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引言新加坡的炼油工业是在六十年代随着新加坡实施以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而开始发展的,首先由外国石油公司利用新加坡的良好地理位置、港湾设施以及新加坡政府所提供的税收优惠而在新加坡设立炼油厂来揭开新加坡炼油工业发展史的。六十年代新加坡的炼油工业主要是为新加坡国内工业发展而带动的国内市场需求提供石油产品,其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有着一定的限制。进入七十年代以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战略方向从着重发展进口替代工业转向重点发展面向出口工业,面向出口工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的迅速发展以及近邻发展中国家的…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的石油炼油能力仅次于鹿特丹、休斯敦而居世界第三位。石油炼油工业在新加坡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它在新加坡1977年的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中分别占23.8%和25.5%,在新加坡的对日本出口贸易总额中约占65%。新加坡炼油工业的特点是:国内市场消费量(包括轮船和飞机的燃料用油)只占其炼油能力的15%,大部分的石油制品均用于出口。目前新加坡的炼油能力为每天一百万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国土狭小,几乎没有什么天然和人文的旅游资源,但从70年代以来,其旅游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新加坡第三大创汇行业,为这个国家带来了巨额财富,带来了繁荣。本文试图对新加坡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作些分析。 一、新加坡旅游业发展情况 新加坡的旅游业始于50年代,但最初发展缓慢。1964年新加坡旅游促进局成立,在国内外开展了大量工作,新加坡的旅游业才加快了发展步伐。 从入境游客看,据新加坡旅游促进局提供的数字,1966年旅游人数有12.86万,为1955年的1.4倍。进入70年代发展十分快速,1970年突破50万人次,1973年超过百万人次,1978  相似文献   

4.
吴开军 《东南亚》2003,(1):59-62
新加坡自 1 965年独立以来 ,经济迅速发展 ,在 2 0世纪 70年代末即已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新加坡这些成就的取得同占新加坡人口 70 %以上的华人的卓著贡献是分不开的 ,而新加坡的华人社会在随着政府对国民实行新加坡化的过程中逐渐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有了深刻的变化。一、华人社会变化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对新加坡的侵略与占领 ,当时旅居在新加坡的华侨积极参与到保卫新加坡的战斗中去 ,为保卫新加坡而洒热血、抛头颅的华侨为数不少 ,旅…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语言、多元宗教、多元文化及多元种族的国家。从1959年自治开始迅速发展,成为新兴国家发展成功的范例,更为人称道的是新加坡的种族和谐。而与新加坡的国家意识及种族和谐有重要关联的语言教育在60—70年代却是个极为情绪化的问题。新加坡现行的语言教育政策不仅促进经济发展、维持政治稳定,而且消减种族冲突。本文认为这并非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带有教化色彩。为此本文必须先引述有关族群融合的理论。由不同时期的美国族群互动经验发展出来的族群融合的理论模式有多种,其中之一是“教化式的同化”。它是源于对…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接管南越与柬埔寨是对新加坡面向出口的炼油厂的一个打击,这些炼油厂本来早已面临着其他亚洲市场石油需求量的急剧下降。仅在1974年,新加坡向现已被废黜的南越阮文绍政权出口了价值二亿一千多万美元的航空燃料、柴油、汽油和其他石油产品共达二百万公吨以上。而现在至少已经暂时地丧失了南越这个市场。新加坡是东南亚最大的炼油中心,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它的五家炼油厂并不是没有事先预料到印度支那市场的丧失。实际上这个地区在新加坡石油出口中的重要地位在过去若干年内一直在下降。1969—70年,南越消耗了新加坡石油产品出口量的一半,在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的工业政策东南亚的经济有一些很重要的特点,这些特点导致了其工业政策与东亚的工业政策大相径庭。第一个特点是除新加坡以外的所有东南亚国家经济的资源密集性。即使是新加坡,它也有一个绝对的天然有利条件,即其港口和地理位置,就其比较利益而言,这在亚洲是独一无二的。其它东南亚国家都是在大米、植物油、热带水果、某些鱼类、坚硬木材、橡胶、锡和石油(如果不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汇率安排的动态稳定机制及其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华 《东南亚》2006,(4):6-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实行以保持新元动态稳定为目的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在这种灵活的汇率安排下,新加坡成功地度过了金融危机,经济保持了稳定和发展。更耐人寻味的是,后危机时期其他东盟国家普遍增强了本国货币弹性,新加坡却依然未对其汇率制度做出任何改变。一、新加坡汇率安排的动态稳定机制新加坡是自然资源较为匮乏、经济总量并不太大的国家。2004年,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06.8亿美元,经济规模在东盟中位居第四,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其便于开展对外交流,制定“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后危机时期,新加坡对外贸易的发展非常…  相似文献   

