25(5):114-118
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属于近年来刚刚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现象,就整体而言,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必须以重新审视法院的功能为起点,扩展民事诉讼机能.深入分析民事诉讼机能与民事公益诉讼之间的关系,民事诉讼机能的扩张是民事公益诉讼发展的制度基础,民事公益诉讼呼唤相应的民事诉讼机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