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方旭 《法制与社会》2011,(28):139-140
马克思和韦伯是社会分层理论的重要奠基人,这之后的绝大多数社会分层理论家所作的努力只不过是或者重构或者拒绝他们的社会分层思想。通过梳理马克思和韦伯的社会学相关思想,比较他们的在社会分层理论在观察视角、方法论,分析的原则等方面不同  相似文献   

2.
如何防控流动人口犯罪,传统的社会分层理论对我们今天寻找其解决途径仍然具有启示意义.在存在社会分层的社会中,希望以消灭社会分层从而达到消灭犯罪现象是不现实的,可行的办法是建立起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机制,提供社会底层成员重返主流社会的可能性,对社会底层的成员给予更多的关注.因此,提高社会公平程度,实现社会公正,是减少和消灭犯罪现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犯罪问题是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犯罪现象的产生与社会分层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作为社会分层中重要因素的经济状况与受教育程度与犯罪的相关系能进一步体现社会分层对犯罪的影响。文章通过对犯罪行为人的经济状况与受教育程度进行分析,研究经济状况与受教育程度分别与犯罪有着何种关系,以期进一步从优化社会分层角度预防与控制犯罪。  相似文献   

4.
社会分层对社会和谐的影响具有二重性。本文以多元社会分层为视角,通过对社会分层影响二重性的阐述和对不同社会分层类型的分析,认为政府应该积极引导社会合理分层,构建合理的社会分层结构,并有效利用社会分层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近20年间,社会支持理论在反思与扬弃社会控制理论的过程中萌芽与兴起。该理论倡导以非强制性、为犯罪高危人群提供福利与帮助的方式预防犯罪发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种"正面的"犯罪预防机制,且为很多实证研究所验证。社会支持理论顺应了我国当代社会分层、收入差距扩大、矛盾纠纷多发、弱势群体亟待帮扶的社会发展需要,对于弱势群体犯罪、青少年犯罪、流动人口犯罪的预防以及城市犯罪的综合治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分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演变,从建国初期的“四大阶级”演变为只有工人与农民的“两大阶级结构”,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古老的“身份分层”悄然出现。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因素在中国的社会分层过程中的作用急剧增大,但传统的政治资源仍然左右着中国的社会分层格局。社会分层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的和必然的现象,适度的社会分层、合理的社会分层结构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但要形成适度的社会分层和合理的分层结构,必须使之建立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之上,必须遵循社会分层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7.
“倾斜”抑或“一元”:劳动权法律保护机制之理性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二元的、倾斜性理论与制度设计无法真正保障劳动权。从理论基础看,社会分层、追求实质正义、二元经济结构、二元劳动力市场并不必然导致二元的、倾斜性法律保护。已有的倾斜性法律保护理论与制度产生了诸多问题,如重新陷入“身份”陷阱、诱发道德风险、提高社会成本、激化社会矛盾、损害资方利益、影响经济发展进程。而劳动权保障的理想出路是剔除二元、倾斜的保护思路,实行平等的、一元的法律保护机制,在理论层面,构建从身份到契约到权利、提高劳资双方合作协调能力,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在制度层面,强化国家保护劳动权的能力,界定国家对劳动权干预的边界,建立一元化的就业制度和一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王青 《人民检察》2023,(24):42-43
近年来,我国刑事犯罪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严重暴力犯罪数量明显减少,轻微刑事案件大幅上升。轻罪扩张的现实趋势引发对犯罪分层治理的积极探讨。犯罪分层理论虽然尚未被我国刑法吸收,但秉持积极态度对其进行检视和探讨,有助于完善刑法规范、推动犯罪治理、构筑和谐社会。一、轻重犯罪分层治理的实体困境(一)犯罪分层的实体标准有待厘清域外许多国家将犯罪分层理论吸收和纳入刑法规范,如德国和意大利采用二分法,将犯罪分为重罪和轻罪;法国则采取重罪.  相似文献   

9.
犯罪分层的标准与模式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分层理论的关键是犯罪分层标准和犯罪分层模式.现有的标准均是实体性标准,弊大于利。分层标准应兼容实体法和程序法内容,主要是法定刑和刑事强制措施,分别代表立法和司法中的应然与实然分层。分层模式要考虑现有的立法、司法解释等.主要是有期徒刑的刑期数字,轻微罪、轻罪(次轻罪、轻罪)、重罪(最严重的犯罪、次严重的犯罪、一般重罪)的三模式具有合理性,以此实现分层模式与强制措施适用的合理关系。另外.具体个罪也有分层模式.  相似文献   