9.
一、发展概览从60年代后半期开始,新加坡便陆续出现有一些石化材料、涂料、医药制品、塑料制品等石化工业企业。70年代中期也已经有一些甲醛溶液、烷基树脂、涂料用树脂、酚醒、甲醛树脂、聚脂树脂、盐化乙烯树脂等化工工厂投产,但这些工厂的生产规模都很小,而且原材料大部分依靠进口。1971年新加坡计划在阿逸美宝岛建立石化工业中心,要求日本住友化学公司协助进行投资前的可行性调查,但由于1973年底出现了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机,这一计划被搁置下来,直到1977年才又重新被提上议事日程。1977年8月新加坡设立了新加坡石油化学公司(Petr…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自1959年获得自治迄今已进行了三次经济发展战略方向的转变,第一次是从发展进口替代工业化转向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第二次是实行工业技术升级,以祈使劳动密集型工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第三次是把战略重点转向强调优先发展海外服务业。这三次战略方向的转变都是发生在新加坡经济和世界经济环境处于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它不仅使新加坡摆脱了经济困境,而且促进了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新加坡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的威权政治是一种现代型的集权政治模式。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新加坡政府以集权主义的现代形式去推进国家建设,以勤政务实的现实主义态度去解决不同时期的历史课题,将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行为纳入一种既有传统精神又有现代气息的政治秩序之中,使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又能维持社会的政治稳定,创造了举世称道的“新加坡奇迹”。新加坡威权政治及其演变,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亚、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建设而言,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浅议东南亚国家旅游业跨国合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被视为“无烟工业”、“朝阳工业”的旅游业,正日益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东南亚国家更是把旅游业作为赚取外汇的拳头产业。这种状况不独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传统的旅游国家是如此,即便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逐渐开始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也概莫能外。目前,东南亚国家旅游业的发展正突破一国的畛域,走向跨国合作。本文对东南亚国家旅游业的跨国合作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一、东南亚国家旅游业跨国合作的可操作性东南亚旅游业跨国合作的发展走势,除了受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大环境的影响外,也与东南亚国家…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在新加坡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跨国公司在新加坡的投资战略与发展趋势作一分析。一、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二十世纪初,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崭露头角,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有了一定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跨国公司得到空前迅速的发展。然而,在上述时期跨国公司在新加坡的投资设厂并不多。1939年制造业的外国公司只有11家,1959年也仅15家。跨国公司在新加坡的投资经营活动,是随着新加坡工业化进程而迅速发展的。六十年代初,新加坡推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与马来亚联合邦建立共同市场,以取得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分两个部分,一个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摆脱殖民统治,以及结成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以后的发展。一个是印支国家80年代末,地区性冲突逐渐缓和,希望振兴国家经济的发展。这两部分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虽然大不相同,但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与资金等问题上,却有着共同的愿望和要求。纵观东南亚国家40年的经济史,东盟国家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效果已经举世瞩目,印支国家中越南引  相似文献   

15.
越南实行革新开放后,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越南企业就开始探索对外直接投资问题。1999年以后,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越南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至今,越南对外直接投资的对象国主要是老挝、柬埔寨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以及美国、新加坡、中国、韩国、日本等与越南经贸往来密切的国家。主要投资领域包括油气开采、农作物种植、通讯网络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王勤 《东南亚》2002,(3):24-27
近年来 ,新加坡与多个国家与地区展开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 ,并已与新西兰和日本等正式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的进程中 ,新加坡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引起了周边国家与地区的关注。一、新加坡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新加坡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始于 2 0世纪 90年代末。目前 ,新加坡已与新西兰、日本、欧洲自由贸易协会国家正式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并正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等国进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此外 ,还拟与欧盟、中国的香港、台湾讨论双边自由贸易协定。2 0 0 0年 11月 ,新…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城市一极化现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各国在20世纪后半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 ,新加坡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印尼、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被称为亚洲的“四小虎”。各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 ,其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 ,如新加坡在20世纪70年代就完成了西方国家需要用上百年的时间才完成的城市化 ,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的城市化也得到快速发展。作为一个整体 ,与发达国家相比 ,东南亚国家城市化水平较低 ,但首都一极化的现象比较突出 ,城市首位度①较高。1950年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市人口仅为150万 ,到1990年就达到850万 ,1995年已经接近1000万 ,占国家总人…  相似文献   

18.
一、新加坡以1985年的严重经济衰退为转折点,新加坡从过去重视发展制造工业的政策方向转向采取制造工业与服务产业并重发展的政策方向,实行了政策的转变。最近的劳动力极端短缺的状况又加速了这一转变过程。过去新加坡一直是采取积极引进外资政策的,因此外资在经济各个领域中所占的重要性是很高的,例如外资在制造工业部门投资总额(协议投资额,下同)所占的比重为:1988年,82.7%;1989年86.6%。1986年外资企业(外资控股100%者)在制造工业企业家数中占有  相似文献   

19.
一、对外资的基本态度在东盟国家中,新加坡对外资一直采取了最为开放的态度。这是由于新加坡国土狭小、天然资源缺乏,因而在经济上对外依赖程度极大的这一背景所造成的。自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独立之后,新加坡政府把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放在推动工业化上面,但是,发展工业所必需的资金,即产业资本的积累并不多,加上华人(华人占新加坡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三)资本主要投放于商业资本,因此工业化所需的资金绝大部分不得不依赖外资。新加坡力图从所谓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向先进国转变,不断促进工业水平的高度化和加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吸引外资,以发展技术集约型和  相似文献   

20.
1 新加坡华文文学在世界华文文坛,特别是东南亚华文文坛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80年代以来,新加坡华文文学开始走向世界文坛。许多作家,如尤今、王润华、周颖南、黄孟文、田流、骆明、流军、淡莹等等,他们的作品先后在中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版,并引起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读者与评论家的注意。新加坡华文文学这一变化,是和新加坡华文作家、新加坡华文文学团体的努力分不开的。作为新加坡重要的华文文学团体之一的新加坡文艺协会,在骆明会长领导下,立足本国,放眼世界,为振兴新加坡华文文学做了许多扎实的工作。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