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那年冬天     
那年冬天,我离婚了。携手走过的八年在那个冬天嘎然划上句号。 记得那个早晨我鬼催似的喊他去法院办理离婚手续,他用一种窥视的眼光看着我,似乎在考验着我的坚强程度。可在法院准备签字时,我还是忍不住哭了,他却拿出一只烟来点燃。  相似文献   

2.
胡政之先生很有眼光,也善于观察,他曾说,“我只要和某人见个面,谈谈话,就可知此人如何,然后度才量用,随时考验和培养……”(胡济生,《忆我的父亲胡政之》)他对报馆同人的兴趣和能力都了然于胸,也就能针对其特点分配相应的工作,这样,报馆里多能人尽其才。  相似文献   

3.
傅翔 《福建乡土》2008,(6):13-14
没想到会在这个春天的福州见到平凹先生,更没想到的是,竟是和他书信往来了整整5年之后。和平凹先生有往来是在5年前的春天,那个“非典”流行的日子里,我寄上了我新出的第一本书——文学评论集《不合时宜的思想》,同时用毛笔郑重写了封信给他说明了因由,并渴望得到他一份墨宝作为收藏。这件本不会在这非文学狂热的时代发生的事之所以发生,原因就在我出书后头脑发热,  相似文献   

4.
文竹 《前进论坛》2008,(2):55-57
记得老舍先生在他著名的散文《想北平》中说:“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这是老舍先生笔下他那个时代的什刹海,清幽、画意。写出这段文字是想让人们有个时空的追已忆。也使文章有种人文的气息。  相似文献   

5.
肖巩 《今日上海》2008,(7):46-47
戴敦邦先生,沪上丹青大家,其《水浒》、《三国》、《红楼梦》等系列人物画为无数人倾倒折服。在中国人物画领域,戴敦邦先生犹如一颗熠熠星斗,有人以保守眼光估计,今后二百年,他仍将散发其耀眼光辉。  相似文献   

6.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孙中山先生对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贡献,我们永远缅怀他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孙中山先生产生于他那个特定的年代,又给了他那个特定的时代以深  相似文献   

7.
叶芳 《台声》2011,(10):54-56
8月22日,突然听到钟铁民先生去世的消息,真的不敢相信。尽管早就知道钟先生从小就身体赢弱,常年受病痛干扰;尽管已经知道他去年刚刚做过手术,仍在休养之中,但我一直相信他会好起来的,因为他的毅力、他的信念、他的精神,都是那样永远快乐、鲜活地感染着周边的朋友们。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与他的3次交谈,从中了解了他的为人、他的做事,更让我无论如何无法接受钟先生已经离去的现实。  相似文献   

8.
陈芩 《福建乡土》2020,(1):63-64
读曾纪鑫先生的《笔墨风云·邓拓传》,一个有血有肉、立体丰富、充满赤子之心的邓拓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我深深地感受到那个风云际会时代的忧患和艰辛,也更加了解动荡时代的沉重与无奈。读完曾纪鑫先生的《笔墨风云·邓拓传》,想起"闽都赤子"这四个字。邓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对党忠诚,无私奉献;他率真善良,坚韧执着,用纯洁的赤子之心追求真理和正义——他少年求学。  相似文献   

9.
2005年1月19日至20日,菲律宾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组团访问北京、代表团一行与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举行了座谈会,期间,访问团团长、菲律宾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陈本显先生在百忙之中接受了笔者的专访。陈本显先生精神矍烁,风度儒雅,作为一位杰出的华人企业家,他热爱祖国关心两岸和平统一,坚决反对“台独”,他强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趋势下,要用战略的眼光以独特的视角、理解两岸实现和平统一对维护亚洲和一与经济繁荣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陈本显会长在访谈中充分表达了他作为一个龙的传人,热切期盼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梁思成的名字常常被提起,不仅因为梁,先生是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更因为他在解放初期为保护古都风貌奔走呼喊,对传统文化的珍爱和独有的眼光让后人叹服。  相似文献   

11.
严骏 《民主与法制》2014,(22):48-50
你相信吗?一位女士到法院起诉要求与先生离婚,却被法院告知十年前在另外一个法院自己已经“被离婚”。完全蒙在鼓里的她尽管与先生聚少离多甚至是不见面。但她认为自己还是他的人。那个“他”,其实不是一般人,而是国内闻名的“钢铁大王”,是腰缠万贯的巨贾富翁。结发妻子何故“被离婚”?当事人何故成了“下落不明”?  相似文献   

