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恐委员会是九一一事件后联合国治理恐怖主义的重要机构。反恐委员会的目标是提升全球范围内的反恐立法和执法水平。由此,反恐委员会形成了自己的治理模式。该模式具有复合式、多中心、多层级和增能式治理的特点。在某种意义上讲,它体现了全球治理。不过,反恐委员会的治理规制建基于西方占优势的现存规制。从本质上看,反恐委员会的治理模式是一种由西方国家主导,为西方利益服务的自上而下的新自由主义治理模式。它不能根除恐怖主义并达到善治。  相似文献   

2.
公安院校反恐怖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面临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峻的恐怖威胁态势,我国境内的暴力恐怖活动处于高度活跃期。在当前严峻的反恐形势下,针对我国反恐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公安学、公安技术学、法学三个一级学科建设为基础,以情报、打击、防范、应急"四位一体"的反恐体制建设为依托,设置反恐怖专业(方向),加强高素质、复合型反恐专门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反恐怖专业的教学和研究模式,是适应现代反恐形势和服务反恐实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西班牙在打击以埃塔为代表的恐怖组织过程中,运用刑事和行政立法、刑事司法及执行、设立反恐法庭、建立反恐部队、完善受害者赔偿制度、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共同打击跨国恐怖主义犯罪等一系列制度与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应当参考西班牙的反恐政策,在完善我国反恐立法的前提下,依法打击恐怖分子及其背后的势力;建立反恐武装力量,加大反恐信息工作的收集力度;注重涉恐罪犯的改造工作和人权保障;在武力打击、情报收集、经济金融等领域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反恐合作,同时寻求国际社会对我国反恐事业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以下简称《反恐法》),体现了我国对恐怖主义进行治理的思想。根据该法精神,我国治理恐怖主义必须处理好一系列重要关系:在治理目标的设计上,必须处理好行使行政紧急权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打击恐怖主义与维护民族团结、国内治理与国际合作、现实世界与虚拟空间的关系;在治理体系的构建上,必须处理好政府主导与社会共治、顶层设计与基层基础、反恐应急与灾害应急的关系;在治理策略的实施上,必须处理好"硬实力"与"软实力"、危机管理与结果管理、反恐应急与灾害应急、法制建设与反恐教育、保守秘密与信息沟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隐蔽、分散、独立为特点的“独狼式”恐怖袭击成为恐怖活动的主要方式,并呈现专业化、低龄化、女性化的发展趋势,给社会安全治理和国际反恐合作带来严峻挑战。我国反恐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密切关注“独狼式”恐怖活动新特点和新动向,强化专业力量建设、加强社会力量动员、促进国际反恐力量联合,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独狼式”恐怖袭击防控治理体系,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我国反恐立法在刑事实体、刑事程序以及反恐法律制定上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整体进步仍显得比较迟缓。从反恐立法整体层面看,已开创了反恐立法的新格局,但尚存不足,需要调整与完善;从法制与法治建设框架下分析,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在基本理念、定位上还不够明晰,推进方向、目标不够明确;从我国治理犯罪宏观背景透视,已开启了治理恐怖主义的立法思路,但需要加以完善与探索。展望反恐法律体系整体发展前景:以预防为主导的反恐治理的立法思路向前推进;惩治恐怖活动犯罪法制化与法治化的方向逐渐明确,凸显保障人权与被害人权益的立法精神;突出区域、国际合作反恐的立法思路。  相似文献   

7.
打击恐怖活动犯罪不仅重要而且十分迫切。我国反恐立法在刑事实体法、程序法和立法模式等几个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借鉴俄罗斯、德国等国家的立法经验,分析我国反恐立法现状,对完善我国反恐立法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孟加拉国的反恐局势不断恶化,以暴力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恐怖袭击事件频发,具有恐袭者低龄化、恐袭诱因贫困主导、网络恐怖主义深度演化、宗教极端思想不断蔓延等特征和趋势。为了打击国内恐怖主义,孟加拉国采取的反恐行动策略包括:制定修订反恐法律,成立反恐部门,确立反恐为第一要义;重视反恐情报收集,开展全球反恐合作;发动宗教领袖和群众参与反恐活动。孟加拉国反恐实践对我国反恐工作的启示意义主要体现在:完善反恐法律法规体系;坚持情报主导,由反恐处置转变为反恐与防恐并重;变革反恐模式,由精英反恐转向全民反恐;加强国际反恐合作,由反恐本土经验走向多元合作。  相似文献   

