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当代世界各国在民事司法改革中实行的小额诉讼程序,目的既在于提高诉讼效率、减轻法院负担,也在于实现司法的便民化,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容易,便捷的接近司法。本文试着总结了小额诉讼程序所应遵守的特殊的原则,及我国构建小额诉讼程序时应当注意改革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蒋华 《江淮法治》2009,(10):50-51
集团诉讼是指由处于相同情况的、有相同利害关系的人临时组织的集合体作为诉讼当事人,并由其代表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一种诉讼制度。 作为解决群体纠纷的有效途径,集团诉讼最初起源于英国。设立此项诉讼是为了应对涉及多数人利益的诉讼问题,在许多情况下让所有当事人实际到庭应诉是相当困难的,而如果分别进行诉讼,又会导致重复诉讼,产生相互矛盾的判决,既耗资又费时,大大增加了法院和当事人的负担。  相似文献   

3.
宫静 《法制与社会》2011,(35):139-139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环境保护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政府作为社会公共管理者在现实社会中往往不能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甚至会因为发展经济而损害我们的环境,为了杜绝环境破坏的频繁发生,适应环境公共利益的要求,必须扩大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以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在与己休戚相关的环境遭遇行政权迫害可以用司法权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和我国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并进行比较研究,以完善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当前,公共卫生安全问题逐渐升温,由此引发以公益诉讼检察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新思考。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提出了新要求,检察机关要准确把握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定位,积极探究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检察的可行范围。通过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深化数字检察工作,进一步发挥公益诉讼检察制度效能,促进健全公共卫生安全行政监管,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消费者权益诉讼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从实体法方面来说,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然而在程序法构建上却相对滞后。在现代型诉讼的视角下,美国、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这一领域的经验都有值得借鉴之处。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应用于消费者权益诉讼领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在改进这一现行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消费者小额诉讼和团体诉讼制度,应该作为构建我国消费者权益诉讼机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示范诉讼源于司法实践需要,缺少直接的立法依据和正当性基础,从而被质疑会减损当事人权利、影响裁判公正、程序构建缺少理论指引而呈现碎片化。证成行政示范诉讼的正当性,需应用共同诉讼理论和分析方法。根据行政共同诉讼分类的三分法,固有必要共同诉讼具有诉讼的合一确定性,该性质与示范诉讼的程序设计相冲突,故不适用示范诉讼;类似必要共同诉讼适用职权型示范诉讼,以裁判的合一确定性为正当性基础,该性质确保了示范案件裁判确认的法律、事实问题可适用于平行案件,故法院可依职权启动程序、选定示范案件、依照示范案件裁判审理平行案件;普通共同诉讼适用契约型示范诉讼,其理论基础是当事人为实现诉讼经济而自主处分诉权、自愿承担诉讼风险,故程序启动、示范案件选择均需当事人同意。  相似文献   

7.
公益诉讼的启动对我国当前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全国首家环境保护法庭贵州省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保护法庭审结了一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笔者试从原告诉讼主体资格和公益诉讼限制两方面对该案进行评述,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曾海根 《法制与社会》2011,(29):109-110
诉讼调解制度是一个重要的诉讼解决机制,具有解决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的独特优势,而现今诉讼调解制度不是很完善,既有制度本身原因,也有法院审判任务繁重等现实的原因,这需要我们拓宽思路,积极探索诉讼调解之路,本文从人大代表协助诉讼调解方面论述,希望为诉讼调解制度完善提供一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物诉讼,若按顾名思义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显然是一种针对物的诉讼,即把物作为诉讼法律关系的当事一方——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诉讼。对物诉讼作为一种诉讼类型已存在多年。罗马法即曾按起诉书的内容,将诉讼分成对人诉讼(action in personam)和对物诉讼(action in rem),以及补充性的“混合诉讼”(action mixta)。  相似文献   

10.
杨光 《政法学刊》2011,28(4):83-87
诉讼承担之名下的含义仅表达出“诉讼权利义务的承受”这一层意思,而学界和我国立法对诉讼承担的理解,还包含“诉讼程序的继续进行”之意,借鉴德国和日本的立法和学理,以“诉讼承继”替换之,不仅能够凸显学界普遍认同的诉讼承担之“诉讼地位承受”的本质特征,而且能做到名副其实乃至名正言顺,有利于深化探微式研究和彰显程序价值、起到一叶知秋的标杆作用。  相似文献   

