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史书记载:子思在河边见到一个卫国人钓到一条鳏鱼。子思便问:“鳏鱼是一种很难捕到的鱼,你是用什么办法把它钓到的呢?”那位钓鱼人回答:“我开始下钓的时候,只挂了一条鲂鱼作钓饵,鳏鱼游过去时连看也不看;后来我改用半头猪作钓饵,鳏鱼就把半头猪吞了下去,因而就上钓了。”子思听了长叹一声说:“鳏鱼虽然是一种很难捕到的鱼,却因为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将甲乙丙丁四只猴子放进一个大笼子里,大笼子的上方挂着一只香蕉。猴子见到香蕉,当然非常想吃,于是这四只猴子就争先恐后地够这只香蕉。猴子甲体格最棒,最先抓住了香蕉,但香蕉没被拉下来,反倒是拉下了一阵“倾盆大雨”,将猴子们浇得精湿。原来,科学家将香蕉作为一个装置的开  相似文献   

3.
德国的社会风气 德国人好学、求进、礼貌,也不乏热情。不管乘什么车很少有抢上抢下抢座的现象,如果两个人相遇都是相互礼让。人们上得车来都先是依门而立,看到里边有座位时再去落坐,而不少人一坐下便拿出书报阅读,老年人则带上花镜也不浪费掉这段乘车的时间。这种好学求进的精神着实可佳。有这么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一个阿拉伯人拿着一盆鱼,在火车上遇到一个日本人,一个德国人,一个中国人。日本人问阿拉伯人:“请您告诉我,您的鱼可以在日本繁殖吗?繁殖这种鱼需要什么条件?成本贵吗?”中国人问阿拉伯人:“请您告诉我,您的鱼好吃吗?是清蒸的好吃还是红烧的更好吃?”德国人问阿拉伯人:“请您告诉我,您的鱼在动物学上属于  相似文献   

4.
<正>《史记·循吏列传》中有一个“公仪休相鲁而嗜鱼”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时鲁国的宰相公仪休,特别喜欢吃鱼。鲁国的很多人,都争相买鱼送给他,但公仪休却一条都不接受。他的弟弟问他:“你这么喜欢吃鱼,为什么别人送鱼却不要?”公仪休回答:“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  相似文献   

5.
古代有句名言:“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意思是说:人与鱼一样,要有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才能生活得幸福、快乐、其乐融融,以致与环境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家庭环境构成人类生活的全部空间。心理学家证实,环境的优劣对人一生的影响极为深刻。《晏子春秋》中讲:“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喷水不同。”人也是如此,生活在高雅文明的环境中,人的气质会变得高贵典雅;生活在粗俗的环境中,人会变得粗鲁野蛮。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有一个著名的路径依赖实验: 把五只猴子关进笼子,笼中挂一串香蕉。 实验人员安了一个喷水装置,只要猴子去拿香蕉,水就会喷向笼子。 一只猴子去拿香蕉,结果大家都被喷射了。其他四只猴子尝试后,发现莫不如此。于是猴子们达成共识:别去动香蕉。  相似文献   

7.
力康 《先锋队》2010,(1):63-63
深水鱼:研究显示,全世界住在海边的人都比较快乐,并且牙齿健康,不只是因为大海让人神清气爽,最主要的是他们把鱼当作主食。  相似文献   

8.
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说与其给人一些实际物质财富,不如给他获得这些物质财富的手段更好。然而,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授人以渔就真的一定比授人以鱼好吗?  相似文献   

9.
孔子谓子夏曰:“商,汝知君之为君乎?”子夏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孔子曰:“商,汝知之矣!”《尸子》佚文(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末期人,孔子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原文]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录自《史记·循吏列传》)[译文]有个来访的客人送上几条鱼给鲁国的丞相.但丞相不肯收下.客人问:“听说相爷您是特爱好吃鱼的,现在我送鱼给您,您却为何不肯收下呢?”丞相答道:“正因为特别爱吃鱼,所以我才不能接受.我现在是丞相,有经济能力买鱼吃;可一旦因为接受了别人赠送的鱼而被免职,那又有谁还会送鱼给我呢?因此我不能收你的鱼.”  相似文献   

