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讯为进一步宣传法院文化建设,普及在校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近日,"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山东省莱阳市人民法院举行了"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山东省莱阳卫生学校的50多名大学生来到莱阳法院参观。这是莱阳法院开展一年一度的"法院开放日"活动以来首次邀请大学生群体参观法院。  相似文献   

2.
向赟之 《法制与社会》2011,(25):210+220-210,220
目前,法院队伍的整体素质是良好的,但在局部司法能力、审判作风、队伍管理、工作积极性、职业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使法院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好的行使自己的审判职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必须改变法院队伍的现状,努力建立健全符合审判规律的队伍建设运行机制,着力打造"靠得住"、"信得过"和"有本事"的高素质法院队伍。  相似文献   

3.
涉法网络舆情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伟 《法制与社会》2011,(9):136-137
网络的开放性和网民的多元性,使得诸如"彭宇案"、"许霆案"、"宝马撞人案"等涉法网络舆情时有发生,给法院工作的有序开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本文试从分析涉法网络舆情的特点及对法院工作的影响入手,深入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法院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法院在开展"群众性"调研的基础上,应注重加强"功能型"调研,以在维护公平正义、参与社会管理、培养高层次人才上求突破,积极推动法院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案讯点击     
《法律与生活》2011,(24):59-59
北京平谷法院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2011年伊始,北京市平谷区法院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夯实司法人民性根基的高度,通过"四步走"、"四借力"、"四促进"积极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截至8月底,平谷法院共审结行政案件65件,其中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案件33件,  相似文献   

6.
《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将法院职权优化配置列为其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随之,各地法院涌现出不少围绕法院职权优化配置的举措,如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潍坊模式"、陇县法院的"能动主义八四司法模式"等典型事例。学术界分析上述改革措施,主要以审判权优化为内容,少有涉及法院行政管理权。然而,法院职权优化配置,如果不涉及法院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不明确审判权与法院行政管理权的适度分离,很难达到理想之效果,故此,本文以此为题进行一些论述,以期引起一定的重视,对司法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郑云波 《法治研究》2012,(3):120-125
当前法院文化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不论是深层的精神理念文化、中层的行为文化还是浅层的物质文化,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当前对外输出的法院文化与公众所需要的司法文化以及司法本身的特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错位。主要表现为"司法公正"与"司法为民"错位,法院及其典型人物之间的刚柔矛盾,法院建筑能指与所指的背离。为此,需要在法院的文化传播中引入CIS战略。  相似文献   

8.
法院调解历来是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途径,针对我国传统法院调解中"调审合一"、"调解与审判功能混淆"的弊端,民事审判制度的改革提出了"调审分离"的改革方案。审前调解就是实现调解程序和审判程序分离,是在立案后开庭审理之前,由法院专门调解人员主持下进行的调解。审前调解程序具有当事人处分权优先性、独立性、契约性、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特征,具有不同于审判程序的调解原则和程序设置。  相似文献   

9.
法院内部管理导致的"案多人少"矛盾 深入剖析当前法院"案多人少"的现状,可以发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仅就法院内部管理方面而言,就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法院内部的职能分工有待合理。突出表现为审判核心事务与审判辅助性事务职责尚未有效分离。法官不仅要主持庭审、证据交换、负责法庭调查、制作裁判文书,还要进行诉前或诉讼保全、文书送达、庭前谈话、调解及接待等工作。  相似文献   

10.
"民告官"案件起诉到法院后,老百姓往往担心"官官相护"。2013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部分中院试点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原由8个基层法院管辖的一审行政案件,通过指定的方式交由3个基层法院集中管辖。海门法院就是这一革新制度的践行者,通过积极履行监督和服务职责,创新方法,服务于民。  相似文献   

11.
张晓毅 《法制与社会》2011,(27):198-199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司法是一种向社会提供"正义"产品的活动。法院作为司法系统的终端,是根据自己掌握的司法资源向社会提供司法正义产品的社会机构。在特定时间内,每个国家的司法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是相对稀缺和有限的。要处理"司法资源稀缺"与"司法需求激增"之间的矛盾,必须合理配置法院人力资源,整合人力资源结构,促进法院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2.
一场从劳动仲裁、一审法院、二审法院打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均以"败诉"告终的工伤赔偿官司,最终却由于受害方在法律上另辟蹊径而获30万元赔偿。  相似文献   

13.
李亮 《中国审判》2014,(2):94-95
"法律需要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在法官已成为法院、法律缩影的时代,如何让百姓相信法院、信仰法律,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民群众对法官的认同与尊重。法官不被认同和尊重的多重因素就直观因素来讲,表现为:一是"执行难"问题。不少群众认为法院执行不力,法官暗箱操作,或想吃拿卡要,将判决书贬称"法律白条",甚至"打折出让判决书",认为赢了官司输了钱的司法不如不要。二是人为放大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14.
过去两年,最高法院连续出台5个重要文件以应对执行"难"和执行"乱",而后者显得尤为紧迫。 "执行法官权力相当大!"对于目前法院执行之"乱",孙加瑞(最高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庭检察官、博士,主持该庭执行检察处工作)的总结是:一些法院、执行人员违法不履行职责和违法滥用职权以及利用执行权谋取私利,有人称为"不给钱不执行、给了钱乱执行"。  相似文献   

15.
陈星 《法制与社会》2011,(12):127-128,135
法院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堡垒"。其天职是以符合正义的方式解决各种社会争端和纠纷,使每一个为维护个人权益而诉诸司法的人,都能获得基本的公正对待。法院自身作为司法裁判者的角色,应做到中立,被动,不偏不倚,不仅在实质上,更在形式上给与世人展示一种"看得见的正义"。但纵观中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相关制度,像二审审理范围中的"全面审查",法院院长主动提起再审程序,这些实际违背了法院的"中立性"特征,违背了"不告不理"的被动性原则。本论文以现行《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和我国司法实践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从法院中立性的角度,对我国刑事诉讼领域的若干问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6.
湖南法院将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五个过硬"的要求,结合开展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文明型、廉洁型"机关活动,进一步提升法院队伍司法能力和工作水平,全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法院队伍,为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大局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和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有这么一位法官:他办案神速,2005年至2009年间。每年结案数均突破。700件,连续5年列全院民事结案第一;他善用调解,所办案件的调解撤诉率高达80%;他水平过硬,独立办案以来共审结案件4000余件,至今未出现一例过错案件;他帮扶济困,为许多打不起官司的弱势群体解决了难题,被当事人称为"社会良心。法律坚盾"。他,就是海淀区法院民二庭的李红星法官。他曾被评为北京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海淀区政法系统"青年十杰"、海淀区"青年岗位能手"。目前,以他命名的"李红星工作法"被海淀区法院向全院推广,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大兴区法院始终以"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为宗旨,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的诺言,非常注重妇女维权工作,积极为涉案的妇女提供诉讼便利,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近年来,该法院的立案庭、民事审判第一庭和6个派出人民法庭均被评为"巾帼维权岗",为妇女撑起的半边天抹上一道绚丽的彩霞。  相似文献   

19.
周星妤 《法制与社会》2010,(14):246-246
裁判文书是法院处理诉讼案件就实体性或程序性问题依法作出的裁决,是法院案件审理成果的体现,是评判是非、适用法律的载体,是司法公开、公正的宣言书,是法院的"门面",法官的"脸面"。本文指出而裁判文书的标题是在裁判文书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统领其全文,简明扼要提取出一个案件的基本内容,其地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0.
那年我19岁,带着对法院法官职业的向往走进了县人民法院,从一名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到现任法庭庭长,兼任法院速裁组组长,逐渐成长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法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