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建林 《党政论坛》2010,(21):25-26
人类价值体系的发展,是一种文化的历史选择。历史选择中的文化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生产方式是人类文化的最重要因素,它决定了—个社会的基本特征。构成人类文化的还有其它要素,如地理、民族、人种、制度、宗教、风俗、语言、文艺等,考察人类价值体系的形成与演进,不仅要考察生产方式,还要考察文化的其它功能与特点。这些文化因素的功能与特点,对价值体系的构建发挥重大作用并赋予价值体系的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先进性和包容性的价值体系,它在继承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克服了以往价值体系在认识和实践上的偏执,实现了对它们的超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超越了群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之争,实现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超越了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之争,实现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超越了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之争,实现了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统一;超越了民族主义与普世主义之争,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方式或社会制度的本质特点是共同的。而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和社会体制却有所不同.要考察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体制上的差别,必须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分圻,既包括历史因素,又包括现实因素;既包括经济因素,又包括政冶、法律、文化、意识形态等等社会因素、影响各国社会体制的主要历史因素是:(1) 长期形成的独特  相似文献   

4.
历史维度:从社会发展史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人类历史中,每一社会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精神气质,它因社会的经济方式、政治理念、文化传统而形成,反映社会的价值需要、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涵盖社会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道德规范,构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中国封建社会形成的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体系,从精神、道德、观念层而维护并维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文化创新的追求,实质上是作为主体的人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方式基础上对生存方式的理解和实践过程。文化创新不能摆脱社会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的制约。但是,当人们仅仅从生产方式上去把握人类的文化创新时,只是把握了它的基本经络。文化创新还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制约,如经济、政治、人种、环境、制度、宗教、哲学、风俗、语言、文艺等。它们并不能完全由生产方式所涵盖,而是由生存方式所涵盖的。  相似文献   

6.
于红 《理论视野》2007,93(11):22-24
中共党史是一部以核心价值体系为红线的历史,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中共党史研究应该坚持历史主义,放在当时的语境和社会背景下考察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注重本土化实证研究,关注群众和杰出人物的作用;体现社会化方向,关注时代性和现实性,真正发挥资政育人的功效,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推进,对历史唯物主义之"历史"概念的理解,已经日益凸显出理论的重要价值。历史唯物主义的出现,是同现代社会的兴起结合在一起的。马克思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植根于物质生产过程,即生产方式的真实差异之中。这样一种唯物主义历史观,虽然承认人类社会的客观进步,但与"线性进步史观"有着本质区别。阶级对抗分析和剩余价值理论,构成了马克思理解一定物质生产方式之历史性存在的两个重要维度。正是在此基础上,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内在历史时间",并成为对抗资本主义物化意识形态、实现人类解放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8.
张倩 《理论导刊》2022,(9):72-79
“生产方式”是理解劳动过程、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化、把握社会形态演进的重要概念,其本身具有的复杂多义性,在“历史—社会”“技术—动力”“经济—阶级”多重维度上构建并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当前,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生产方式,“机器类人化”现象成为机械机器向智能机器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以“技术—动力”维度作为考察生产方式变革的直接切入点,进一步分析“机器类人化”在生产方式工具价值中的具体表现,结合生产方式的三个维度从其总体逻辑、工具逻辑和关系逻辑三个层面阐明生产方式的“变”与“不变”,是理解人工智能时代生产方式变革内涵、把握生产方式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杨平平 《学理论》2012,(21):124-125
每个国家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符合自身条件的文化与价值体系,武士道是日本土地上固有的花朵。武士道作为日本武士社会的主体思想,经历了一段历史的发展时期,而这段历史时期中,有着多种社会意识的表现,它们构成了武士道的道德体系,名誉恰恰处于这个道德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在1989年北京发生的那场政治风波中,曾经有人攻击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超前了历史发展规律", "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主张早日"敲响公有制的'丧钟'", "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等等.其实,他们的历史知识等于"零".因为,"超前"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固有的一种历史现象.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按照生产方式,即特殊的生产资料与特殊的劳动力的结合关系,决定一个社会经济构成的全部性质的观点,考察古代奴隶制的社会形态,有希腊式的、罗马式的、日耳曼式的、亚细亚式的多种类型.在这些"文明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含一系列重要概念,主要是:文化、和谐文化、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价值、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力、文化生产力、文化软实力;文化生态、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业态。厘清这些概念及其关系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普世价值"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遍价值"来自于统治阶级特殊利益的"普遍化"。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性扩张,其"普遍价值"演化为世界范围的资本主义"普世价值",它具有阶级性、民族性和历史局限性。我们认为,取而代之的将是代表着历史进步方向的无产阶级所倡导的当代普世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这一普世价值的核心内容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25)
<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首要社会价值。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是"平等、公正、正义"三者的结合,是以社会生产方式为出发点,是每一种生产方式衡量自身的标准,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生产方式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类社会只有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二阶段,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正义的实现。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理想价值追求的模糊、制度建制的缺陷、公共伦理文化的缺失,使中国社会面临一系列涉及正义的问题。树立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对转型时期的中国所面临的正义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社会价值体系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内容。从政治学视角看,存在着政治观念中的价值定位、政治权利中的价值追求、政治活动中的价值异化;从经济学视角看,社会价值体系与经济利益、经济制度和经济行为相联系;从文化人类学视角看,文化模式与价值样态相联系,文化发展与价值变迁相联系,文化建设与价值实践相联系;在历史哲学视角中,对价值问题的追索就是对社会的真善美问题的回答。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社会意识的人类婚育伦理文化,在不同的生产方式条件下有不同的形态。史前社会形成以生殖崇拜为核心的婚育伦理文化,中世纪婚育伦理文化是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反映,男女平等、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婚外同居、排斥生育等伦理观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必然产物。现代科学技术将带给人类崭新的婚育伦理观念文化。  相似文献   

16.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的创造就是价值创造,而观念文化的价值体系又成为决定一个文化的性质以及与别的文化的区别的关键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观念文化的核心,决定了当代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性质。这一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理想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精神风貌和道德观念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同心圆”,也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供了根本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7.
陈黔珍、普建中的“文化的多样性及其共同发展”一文出,从社会发展来看,全球化是作为一种历史过程而进入人的关注视野的。当今世界五彩缤纷,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与样性构成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不仅是各民族文化优秀因素的融合,而且将是存在着各种不同价的文化的相互共存。文化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有巨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20,(4)
信仰是人类主体独特的文化和精神存在方式,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一种科学的信仰方式,是对人类历史客观发展规律的高度认同,而非一种浪漫、理想的推演结论。尽管马克思主义是否应被认定为是一种信仰,一直存在诸多争议。但仍可以通过对实践的考察、对经典著作的挖掘及探究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不同特性来证明其合理性。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考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价值,也为人们在信仰选择上提供重要指引。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族基础。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作用同样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新机制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两个重要问题。本文从生产方式的要求与人性的要求实现内在平衡的角度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逻辑,主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新机制,提高其创新能力,并努力在五大社会主体内实现社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