11.
2007年中央1号文件曾明确提出:“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并强调“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时隔不到半年,全国猪肉价格普遍上涨,可是养猪的农民却并未从中受益;海南的香蕉才3分钱一斤,农民卖不出去只好拿来喂猪,而城里人却买不到便宜的香蕉。猪肉与香蕉价格一涨一跌,生产者与消费者都未从中受益反而受  相似文献   

12.
迷幻躄鱼 它的奇妙色彩让它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多种石珊瑚。每条鱼的花纹就如人的指纹一般,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13.
从公仪休“嗜鱼不受鱼”说起刘向东《淮南子·道应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仪休很喜欢吃鱼,当了鲁国的相国后,很多人送鱼给他,他都婉言谢绝了。他的学生劝他说:「先生,你这么喜欢吃鱼,别人把鱼送上门来,为何又不要呢?」他回答说:如果经常收别人送的鱼,就会背上...  相似文献   

14.
记得两三年前,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篇报道:南方某县领导做出一个决策,让农民把其他经济作物都改种香蕉,理由是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结果造成香蕉卖不出去,县里动员各级干部都来帮助农民,纷纷买香蕉,依然成效甚微。以后,又不断看到类似的报道。我们反思一下: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怎么总会在一些地方出现呢?这恐怕要从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和水平上找原因。决策是实施领导的关键环节,作为掌管一方权力的领导,能否造福一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各种涉及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上能否做出科学的决策。所以,一个真正对人民利益负责的领导,在对重大问…  相似文献   

15.
吃鱼的哲学     
据史载,两千多年前,鲁国大臣公仪休是个嗜鱼如命的人,他被提任宰相后,有许多人争着给他送鱼。他命令管事人员一律不准接受,他弟弟不解,问他:“哥最喜欢吃鱼,现在为何一条也不接受?”公仪休很严肃地对弟弟说:“正因为我爱鱼,所以才不接受这些人送的鱼,”并接着说:“你以为这帮人是喜欢我,爱护我吗?不是,他们喜欢的是宰相手中的权,希望这个权能偏袒他们,压制别人,为他们办事,吃了人家的鱼,必须要给送鱼的人办事,执法必然有不公的地方;不公正的事做多了,天长日久哪能瞒得住人?宰相的官位就会被撤掉。到那时,不管多想…  相似文献   

16.
<正>多吃香蕉真正能缓解便秘的是熟透的香蕉,其富含膳食纤维,可起到润肠通便的效果。而生香蕉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具有收敛作用,吃了反而会加重便秘,因此治疗便秘时应选择那些熟透的,外皮上已有黑斑但内里果肉并未变质的香蕉。大量喝茶茶叶中儿茶素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另外茶中鞣酸与蛋白质结合,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卓伊 《先锋队》2012,(9):52
陶母责子东晋陶侃年轻时当过浔阳县的小史,专门监管鱼坝。一次,他派人将一罐干鱼送给母亲品尝,没料到陶母不但令差役将干鱼送回,而且写信责备他:你做官,拿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不能给我带来好处,却反给我增添了忧虑。陶侃读毕母亲来信,愧悔交加,无地自容。自此,他将严母训导铭刻在心。其后为官40年,勤慎廉洁,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18.
正背景介绍1932年12月25日,《革命与战争》第4期画报第2版刊登漫画《国民党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揭露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的新阴谋。画面上国民党捏着"三民主义"的鱼竿钓"七分政治"的鱼,身后是放在案板上"三分军事"的鱼。钓鱼的国民党人嘀咕:"这样的钩  相似文献   

19.
在大型文献专题片<使命>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曾经给胡长清行贿上百万元的周雪华在狱中有一段自白:"我引用了这么一句诗词,就是'游鱼贪食,钓者诱之.人则皆鱼,我则钓者.'我是个钓者,把有副省长之尊的胡长清钓住了."这话说得很明白,一些当官的就像那贪吃的鱼,用金钱、美女、珠宝、名画做钓饵,很容易将他们钓上来.  相似文献   

20.
niuzw:我的"中国梦"很简单,不再有雾霾,不再有贪官。自由鱼2: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空缺:每个人都能通过自身的劳动,公平公正地获得自身生存的价值。中华崛起。古翠之风:做强不欺弱,做大不欺小。和谐民主,携手并进,传承中华文明,达到海内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