12.
关于江平先生.似乎不需要再说什么,尤其是那些恭维的话。 江平先生是不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法学家.固然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他”既没有认真读过多少法学名著,也没有写出什么像样的法学专著”。但是.他天生又具有充沛的法学家情怀,悲天悯人不能自已。他又有高瞻远瞩的眼光.不仅洞悉时代的危机.而且触及中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头回见泥塑艺人双起翔,我便被他那满头银发和长长的白胡须给震住了。他的形象如同他塑造的脸谱一样美。他打造了一个泥塑世界,同时也打造了自己。于是,我请他与脸谱合影,拍下了对他的第一感觉。自认识以后,我便一次次地拜访他,试图走进他那个独有的、美的世界。一回生,  相似文献   

14.
怀孕妇女可否提出离婚?编辑同志。我是一个农村女孩,去年八月份因父母包办与现在的丈夫结婚。婚后我才知道他与未村某女有恋爱关系,而且发展到私奔的程度。我原谅了他。可他不改,仍往那个女孩家跑。我忍无可忍,想起诉离婚,可我身怀有孕,他父母对我很好,我想离婚不...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学家所谓的“断乳期”,他们开始用一种挑剔的眼光看待老师和家长,看待他们周围的一切。随着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成人感也愈来愈强烈,他们渴望“独立”、注重“自我”,希望成为注意的中心。为此,他们常常顽强地表现自己。“这棵小树你敢折吗?”’‘我怎么不敢!”于是,他“吧”一声把它折断,浑身充满了一种“别人不敢做而我敢做”的自豪感。“那人昨天说了咱班的坏话,你敢教训他一下吗?”“为了班级荣誉,我豁出去了!”于是他开始打那个人,一边打一边体验着为班级荣誉而敢做敢当的…  相似文献   

16.
铁窗内的抢劫犯罪嫌疑人刘建锋听说我是公安记者,显得稍轻松一些。我递上一支中华烟,帮他点着,说:“随便聊聊。”他贪婪地吸了两口,睁大双眼望着我,我读出了他眼中的迷惑,说:“就谈谈抓你的那个人吧。”   抓他的那个人名叫易东古,是个下岗工人,被刘建锋用砖头砸成重伤,如今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昏迷不醒,当然,这些情况刘建锋并不清楚。   “我很佩服他,同时更感激他。”他的语调很缓慢、很低沉,也很真诚。这点,我信。   “他比我矮一大截,也比我瘦弱许多,我手中还有刀,可他就是什么也不怕。当时,他见我正在抢一名…  相似文献   

17.
叶子 《现代领导》2011,(7):37-37
1956年9月13日,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陈云与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一起被推举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候选人。对于陈云这个候选人,毛泽东给出了这样的评价:“陈云同志。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到要点。所以,我看陈云同志行。”  相似文献   

18.
幽默与漫画     
好消息坏消息一位艺术家问画廊老板,是否有人对他当时展出的画感兴趣。“好消息坏消息都有”,老板答道:“好消息是,一位先生问到你的作品在你死后会不会升值。我告诉他会升值,他就把你的15幅画全买下了”。“太好了!”艺术家惊呼,“坏消息呢?”“那个人是你的医生。”(刘宗亚)电话是打给我的约翰是一名警察,天天与罪犯打交道,工作辛苦又紧张。一天晚饭后他对妻子说:“今晚无论是谁打来的电话找我,都说我不在,我实在太困了,想好好休息一下。”话音刚落,电话铃响了,妻子拿起话筒小声道:“我丈夫在家。”约翰听后十分生气,…  相似文献   

19.
“我的先生是‘五四’启蒙运动的领袖之一。他那些明白、清楚的著作,陪伴在我成长的年代。我当时是台大史学系本科生,曾经拜见过先生三次,对他平易近人的民主风度,印象深刻,心存感激。”  相似文献   

20.
残奥记忆     
残奥会闭幕式结束,我匆匆赶往主新闻中心。忽然听到有人叫我,回头寻找,是击剑馆旁门的那个门卫。我想起来了,前几天我曾在他把守的门前休息,跟他聊过天。今天,又是这个大门,是他叫住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