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渎职犯罪案件中非物质性损害后果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渎职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造成重大损失是构成渎职犯罪的必备要件。1999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就渎职案件中的33个立案侦查案件的立案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从立案标准看,渎职犯罪以损失后果或危害程度大小来确定罪与非罪,而且有物质性损失后果和非物质性危害后果之分。如滥用职权罪,物质性损失后果是: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以上,或者轻伤5人…  相似文献   

2.
刑法增设了涉税方面的渎职罪名,即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放纵走私罪,依据刑法有关条款规定,构成该类犯罪的必要条件是“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或“情节严重”。《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穴试行雪》穴以下简称《规定》雪将“重大损失”或“情节严重”解释为“致使国家税收损失10万元以上”等情形,作为检察机关立案侦查上述几种涉税渎职案件的数额起点。司法实践表明《规定》试行三年来,全国各地的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涉税渎职罪案的数量甚少,究其原…  相似文献   

3.
在现行刑法实施之前,原刑法和司法实践对渎职罪的范围和界定并不十分清晰,往往把玩忽职守罪视为典型的渎职犯罪。如原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由于玩忽职守,致使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以往检察机关在查办这类案件时,多认为过失犯罪是玩忽职守罪区别其他职务犯罪的一大特点。刑法修订后,对渎职犯罪设立专章,使之明确化、系统化,同时对犯罪构成的要求作了较大的修改。但在司法实践中,还有一些办案人员坚持认为玩忽职守等渎职犯罪是过失犯罪,因而在查办渎职犯罪案件时,或对变化了的渎职犯罪不敢…  相似文献   

4.
陈国庆  韩耀元 《中国法律》2006,(5):25-26,84-87
2006年7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施行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以下简称《立案标准》).《立案标准)是在1999年9月16日发布施行的《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立案标准(试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对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渎职和侵权共42种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作了明确、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5.
7月26日召开的高检院新闻发布会透露,最高人民检察院从今年7月份开始,用一年半的时间,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集中查办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渎职犯罪专项工作。重点查办三类案件:第一类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失职导致严重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犯罪案件,包括:滥用职权案,玩忽职守案。第二类是负有市场监管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失职、徇私舞弊犯罪案件,包括: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案,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案,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案,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案,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案,非法…  相似文献   

6.
2006年7月26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以下简称:《立案标准》)附则中,明确规定了关于经济损失的认定方法。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渎职犯罪案件中渎职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复杂性,经济损失的认定对于渎职犯罪案件的定罪量刑的基础,如何认定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时讯速递     
据10月8日《检察日报》报道,1997年以来,随着修改后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实施,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后,检察机关查办渎职犯罪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高检院党组把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案件纳入反腐败和检察工作大局,惩治渎职犯罪工作得到明显加强。五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各类渎职犯罪案件3.8万余件,其中滥用职权类5993件,玩忽职守类13291件,徇私舞弊类8367  相似文献   

8.
玩忽职守造成的损失,经济损失是重要部份。根据高检《关于正确认定和处理玩忽职守罪的若干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直接经济损失五万元以上的”应立案侦查。但是如何确定直接经济损失是否已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的确认标准是什么?当前分歧相当大。我们审理了一起案件,被告造成损失30余万元,经检察机关努力追回26万元,本人认罪且积极筹措约4万元。法院认为本案未造成实际损失,因合计数额接近损失数,意见无  相似文献   

9.
一、当前查办渎职罪案件遇到的主要问题(一)《刑法》关于渎职犯罪的主体限定,使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的类似行为无法被追究现行《刑法》关于渎职犯罪规定的具体化,较多地照顾到了渎职罪的细化,应该说是有实际意义的。但是.南于缩小了渎职罪的主体范围,将渎职犯罪的主体严格限定为困家机关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0.
朱恺  丁璇 《法制与社会》2012,(32):242+246
"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中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渎职犯罪规定的法定立案标准之一。然而由于该标准具有模糊性、非物质性、不可计算性等特点,在司法实践中难以把握与认定。本文结合目前实践中对恶劣社会影响的特点和几种认识误区来分析探索如何在实践中形成合理的认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热点聚焦     
最高检修订渎职侵权案立案标准严防刑讯逼供最高人民检察院7月26日召开发布会公布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这个《规定》共对检察机关管辖的42个渎职侵权罪名的立案标准作了具体规定,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这个《规定》是在1999年制定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基础上补充、修改而来的,是近几年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工作的经验总结。在过去的“渎职侵权犯罪立案标准”中,侵权手段表述较为笼统,多以“手段残忍、影响恶劣”予以概括。新的“渎职…  相似文献   

