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司法解释出台后,民事赔偿责任中,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有了较为具体的规定。由于精神赔偿是近年来议论较多的问题,因而这次司法解释的公布实施必然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同时《国家赔偿法》的修改,也是最近的热门话题,其中较为集中的问题是国家赔偿的标准过低、赔偿不全面的问题。因而这一司法解释的出台,很容易使人们更加关注国家是否也应当对精神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的问题。对此,我有以下三点认识:第一,这一司法解释非常明确地界定了其适用范围:这是一个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2.
李秀江  李雅男 《小康》2010,(7):88-91
“归责原则”打折扣、“结果原则”不彻底、“举证倒置”范围小、“精神赔偿”不具体,历时五年之久,历经四次审议才通过的《国家赔偿法》修正案仍有遗憾  相似文献   

3.
2010年,赵作海“冤假错案”震惊全国。赵作海坐牢11年,身心受尽折磨,还落得妻离子散,给予精神赔偿是合乎情理的。然而,精神损害纳入国家赔偿的《国家赔偿法》自2010年12月1日才开始实施,赵作海案件是在此之前发生的,不能用新实施的法律去适用该案件。  相似文献   

4.
国家赔偿制度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建立和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赔偿首先出现在民事法律制度中,但国家侵权行为也会给受害人带来精神痛苦。完善国家赔偿制度中精神损害赔偿,体现了宪法的基本精神。构建赔偿制度要在遵循一定原则下,确立赔偿范围和数额。  相似文献   

5.
"国家赔偿是以国家为赔偿主体的侵权损害赔偿。或者说,凡是以国库收入或国家财产所进行的赔偿均称为国家赔偿。"国家赔偿制度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制度。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又是《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赔偿义务机关,理应有所作为。目前,我国国家赔偿立法还不够完善,检察机关在赔偿理念、工作机制上也有一些不适应的问题,从而制约了国家赔偿制度的落实,亟需改进。  相似文献   

6.
呼唤精神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桩桩令人发指的“处女嫖娼案”在不断地发生,而一颗颗备受摧残的心灵难以得到慰藉。一次次获得精神赔偿的合理请求被驳回,《国家赔偿法》的一处空白正日益凸显出来:没有“精神赔偿”是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梁亮 《前沿》2009,(5):136-139
国家赔偿归责原则的逻辑基点是构建并不断完善我国国家赔偿归责原则的中心,这个中心应当是多层次的、多方位的、动态的。在了解我国国家赔偿归责原则的立法实践以及对学术界的观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控制行政权力、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功能基点为中心,兼顾行政效率的价值取向,重构了符合行政法治精神的国家赔偿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8.
“国家赔偿是以国家为赔偿主体的侵权损害赔偿。或者说,凡是以国库收入或国家财产所进行的赔偿均称为国家赔偿。”国家赔偿制度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制度。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又是《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赔偿义务机关,理应有所作为。目前,我国国家赔偿立法还不够完善,检察机关在赔偿理念、  相似文献   

9.
我国宪法第41条第3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这是国家赔偿法的基本原则。《民法通则》第121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是对国家侵权行为中职务侵权引起的国家赔偿责任作出的规定。而国家赔偿法正是以宪法和民法通则为依据制定的。  相似文献   

10.
公有公共设施是行政公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陆法系国家一般由国家赔偿法对其致害的情况进行调整。我国并未将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只是将其中一部分作为民事侵权案件来处理,这样做致使大部分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案件无法可依,也不符合对受害人权益的保护和我国公共行政的发展。考虑到公有公共设施的行政公产属性,需要将公有公共设施的致害纳入国家赔偿法范围。  相似文献   

11.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09,(14):32-35
从2008年10月的“一审”直到2009年6月22日的“二审”,从社会公众到学界专家,再到立法、行政、司法机关,有关国家赔偿法修订的争论似乎从未停止过。作为一部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法律,国家赔偿法的任何修改都与公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引起社会如此强烈的关注便不足为奇。  相似文献   

12.
一《国家赔偿法》第27条规定的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误工收入,第26条规定的每日赔偿金,第30条规定的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都包含有精神损害赔偿的成分。但是,与今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施行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相比,它的范围偏窄。姑且不说由于《国家赔偿法》主要是采取违法归责原则而不是结果归责原则,因而所列的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的范围根本不能适应保障人权的需要。就是从二者的具体条文比对,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也是明显不到位的。《国家赔偿法》第30条规…  相似文献   

13.
十六年前,当国家赔偿法通过时,许多媒体称之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应该说,这样的评价恰如其分。因为在现代社会,实体权利总是对应于特定的救济制度,并以其作为最终的保护手段。所以,两者总是相伴而生,没有救济,便没有权利。在一个权利备受关注和尊重的时代,以权利救济作为主要内容的国家赔偿法的出台,就注定要成为法制建设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相似文献   

14.
国家侵权精神损害是指由于国家侵权行为导致受害人人身权利遭受损害,精神受到创伤。在《国家赔偿法》中引入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国家赔偿法律制度趋于完善,更好地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一个标志。但《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过于笼统,致使在实践运用中出现困惑,因而有必要对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再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5.
新政     
《创造》2010,(6):10-10
国家赔偿法修改明确精神损害赔偿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国家赔偿法的决定》。修订后的《国家赔偿法》第2条第1款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有本法规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情形,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专家称,此次修改呈现五大亮点:承认国家赔偿归责原则多元化,拓宽了国家赔偿的范围,完善了国家赔偿程序,提高赔偿标准,明确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6.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县域经济迅猛发展张德武唐河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有耕地204万亩,农业人口113万。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粮食为主,产品销售以卖原材料为主,结构不合理,综合实力弱,全县经济在低产出、低效益中徘徊。怎样使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对国家赔偿费用支付方式的规定,在落实中存在若干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予以完善:一是建立统一的国家赔偿基金;二是由申请人直接向国家赔偿基金管理部门申请赔偿;三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家赔偿评估机制;四是限制国家赔偿基金管理部门的审查权。  相似文献   

18.
婚前,为了保证爱情的纯正,妻子以断交要挟“花心”男人写下“处男保证书”。婚后,妻子却发现丈夫不仅婚前与多名女子有暧昧关系,还在其怀孕期间与多名女子发生性关系。于是,悲愤的妻子上法院诉请离婚,并以丈夫欺骗其感情为由,提出精神赔偿费10万元。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于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国家赔偿法的实施,已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本文试就这部法律实施中的几个不明确之处谈点个人浅见。一、关于对"行使职权"的理解我国国家赔偿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根据此条文,我国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是:(1)侵权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客观上是指在行使职权过程中的违法行为;(3)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4)损害事实与行使职权的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至今皆以开庭审理为重心,而支配这一改革历程的核心理念是程序正义。在目前我国二审民事案件数量剧增、司法资源日益紧张的形势下,必须引入分配正义理念,对复杂程度、重要程度不同的案件适用不同的诉讼程序。我国应探索二审简易开庭模式,对正式开庭制度进行补充;简化正式开庭的庭审程序,提高庭审效率;有条件承认"非正式开庭"。通过建立以上多层次的开庭模式,使我国民事二审开庭制度走出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