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黑客道德准则、网络技术局限、网络立法滞后是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客观原因和大学生分辨能力缺乏、自控能力较差及网络道德弱化是大学生网络犯罪的主观原因分析,提出通过加强网络技术防范、网络法制建设、网络道德建设和网络BBS建设来防范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郭文辉 《法制与社会》2010,(11):194-194
从网络政治暴力典型案例中可以得知,网络政治暴力是由于网民的“非理性”政治认知,网民的从众心理和网民的匿名心理等因素共同造成的。因此,为了遏制网络政治暴力的发生,有必要从网民自律,法律法规,网络建设等方面入手,以切断网络暴力发生的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对于网络用户的侵权行为一般不具有预见和避免的能力,故不当然对此承担侵权赔偿责任。但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所提供的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而仍然为侵权行为人提供网络服务或者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则应当与网络用户承担共同侵权责任。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是否采取了必要的避免侵权行为发生的措施,应当根据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对侵权警告的反应、避免侵权行为发生的能力、侵权行为发生的几率大小等因素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4.
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犯罪.网络犯罪的频发和难以侦破性使网络道德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全面提升和优化网络道德可以有效控制和减少网络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群体性事件与网络、网络舆情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易星 《政法学刊》2014,(4):101-107
中国正处于群体性事件的易发、多发和高发期,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为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几乎所有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都体现了网络及网络舆情的推波助澜作用。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及网络舆情既是党政部门的工作重点,又是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网络空间的便利与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宪生 《河北法学》2005,23(8):61-64
网络———这个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的现代技术,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震撼,也使我们的观念发生了改变。人们不再一味地依靠传统的方式来工作、交往、传递信息,而是改用网络。在网络空间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身份透明了,生活变得便捷了。然而正是网络的种种便利,也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网络隐私,就此谈谈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发生在网络虚拟空间的网络犯罪对于传统刑事案件管辖权的冲击是巨大的,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网络犯罪必将呈上升趋势,势必造成更多的司法管辖冲突,解决这一问题已成当务之急.现阶段我国对于涉及网络犯罪管辖权的主流观点是,网络案件行为(上传、下载、操作计算机)在国内发生,或者,发生在网络的案件只要对于我国内可以产生影响,都可认为是犯罪行为,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我国享有管辖权;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网站所在地、下载地、操作计算机地、甚至是网页的浏览地等均可以作为犯罪地.针对网络犯罪管辖权难以确定问题,学界提出了:新主权理论、管辖权相对论、最低限度联系原则、网址管辖论、属地管辖权的扩大原则等.通过分析网络犯罪管辖权的概念特征、吸收学界成熟观点,笔者认为,以扩大传统刑事管辖权的属地管辖权原则为基础,"便利"原则为补充,在处理国际刑事案件管辖权冲突问题时还应把握相关禁止性原则,同时加强国际司法协助,能够解决现阶段网络刑事案件管辖权难以确定的问题.据此提出我国网络犯罪管辖权制度的初步设计,以期对于以后的预防与打击网络犯罪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社会的到来,必然会使传统德育发生革命性的变革。我国正在经历着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转变,特别是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发展而形成的网络社会,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德育环境。这种全新的德育环境,必然对正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儿童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对传统的学校德育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建立“网络德育”理念,建构“网络德育模式”,是德育理论创新的需要,也是德育理论和实践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9.
网络的迅速发展构建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的虚拟的网络世界,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现实生活.人们在网络世界中遨游、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做出了的许多的网络行为,这些行为有的严重地侵犯了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权利,造成了损失.这种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称之为侵权行为,又因其发生在网络是世界中我们称之为网络侵权行为.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如何用法律规范网络视频的传播,保护受害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青少年利用和针对网络实施的犯罪,它是网络犯罪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主流。其严重地危害了网络及信息的安全与秩序,既影响了社会稳定,也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针对这些情况从家庭、制度以及相关的管理入手,通过一系列立法、执法措施,建立一整套全面规范的防范体系,从根本上杜绝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发生、扩大。  相似文献   

11.
徐杨 《犯罪研究》2001,(1):20-24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形成和发展,网络犯罪成为一种具有相当社会危害性的新的犯罪形态.由于网络犯罪发生和存在的空间的虚拟性,伴随着网络犯罪而形成的证据也具有了新的变化,对网络犯罪中的证据概念也需要新的诠释.正确认识网络犯罪中的证据之概念不仅为其合理的法律地位的确立奠定基础,对于查证和遏制网络犯罪,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老午 《江淮法治》2011,(12):15-17
网络水军的组织、策划严密,行为分散,制造谣言或传播话题快速,导致受害者往往维权成本偏高且效果有限。更严重的是,如潮般的“网络民意”往往会对司法公正形成巨大压力。甚至发生权力部门屈从网络舆论的现象。因此整顿网络水军,净化网络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网络服务提供者商标侵权具有主体特殊性;过错责任是兼顾权利人、网络服务提供者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制度设计:主观方面表现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具体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服务实施侵权,仍然为侵权提供网络服务;客观方面表现为接到侵权投诉通知后没有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侵权行为继续发生、其行为与直接侵权的网络用户的行为具有相互结合的关联性;网络服务提供者与网络用户承担商标共同侵权的不真正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的到来使城市生活方式出现了一些新动向,从狭义城市生活方式的角度来说,影响最为突出的便是网络消费与网络休闲。网络消费与网络休闲的出现使城市社会发生了不同以往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将进一步影响我国城市社会生活方式的走向并促进消费社会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网络犯罪及其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新海 《政法学刊》2001,18(6):35-39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犯罪愈来愈猖獗,目前全球平均每20秒就发生一次Intenlet计算机入侵事件。在Intermet上的网络防火墙,超过1/3被突破,一些银行、企业、机构都未能幸免。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其社会危害性极大,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必须了解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网络已经成为群体事件发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网络对群体事件在酝酿发生、发展路径和社会影响等方面都产生重大的影响。探讨网络非理性舆论及其心理机制,对研究掌握群体事件发生、发展和应对过程提供了重要维度,有助于群体事件的处置。  相似文献   

17.
吕沛璐 《法制与社会》2010,(13):70-70,7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网络技术的起步比较晚、但是却有着极快的发展速度。网络系统的便捷性促使社会丈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但也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对信息转载的自由性等引发了一些问题。我国关于网络著作权的相关法规和制度还不够完善;近年来,由于网络著作权引发的纠纷和问题十分严重。有效遏制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的发生,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已成为当前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在促进网络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同时,逐步完善我国的著作权制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群体性事件不仅发生在现实世界中,在网络上同样会发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简称网群事件,指在互联网上发生的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的事件。而其中的一些负面网络群体性事件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在网络上,一个普通人就可能做到一呼百万应,而且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  相似文献   

19.
自从因特网从ARPANET进化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信息交互平台后,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随着网络这个含有巨大的信息量的方便快捷平台的建立,随之而来的是诸多的新问题,其中不可避免的就是网络犯罪这颗毒瘤。犯罪这一古老的社会现象,随着网络的普及,有了新的发展。本文所论述的,就是关于规制网络犯罪的新体制的相关构想。  相似文献   

20.
张晶辉 《法制与社会》2012,(10):291-292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侵权行为的发生,怎样对侵权行为的进行收集,对预防不必要的纠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我国公证工作的现状,重点就网络证据保全问题提出笔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