12.
对滥用职权案的立案标准应如何掌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同志: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穴试行雪》中,对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滥用职权罪规定了六种应予立案的情形。其中,前三种情形规定较为详实具体,便于操作,但后三种情形规定却比较概括,特别是第四种和第五种情形,较难理解和掌握。请问:对这两项规定应当如何理解,有无更为具体的规定或解释?陕西读者:周平周平同志:根据1999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穴试行雪》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滥用职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造…  相似文献   

13.
1999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对办案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但其中关于《刑法》第397条规定的滥用职权罪及玩忽职守罪的立案标准之最后一项,皆规定为:“徇私舞弊,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笔者认为不妥。 该项之所以被列为立案标准之一项,是基于《刑法》第397条第2款的规定。1997年12月,高检、高法分别依据《刑法》分则规定了各罪的罪名,对《刑法》第397条第2款是否单立罪名存在分歧,后者没有将其独立成罪,而前者认为应独立构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罪。从此次公布的立案标准看,高检采纳了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许昌市人民检察院在深入开展严肃查办侵犯人权犯罪案件专项活动的同时,早准备,早动手,营造查办破坏和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渎职犯罪的强大声势,积极开展了查办破坏和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渎职犯罪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1-5月,全市立案23件23人,属破坏和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渎职犯罪的“三类”案件15件15人,其中滥用职权案件2件,玩忽职守案件13件。通过对此类案件的查处,发现此类案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重特大案件比例大。今年所立查的属破坏和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渎职犯罪“三类”案件特大案件8件、…  相似文献   

15.
渎职犯罪作为结果犯,根据2006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是渎职犯罪的立案标准之一,该标准属于非物质性损害后果,是个弹性概念,自身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比较原则、抽象,可操作性较差,司法实践中在适用时尺度不一,认定不便,严重影响了检察机关与职务犯罪的斗争。笔者结合基层检察机关以此标准所办理的渎职犯罪案件,就如何界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6.
渎职犯罪案件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职务犯罪,即相对于贪污贿赂犯罪而言,渎职犯罪大多数案件是过失犯罪,只有一小部分案件属故意犯罪。1997 年新刑法典将渎职犯罪单独列为一个章节,与贪污贿赂犯罪并列为二类不同的职务犯罪,显示了立法者对渎职侵权案件的高度重视。 一、近年来上海市检察机关查处渎职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特点 (一)渎职犯罪案件办理的基本情况 1997 年刑法典颁布后,上海市各级检察机关渎职犯罪检察部门积极查处各类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共计立案 176 件,涉及 20 个罪名,立案较多的罪名有滥用职权案 33 件,玩忽职守案 43 …  相似文献   

17.
2006年7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是对1999年8月6日颁布实施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修改和完善。把握新立案标准的溯及力问题,需要正确理解“行为时没有相关司法解释”、从旧兼从轻的溯及力原则的含义,正确处理新立案标准施行前已办结的案件。  相似文献   

18.
第一条为规范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监督工作,根据有关法律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 (试行)》(以下简称《试行规定》),结合实际, 制定本规则。第二条本规则所称“五种情形”,是指《试行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下列情形: (一)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  相似文献   

19.
常永斌 《江淮法治》2010,(19):56-57
渎职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职务犯罪,近年来,渎职案件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我国各级司法机关也不断加大了查处渎职侵权案件的力度。因此,研究渎职罪主体,对正确区分罪与非罪及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渎职罪及主体的概括《刑法》第九章规定的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或者利用职权徇私舞弊,违背公务职责的公正性、廉洁性、勤勉性,妨碍国家机关正常的职能活动,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玩忽职守犯罪的心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纪委第五次全会要求各纪检监察机关,把“严重官僚主义、失职渎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事故的行为”,列为1995年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点内容。 丁品余《中国肌体上的黑洞》(见广东省政协《学习参考资料》第107期,第14页—第16页)一文有这样的统计数字:“北京市1988年到1990年间,贿赂案件损失总计3439万元,而玩忽职守案的损失却高达15410万元,后者比前者竟高出4.4倍以上”;“某市1988年—1990年间,经市检察机关查结的贿赂案件和失职渎职案件之比为22:1,而二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之比却是1:44。更使人吃惊的是,他们的单个案件经济损失的平均数额为1:101”;“近年来,玩忽职守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额越来越大,大要案约占70%左右,损失成百上千万的案件屡见不鲜,有的竟达2亿元”;“专家们估计:我国每年因失职渎职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