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本案情】2008年6月16日,在被告人夏某的介绍下,被告人周某某以每克650元的价格分两次卖给被告人牛某毒品海洛因31.86克。当日晚7时20分许,被告人牛某乘车返回时被公安机关当场查获(毒品已收缴)。本案一审以贩卖毒品罪,判处被告人夏某、周某某有期徒刑8年;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判处被告人牛某有期徒刑1年。三被告人均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由审判员段某、吴  相似文献   

2.
吕思源  吕健 《政府法制》2005,(12):50-52
2001年8月3日,被告人司秋菊和李小梅应孙晓芬(另案处理)的要求,携带毒品甲基苯丙胺(摇头丸)2513粒计1020克,乘坐火车从福州至杭州,并于次日上午10时许,在杭州华辰大酒店8010房间,将上述毒品交给韩某、高某、张某某时,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并缴获全部毒品。据此,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运输毒品罪判处被告人司秋菊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一审判决后,被告人司秋菊不服,提出上诉,称其只知道送到杭州的是兴奋剂,不知道是毒品;1020克是摇头丸的总重量,而不是甲基苯丙胺的重量;其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属从犯;其还主动配合公…  相似文献   

3.
Q编辑同志:被告人张某犯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5万元。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市检察院认为一审法院适用法律错误,附加刑应为没收财产而非罚金,向我院提出抗诉。我院认为,检察院抗诉理由成立,原判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  相似文献   

4.
一、同一被告人实施了多种毒品犯罪行为的定罪问题 我们认为。同一被告人实施了多种毒品犯罪行为,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同一被告人在同类毒品犯罪中实施了多种犯罪行为,应选择其中一个重行为定罪,不宜搞数罪并罚。《决定》规定了几种同类犯罪,如第二条就将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规定为同类犯罪。若被告人既有走私毒品行为,又有运输、贩卖毒品行为。此时应选择其中次数最多、数额最大等情节最重的一种行为  相似文献   

5.
■台湾毒枭钟万亿走私贩卖运输毒品一审被判死刑6月26日,昆明中院对台湾省人钟万亿贩毒案依法作出一审宣判,以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罪判处主犯钟万亿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余3名同伙案犯同时分别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6.
张某庆等人贩卖、运输毒品案公诉意见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案情]2013年7月,被告人张某庆、罗某二人共谋出资到云南省景洪市购买毒品海洛因运输回重庆贩卖,由张某庆负责去缅甸找毒品上家购买海洛因并运回重庆,由罗某负责在重庆销售。同年7月24日,被告人张某庆安排其前妻被告人瞿某驾驶面包车在前开路探查,被告人张某庆与其侄子张某元驾驶另一小车携带毒品海洛因一块(约350克)尾随其后,由瞿某用电话向张某庆通报公路上的毒品检查站的情况。次日,张某庆、张某元将上述毒品运至重庆市垫  相似文献   

7.
毒品犯罪死刑的裁量必须严格坚持和贯彻“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人民法院在对被告人决定是否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时,必须综合考虑毒品的数量和案件的其他情节。毒品的含量、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行为定性、被告人主观明知的认定、犯罪的既遂与未遂、特请介入、自首、立功的理解与认定等问题,对毒品犯罪死刑的适用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毒品共同犯罪案件中死刑的适用、零星贩毒案件中死刑的适用、毒品的累积与折算与死刑的适用也具有特殊性,需要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8.
2007年12月26日,寒流过后的安徽省临泉县迎仙镇,显得格外萧瑟,坐落此间的迎仙镇水洗芝麻厂,大门紧锁,昔日车水马龙,机声隆隆的红火场面,早已荡然无存。 芝麻厂的主人名叫郑国良,系安徽省人大代表,省劳动模范,省农村百佳致富带头人……一系列光环笼罩之下的他,不仅声名远扬,而且威风八面。而郑国良现在却因涉嫌贩卖,运输毒品犯罪,身陷囹囵。 省人大代表参与贩毒,在安徽尚属首例。在全国亦属罕见。法院查明的事实是:2007年5月22日,偷越边境进入缅甸境内的郑国良,伙同他人将—批混有毒品的茶叶,从云南边境转运到临泉县迎仙镇,被警方当场查获。此批茶叶共计10288克,内含海洛因成份的毒品1089克(其中海洛因含量为339.5克)。 2007年年底,安徽省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作出判决,被告人郑国良获刑死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个人全部财产予以没收。  相似文献   

9.
毒品犯罪案件中被告人口供的鉴别与认定杨耀武,杨荣刚,杨明朗在毒品犯罪案件中通常使用的证据是:现行查获的毒品、对毒品的技术鉴定结论、被告人的口供以及少部分的证人证言。对于其他几种证据,其审查认定比较简单,唯有对被告人口供的审查判断较为复杂,而其在审理毒...  相似文献   

