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上诉审中确立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之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事诉讼法及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都有类似于“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的明文规定。《刑事诉讼法》第190条第1款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简称“上诉不加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5条第1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得加重对原告的处罚,但利害关系人同为原告的除外”,但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却没有相关规定。有人认为“我国民事诉讼法虽无类似规定,但对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处分原则、上诉权、上诉审查范围进…  相似文献   

2.
一、背景情况介绍 1982年8月3日公布的《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三条第二款规定:“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适用本法规定。”这标志着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正式建立。但此时行政诉讼只是民事诉讼的一个分支,法律对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无统一明确的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否享有原告资格,完全由法律、法规规定。  相似文献   

3.
1979年至1989年十年间,大量与行政管理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民和企业不服行政决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单行法主要分布在税收、行政收费、金融、资源保护、工商行政管理等行政管理领域。分散的单行立法建构了有限的行政案件范围,将可诉行政行为限定为行政决定,将可获得司法保护的权利限定为人身权与财产权。这一时期行政案件的审理程序主要适用《民事诉讼法》(试行),单行法仅在《民事诉讼法》之外规定了原告资格、起诉期限、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关系等行政诉讼制度,并确立了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为原则的行政强制执行体制。早期行政诉讼立法直接影响了1989年《行政诉讼法》的结构和内容。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适用本法规定。”第八十四条第(二)项规定:“依法应当由其他行政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原告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解决”。但是什么样的案件是行政案件?哪些行政案件由人民法院审理?对此,民事  相似文献   

5.
专利行政案件,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服专利主管机关——中国专利局或者专利复审委员会所作出的决定,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案件。在行政诉讼法实施以前,人民法院审理专利行政案件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自1990年10月1日行政诉讼法实施后,人民法院审理专利行政案件将依据行政诉讼法。因此,搞清楚专利行政诉讼的特点是十分必要的。根  相似文献   

6.
三大诉讼制度,刑事诉讼、民事诉讼都有庭审程序和审判方式方面的规定,行政诉讼法没有规定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的具体程序。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是参照民事诉讼法有关审判程序进行的。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行政诉讼中无疑也是可行的。如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审判人员名单,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审理治安行政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的通知》第五项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治安行政案件,按照民事诉讼法(试行)的规定,由原告预交诉讼费,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五条明确规定了检察机关应当对民事案件提出抗诉的四种情形。《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虽然赋予检察机关对法院“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生效裁判提出抗诉的权力 ,但该法没有具体规定应当提出抗诉的情形。根据实务部门的理解 ,《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的“违反法律、法规”与《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五条规定的抗诉理由是一致的。实践中 ,行政案件的具体抗诉理由通常参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的规定执行。问题是 ,法律对各个抗诉理由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各地检察机关…  相似文献   

9.
我国关于民事和行政案件抗诉权的依据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及有关的司法解释当中,虽然这些法律对检察机关的民事和行政抗诉做了规定,但其规定过于原则,实践中往往难以操作。本文立足实务,主要就民事和行政抗诉案件的来源和新证据,检察机关对于案件的调查权及其在因抗诉而引起的再审程序中的身份和地位四个方面对民事和行政案件申抗诉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先予执行作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年来却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行政诉讼法对先予执行没有只言片语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需要适用先予执行时,皆参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但是行政诉讼中的先予执行是有一定特殊性的,具有独立  相似文献   

11.
一、行政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这里所说的行政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不是指广义的行政诉讼法与广义的民事诉讼法作为两个独立的部门法的关系,而是指狭义的行政诉讼法与狭义的民事诉讼法的关系,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在适用于司法实践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从而必然产生的两部法  相似文献   

12.
带有公益色彩的民事权益诉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现状及案件受理、审理思路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公益诉讼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的四个条件中,第一个便是“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即有资格作为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及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的人。这种规定与公益诉讼原告的广泛性相冲突。因此,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社会的变迁,环境污染、不正当竞争和国有资产流失等公益问题渐显突出,对此,我国民事实体法对于公共利益给予了足够的关注,有不少条文涉及到公共利益的保护。然而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08条却对民事诉讼原告的资格进行了限制,即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这样的规定是对民事公益诉权的限制,与实体法保护公共利益的精神背道而驰。赋予检察机关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呼声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4.
行政案件是指公民或法人对国家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或有关其他处理决定不服,依照有关行政、经济法规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或变更原决定(根据有关规定,目前公安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只能裁定维持或撤销),并被人民法院依法受理的案件。行政案件主要应具备以下四点法律特征:一、原告一方必须是不服行政机关处罚或其他行政处理决定的当事人  相似文献   

15.
行政诉讼法关于原告资格的规定,主要体现在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和第四十一条中。行政诉讼法第二条比较直接地规定了原告资格问题,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主要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起诉条件。起诉条件和原告资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有一定的联系。原告资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在主体上获得法律认可的条件。起诉条件则是指具有原告资格的人提起行政诉讼应当具备法律认可的所有条件。因此,具有原告资格的人提起行政诉讼,只有在符合起诉条件的情况下,法院才有可能受理;而没有原告资格的人即使符合其他起诉条件,法院也…  相似文献   

16.
一、行政审判程序模式的个性我国的《行政诉讼法》脱胎于《民事诉讼法》。在前者尚未出台之前,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适用《民事诉讼法》。审判方式当然也基本相同。现行的《行政诉讼法》,虽然在许多方面与《民事诉讼法》有许多不同,显示出行政诉讼的个性,但在审判方式方面的规定却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由于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行政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因此,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将两种审判方式混为一体,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行政诉讼法》是民事诉讼法的子法,行政审判方式是民事审判方式的…  相似文献   

17.
行政诉讼法未具体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庭审程序和审判方式,司法实践中,是将民事诉讼法中审判程序的具体规定,作为审理行政案件的准用性规范来适用的。我们认为,行政审判方式的改革,应当做到“一个分离”、“两个引进”和“四个强化”,即受理与审理分离;把辩论机制引进法庭调查,把问证规则引进法庭辩论;  相似文献   

18.
第一条 为了使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能够依法充分行使诉讼权利,维护其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补充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司法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对于民事、行政案件中有充分理由证明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但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实行诉讼费  相似文献   

19.
陕西李建文问:我因一起行政案件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在收到诉状后的两三个月内没有收到预交的诉讼费,即拒绝受理此案,请问:法院的这种做法是否正确?本刊法律部答依照《行政诉讼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应当收取诉讼费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规定,诉讼收费实行由原告预交的制度,即人民法院对受理的民事、经济、行政案件,在决定受理后,应当通知原告在自接到预交诉讼费用通知的次日起7日内预交。根据该《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当事人预交确有困难的,可在预交期内向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20.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立法上是第一次。这一规定只是原则指出,一些支持性的细节没有提到,所以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文章从消费者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举证责任,诉讼费用、程序和控制机制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