9.
在严厉反恐刑事政策指导下的世界各国反恐立法,呈现出反恐刑事法网日益严密的趋势,但是,在严厉打击恐怖活动犯罪中,存在如何保护人权的问题。应当借鉴国外立法及反恐经验,结合我国反恐实际情况,在严厉反恐刑事政策的指导下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反恐法律体系,打击恐怖活动犯罪应该在反恐法律框架内进行。而严厉的反恐刑事立法会存在"严有余,宽不足"的问题,应该在反恐刑事政策司法化的过程中积极发挥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以宽济严"的一面,从而实现打击恐怖活动犯罪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区别于以事后打击为中心的传统反恐策略,遵循多元化治理思路的"柔性"反恐怖策略更加重视犯罪预防的基本理念。为应对日趋严峻的国际与国内反恐情势,新加坡当局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以预防和矫治为支柱的"柔性"反恐怖计划。预防措施面向一般公众,以综合之法在社会与极端主义间构筑藩篱,矫治措施则针对已逮捕的恐怖分子,以专业手段助其摒弃错误思想重返社会。我国面临的反恐压力远超新加坡,这要求我们不能轻率放弃对恐怖主义的严厉镇压;我国的社会情况与新加坡相似,这提示我们可以借鉴后者治理恐怖主义的经验。我国去极端化制度的设计应当采用整体化、专业化、针对化与社会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菲律宾是东南亚地区受恐怖主义活动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该国一直积极采取武装打击、加强反恐立法和反恐演习等措施,严厉打击恐怖主义。2007年菲律宾制定通过的《人类安全法案》凸显了对恐怖活动进行刑事打击的刑法基础、特殊权力配置和价值取向以及反恐组织法的构建等核心内容。该法案在立法模式和立法价值方面的有效经验为我国反恐怖立法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和平与稳定是"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向前推进的必要前提和保障。"三股势力"频繁跨境活动,成为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巨大阻碍。在新的反恐形势下,我国反恐力量开展跨境反恐行动迫在眉睫。为使跨境打击恐怖主义取得良好效果,应当做好相关的法律准备工作,做到"谋定而后动",为跨境打击行动创造法律空间。当事国政府的同意、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自卫权的行使和区域性组织的反恐协定,可以成为支持跨境打击恐怖主义行动的法律依据。我国应进一步推动完善国际反恐法律体系;完善国内反恐立法;锻造反恐尖兵,果断"亮剑"于境外;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文化沟通,铲除恐怖主义滋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恐怖主义活动因其具有恐惧性、暴力性和犯罪性的特点 ,往往会给社会安全造成严重后果。为有效地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 ,中国需要一部以“非政治化”、“协同作战、分工负责”、“加强国际合作”等为基本原则的综合性反恐法。在公安部设立反恐局 ,统一领导全国反恐工作。建立以公安机关为主 ,其他有关部门互相配合的分级式反恐组织机构 ,并设置专门的人员编制 ,由中央提供必要的装备和经费  相似文献   

14.
2016年《反恐怖主义法》正式生效之后,标志着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反恐法为统筹、以刑事法为保障、以其他部门法为补充"的反恐法律体系。但相比于国外成熟的反恐立法模式,我国的反恐立法经验相对欠缺,反恐立法模式尚未完善。事实上,一国的反恐立法不仅根植于该国的反恐现实需要,还受到该国反恐政策的影响。因而,在充分结合我国反恐现实需要与反恐政策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完善我国的反恐立法模式,将有助于今后反恐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社区治理效能直接关乎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既有研究多从国家中心论、社会中心论、公共价值论等视角对城市社区治理效能进行单变量、间接化的解释,导致该论域研究成果在百花齐放的同时缺乏有机整合,且治理有效更多体现为变量优化的自然结果,二者间关系存在理论模糊性。鉴于此,文章基于社会系统论,构建“作为系统的社区”分析框架,依托28个案例开展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从资源、服务、生活、文化四个维度探讨实现城市社区治理效能的组态路径及其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四种组态路径均可实现治理有效,包括:以服务供给为导向的“资源整合式”治理、以服务供给为依托的“生活互嵌式”治理、以资源整合为基础的“文化创建式”治理,以及“生活—文化”良性互动的“二元融合式”治理;各条件变量在不同路径内存在不同的互动逻辑和功能强度。文章就城市社区治理效能的实现作出了区别于“自然结果论”的综合性解释;拓展了社会系统论的应用空间和内部逻辑;为不同地区探索适应性的城市社区治理进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用法律的手段来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是国际社会面对恐怖主义犯罪的共同选择,综观国际反恐立法,目前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式:分散型立法模式、专门型立法模式和综合型立法模式。我国当前反恐立法单一,缺乏系统性和完备性,配套立法还不完善,在未来难以有效地同恐怖主义犯罪作斗争。因此,制定我国的反恐基本法与反恐配套法,构建”以反恐法为基本法、各单行法为配套法,以反恐基本法为主导、诸法配合”的立法格局,是我国未来反恐立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公安院校是文化反恐的主阵地和主战场之一,直接影响我国文化反恐的水平层次和发展进程。在文化反恐视角下,探索我国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的解决思路和方向,提出校园文化反恐发展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积极落实、在内容上渐成体系、在形式上推陈出新等思考。  相似文献   

18.
阿富汗未来局势的发展和中亚地区的力量格局以及区域安全形势正面临深刻和重大变化,我国反恐形势也出现了诸多新的趋势。在新形势下,我国反恐战略应当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精神,置于国家安全战略之下,以群众路线为基础,以打击"三股势力"为核心,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强化国际、区域合作关系,加强反恐演练的反恐机制建设;同时还应提高反恐职能部门的情报工作能力、预警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有效防范恐怖袭击。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专业化,社会大局从“由乱到稳”向“由稳到治”迈进的大背景下,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社会治理主题下的保卫国家安全、深化民族团结、杜绝恐怖犯罪等重要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系统梳理了“民族地区反恐”的研究态势与热点领域,提出优化我国民族地区反恐研究的实践路径。要立足于“国际风云变幻”和“我国民族地区形势发展”这“两个背景”准确反恐对策定位,围绕“人民至上”拓宽反恐对策思路,以“人”和“物”为主线提高反恐对策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团结”为抓手增强对策执行力,以“事实为依据”扩大对策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由于历史原因与地缘政治原因,以色列一直面临着恐怖主义威胁。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以色列致力于打击恐怖主义袭击。以色列警察的职责是维护社会稳定,在承担反恐任务后,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警务反恐实践,即以情报主导、攻防结合和危机管理为三大核心的警务反恐战略体系。以色列是世界上最富有反恐经验的国家之一,对我国公安机关提升反恐应对能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