10.
简述中国社会分层的变化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层在各地区之间,情况千差万别,社会关系异常复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如身份分层,贫富分层等等。原因有很多,由于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因而,不管哪个社会,总是存在着不平等,存在着社会分层,有一些依据客观指标(如收入、教育程度等)进行的分层是哪个社会也不能改变的,本文着重从权力、职业、收入、教育程度来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以经济腾飞为特征的中国社会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更为显著的是市场经济触发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深刻变革,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但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凸显出贫富差距显著放大、社会阶层固化趋势明显、社会资源分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全面系统梳理经典社会分层理论,深入剖析中...  相似文献   

12.
依照社会学中的社会角色理论,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担当着一定的社会角色,这种社会角色要求他们有自己的行为规范;同时,社会对他们有一套行为期待或角色期望,希望他们按照一定的行为模式办事。一般而言,行为规范和行为期待是一致的,行为规范形成了一定的行为期待,一定的行为期待要求相应的行为规范。行为规范内化到个人就成为个人的素质。对同一职业来说,行为规范和行为期待是分层的.因此,对同一职业的个人素质要求也是分层的。学术期刊编辑的素质要求依据不同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期待,可以科学地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  相似文献   

13.
制度转型时期的社会分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分层研究中关于市场转型中出现的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并且已经产生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成果。这些研究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有着许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德新 《北方法学》2010,4(6):120-124
我国自2001年批准加入《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以来,有关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是否具有可诉性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论。近年来,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具有可诉性的观点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支持。立足于我国国情,从多方面完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障制度,并在对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进行分层分类的基础上,探索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可诉性的理论和制度,将是法律制度发展的一条可行道路。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分层利用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土地分层立体利用成为趋向,我国《物权法》专门规定了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分层设定,从法权视野和比较法视角分析,都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在土地分层利用的情况下",层"的正确理解和划分,分层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类型和公示是其重要内容。此外,与土地分层利用相关的各种合同、相邻关系等法律问题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工业化进程中社会分工系统所表征的职业分类系统与组织职位系统,都是按照职业和岗位的专业技术类型和水平为依据构建,职业声望排序实质上内涵着职业的专业技术程度.不同职业类别与水平的专业技术因为被不同组织系统赋予相应的职业地位而具有分层的功能.由此形成的职业分层结构就是社会分层结构的内在机理.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型是社会分层结构变化的环境和条件的转换,持续推进下去将有助于阶层关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消费分层已经成为研究社会分层的一种分析视角。在当前中国城市社会中,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消费形式——显性消费与隐性消费,进而相应产生了城市消费社会中的消费阶层化现象。根据各消费阶层在消费行为上的阶层化差异,我们将当代中国城市居民划分为炫耀型消费阶层、攀比型消费阶层、实用型消费阶层、生存型消费阶层和贫困型消费阶层等五个阶层。  相似文献   

18.
李智 《法制与社会》2012,(20):238-239
考试制度的改革是教育领域最能引发公众舆论的话题之一,并以公平为最高原则.但这种利益诉求在以社会阶层流动为指向的功利教育环境下,其对公平的种种探索却常常演变为对社会分层的固化.本文试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审视在社会分层过程中考试制度的角色,探讨时考试公平的追求在这种角色下是如何固化社会分层,并从教育价值观的角度导向对教育伦理和教育本质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政法学刊》2016,(1):59-65
养老模式与社会类型和社会结构密切相关。从社会类型看,居家养老是机械团结型社会的核心乃至唯一养老模式,而社会养老是分工协作型社会家庭保障功能外移的结果。养老社会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总体上是正向相关关系,即工业化程度越高,养老社会化的程度越高;工业化程度越低,养老社会化的程度越低。从社会结构看,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与供给存在显著的社会分层差异,如贫富差异、区域差异和城乡差距等。这些差异是不同社会分层生存需求层次差别、政治话语权差异及其利益博弈的结果,并经由国家福利政策将其制度化。养老社会化的社会类型和社会结构分析的意义在于:特定国家的养老社会化进程应与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相适应,以期获得坚实的道德支撑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分层利用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土地分层立体利用成为趋向,我国《物权法》专门规定了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分层设定,从法权视野和比较法视角分析,都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在土地分层利用的情况下,“层”的正确理解和划分,分层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类型和公示是其重要内容。此外,与土地分层利用相关的各种合同、相邻关系等法律问题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