11.
梁攀 《法制与经济》2010,(13):80-81
在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越来越多群众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却偏偏有这样的一些人利用人民对法律的信任,制造虚假纠纷的假象,侵害了案外第三方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国家司法机关的权威,制造出一起起虚假诉讼案件。本文将从虚假诉讼的现状、成因及相关预防对策方面探讨该如何防范虚假诉讼案件。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 《法学》2023,(4):118-132
随着刑事诉讼制度不断走向民主化和现代化,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参与到刑事诉讼当中。然而《刑事诉讼法》第108条对“诉讼参与人”的穷举式定义,导致“参与诉讼的人”未必都能够成为“诉讼参与人”。“名分”并非可有可无,名不正则言不顺,拥有“名分”可以使得参与诉讼的人享有更多的诉讼权利和更高的诉讼地位,从而更好地发挥诉讼活动监督者、辅助者和见证者的角色。作为诉讼的主体,人只要被卷入到诉讼中,就必然享有一定的与之相伴的诉讼权利,不能因缺乏明文规定就予以否认。常规的解释方案无法填补这一漏洞,需要对具体的权利条款作类推解释,并适时启动修法。法律是由概念构成的,但法律没有必要对每个概念都作定义式概括。法律定义的失误,不仅会导致相关概念无法适应制度变革,制造法律适用上的分歧和障碍,也浪费了立法资源。  相似文献   

13.
聂友伦 《法学》2023,(3):131-144
刑事诉讼通常由与案件结果存在直接利害关系的主体实施,一旦其不能、不愿起诉或应诉,诉讼的成立和进行便将受到阻碍。若立法者意欲使诉讼在直接利害关系人缺位的情况下运作,则一般须通过例外规定赋予第三人诉讼实施权,由其启动与推进诉讼。这种例外在诉讼理论上被称为诉讼担当。诉讼担当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呈现立法先行、理论缺位的状况,亟待梳理与明确。从现实性面向看,现行规范中的诉讼担当包括为了担当人利益的诉讼担当、为了被担当人利益的诉讼担当与为了公共利益的诉讼担当,涵盖公诉、自诉与附带民事诉讼诸程序类型。从可能性面向看,出于解决实践问题、填补程序漏洞的目的,得经法律修改拓展诉讼担当的范围,增加检察机关对刑事自诉的诉讼担当、被告人近亲属对缺席审判的诉讼担当。  相似文献   

14.
王晟明 《法制与社会》2011,(19):204-205
检察诉讼监督权本身也应得到有效的规制,诉讼监督工作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从而获得公信力。本文通过分析诉讼监督工作的基本环节,认为其作为法律监督的一种,它具有其他监督主体所不具有的强制力,其公信力建设更有必要性,进而探讨加强检察诉讼监督工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个社会问题绝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司法公正也并非一个单纯的法律过程,它应当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司法机关对诉讼当事人作出的裁决或处理结果是公正的:第二.诉讼活动的过程对有关人员来说是公正的.或者说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所受到的对待是公正的。但在现实社会中,关于司法公正的评价标准不仅有法律标准,还有社会标准。法律标准即司法过程及结果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社会标准是指社会舆论、人民群众对司法过程及结果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李蓉 《河北法学》2001,19(1):157-160
债权人代位权诉讼制度是我国新颁布的《合同法》及有关司法解释中所确立的一项新的诉讼制度,有关它的程序理论问题,学界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对债权人代位权诉讼的诉讼当事人特征、诉讼标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及既判力的主、客观范围等问题的分析,对这一制度作了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法庭内外》2010,(2):55-55
北京市门头沟区法院审判事务管理办公室充分发挥便利当事人、服务审判的职能作用,坚持“四勤”工作原则,打造便民服务窗口,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自去年6月审管办成立以来,共引导来院诉讼群众7500余人次,代收诉讼材料2000余份,提供案件查询服务400余人次,代办上诉手续100余件。  相似文献   

18.
李炳祥 《法制与社会》2013,(36):239-240
我国检察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职权,对刑事诉讼活动实施法律监督,及时纠正刑事诉讼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错误。但是,从古至今,滥用职权的现象从未减少,为了实现监督的规范化和有效化,使诉讼监督机制能够在诉讼程序中更好地发挥效能,本文从诉讼监督的职能出发,对诉讼规律作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施志刚 《法制与社会》2011,(10):128+130-128,130
由于立法对检察机关诉讼监督规定的不足和内外部工作保障机制等的缺失,使得其诉讼监督效能不显,角色不明,与党和群众的期望有较大差距。本文试图在简略分析其难点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破解之道,以期完善检察机关诉讼监督的效能。  相似文献   

20.
恶意诉讼,是指行为人没有诉权而恶意提起诉讼或行为人有诉权而滥用这种诉权恶意提起诉讼,以追求达到该诉讼程序以内或以外的非法目的的一种陧权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