10.
万茂文 《检察风云》2010,(22):68-69
2008年9月,南昌市中院经公开开庭审理,并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刘军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应按照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其犯贩卖、制造毒品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非法持有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决定执行死刑,  相似文献   

11.
智擒大毒枭     
2003年2月26日,阜阳市中级法院一审公开审理了“4·25”跨省特大贩卖毒品案。法庭以贩卖毒品罪对被告人韩明翠判处有期徒刑15年,对刘振东、李秀英、李惠琼犯非法持有毒品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12.
韩松 《法治纵横》2011,(16):63-65
2011年7月8日,湘潭市雨湖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依法作出了一审判决:该法院以被告人李湘铭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强奸罪,故意伤害罪,非法拘禁罪,敲诈勒索罪,寻衅滋事罪,非法运输枪支罪,虚报注册资本罪,抽逃出资罪,买卖、非法提供、非法使用武装部队专用标志罪,容留他人吸毒罪,骗取贷款罪,一审判决其有期徒刑20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  相似文献   

13.
一审宣告缓刑的在押被告人何时释放?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大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判决和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执行”的规定,待缓刑判决生效后才将在押被告人释放。笔者认为,这样做不利于保护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利于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对一审宣告缓刑的在押...  相似文献   

14.
不服一审判决上诉,二审撤销原判,发回重审;不服重审(一审)判决再次上诉,二审撤销原判,宣告上诉人无罪。本案被告人沈义,原北京神州工业公司总经理,1992年6月因涉嫌一起非法集资案被羁押,1993年4月被捕。1995年4月,一审法院认定被告人在任职期间...  相似文献   

15.
蔡茂 《人民司法》2022,(17):56-59
<正>【裁判要旨】行为人使用尚未列入易制毒化学品名录的化学原料生产含毒品成分的饮料并销售的,是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还是贩卖、制造毒品罪,应结合化学原料在个案中的作用、被告人的行为性质等综合评判。案号一审:(2018)川0105刑初765号二审:(2020)川01刑终624号  相似文献   

16.
一种亟待纠正的执行方法曾河山某一审法院对被告人判处拘役三个月,在宣判的同时以法院决定逮捕的形式将原未采取强制措施的被告人收监。原来是一审法院为对付被告人可能的上诉,有意造成既成事实,让二审法院维持原判;而当被告人可能逃跑时,法院早日收捕入监则可免去追...  相似文献   

17.
白春子 《人民司法》2022,(17):52-55
<正>【裁判要旨】γ-羟丁酸是我国规定管制的第一类精神药品,新近发现被添加在饮料、酒水中伪装成饮品,毒品属性辨识度低,易于被青少年滥用,属新型液态毒品。对新型液态毒品犯罪,除了司法解释另有规定或者为了隐蔽运输而临时改变毒品常规形态的情形外,均应将查证属实的毒品数量认定为被告人毒品犯罪的数量。对新型毒品犯罪应注重强化打击处理,依法严惩将新型毒品伪装成饮品、食品等危害青少年健康的犯罪行为。对新型毒品犯罪被告人适用刑罚时应严格把握从宽处罚情节的适用幅度,人民检察院提出的量刑建议明显不当且不调整量刑建议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  相似文献   

18.
法眼看天下     
《政府法制》2011,(8):20-21
"相册"竟成运毒工具糊涂青年获重刑由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提起公诉的王小使用相册运输毒品案,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于2010年12月13日作出一审判决,以运输毒品罪判处王小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  相似文献   

19.
贩卖毒品罪过的特别推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安机关破获的贩毒案件中,有相当部分除了现场缴获的交易毒品外,还常常在贩毒人员的住宅等场所搜出另外藏匿的毒品,而且往往是现场缴获的毒品只是少量,搜出的毒品才是大宗。在这种情况下,被告人会极力否认搜出的毒品将被用于贩卖,辩护人也据此强调这些毒品只能认定为非法持有,但司法机关仍会将现场以外搜获的毒品也认定为被告人贩卖毒品的数量。例如行为人贩卖 10克海洛因被现场抓获后,公安人员又从其住所搜出 300克海洛因。对这 300克海洛因是认定为非法持有还是贩卖行为,就关系到被告人的生死。从证明犯罪主观要件的证据角度…  相似文献   

20.
訚柏 《中国审判》2012,(12):80-83
今年11月6日,随着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庄严宣判,备受关注的渭公河"10·5"中国船员遇害案,即被告人糯康、桑康·乍萨、依莱、扎西卡、扎波、扎拖波故意杀人、运输毒品、绑架、劫持船只案的一审审判落下帷幕。在国家主权得到维护、公平正义得到彰显、犯罪分子受到应有惩罚、遇害船员的亡魂得到告慰的同时,该案的审判向世界宣示:中国政府和中国司法机关有能力对一切侵害中国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进行打击,依照正当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