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萍萍 《中国审判》2011,(11):41-41
走基层·法院文化建设考察 坐落于古城江苏镇江经济开发区法院的“镜园”法文化中心,以法治公园的形式对社会公众全天候开放。建成以来,该院充分发挥法院文化的激励、导向、规范和约束功能,使它不仅成为法院干警的工作场所,也成为公众了解法院、感受公平、弘扬法治精神的新天地,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向社会开放,为法治新区建设增添了新的文化景点。目前,  相似文献   

2.
“我们将认真贯彻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的精神,结合自身的实际,在法院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进法院文化建设,不断提高法院文化的软实力,进而促进以审执工作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高绍安 《中国审判》2010,(8):6-6,25
7月5日至6日,全国法院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在浙江宁波召开,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各级人民法院要深刻认识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高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个至上”工作指导思想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以弘扬公正、廉洁、为民司法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全面推进法院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邱建国 《中国审判》2011,(11):40-4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未来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4年来,江苏省海门市人民法院秉承“文化立院、文化兴院、文化强院”的法院文化建设核心思想和发展战略,通过不断创新法院文化理念、完善法院文化设施、强化司法制度建设,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为载体,着力培育“崇尚法治、追求平等、保障人权、匡扶正义”的法院精神,不断拓展法院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全力打造“人本化、规范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四化”型文化法院,大踏步向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的宏伟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这两个重要概念写入了党的纲领性文件。特别是首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提出了“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命题。“弘扬法治精神”的提出和践行,意味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落实进入了新的阶段,确立和实施十年之久的依法治国方略,正在从法律制度的层面深入到法治精神的内核,从法制体系的构建升华到法治文化的培育,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奏响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在文化建设中,如何弘扬法治文化,传播法治精神,推动形成法治的生活方式,是当前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而将法治文化建设与创意产业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征文启事     
为进一步弘扬法院文化,充分展现法官文化修养,本刊编辑部与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滕州市人民法院定于2010年联合举办红荷杯法院文化征文活动。征文要求以法院文化建设为主题,内容健  相似文献   

8.
日前,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命名应县人民法院为“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近年来,应县人民法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弘扬优秀司法文化,拓宽思路,创新方法,大力推进法院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9.
王金刚 《法制与社会》2011,(23):146-147
党十七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是党的十五大在提出"依法治国"之后,民主法治建设领域的具有战略号召力的新概念。弘扬法治精神的提出和践行,意味着法治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法治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同时也给建设和谐社会新时期的法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  相似文献   

10.
刘成安 《山东审判》2007,23(1):89-92
近年来,司法领域中兴起的法院文化建设对推动法治建设的进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对法院文化论题的认识不足等原因,法院文化建设也出现了一些误区。本文从法院文化的涵义、结构、建设误区,以及法院文化与法律方法的关系等方面,对如何理性构建法院文化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1.
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应强化人本意识和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敏 《中国司法》2008,(12):93-9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报告强调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法制观念教育。无论是法治建设,还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都要求重视和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如何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笔者认为关键要在坚持科学发展观中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载体,努力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法治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2.
2010年、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经过层层筛选,先后两批共评出90家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现精选十家典型,介绍其先进经验,以资争创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借鉴。山东单县法院:刚柔并济,助力法治走进单县法院办公大楼,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源清流自洁,身直行始正"、"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  相似文献   

13.
记者:李院长您好,贵院的法院文化建设成就给人震撼的感觉,也成为了当地一个重要的法治教育基地。你们为什么会想到要建立这样一个法治教育基地呢?李爱群:在法院审判综合大楼设计的时候,我们领导班子就在考虑,是不是应该充分利用内部公共空间,让老百姓乐于接近法律、了解法律、熟悉法律,增强法院的亲和力。于是,我们就设计出了"法治教育基地"。你刚才也看到了,楼内充分利用厅、室与长廊的布局,将中外法律文化、诉讼文化、法官文化、廉政文化等内容进行集中展示,不仅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同时又吸收了西方文化的营养,融入了古今中外众多法律元素。还将便民利民的元素融入法院文化建设中,营造  相似文献   

14.
《法治纵横》2014,(10):F0002-F0002
近年来,疏附县人民法院以“文化育院”为抓手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法院整体工作的发展进步。扎实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以精心组织领导、营造廉政文化氛围和突出行业特点为主线,将廉政建设与法院文化建设、法院队伍建设、审判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教育倡廉、制度束廉、文化育廉、监督促廉的方式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人民法院以弘扬司法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提升司法职业修养和职业形象为重点,以营造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为基础,全面加强法院文化建设,这是提高法官素质、培养法律信仰、促进司法公正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司法形象、推进法制建设的持久动力。”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钱念孙如是说。  相似文献   

16.
周文 《中国司法》2008,(1):79-8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党的十七大又提出弘扬法治精神,这昭示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进程及其成就;同时,也表明了法制宣传教育已经步入了法治文化的层面上来,弘扬法治精神已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普法工作应当追求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7.
准确把握法院文化建设的目的、重点和抓手大力深化法院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法院工作特点和时代特征,有利于提升队伍素质、审判质量和司法公信力的法院文化建设新路子,必须准确把握法院文化建设的目的、重点和抓手。法院文化建设的目的。结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最高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意见》,法院文化建设应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干警思想境界、职业操守、人文素养,努力营造崇尚学习、积极进取、特  相似文献   

18.
关于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包括人们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和源泉,是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离不开法治文化的支撑。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一定要将促进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努力适应法治文化建设的要求,为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法治文化及其建设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法制观念教育”;报告还强调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并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了系统全面部署。无论是法治建设,还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都要求重视和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因此,对法治文化基本理论问题进行进一步思考,解构其实质内涵,对于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和推进法治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论现代法治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法治进程,建设法治国家,弘扬法治精神至关重要;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体对法以及法治的理性认知和价值确信,是法治价值观;它是法律意识、法治观念、法律素质、法律信仰等的集合形态,是法治实践的指导思想和精神源泉.也是尊崇法治和尊重法律权威的一种理性的精神状态。因此,我们应该弘扬以维护法律尊严、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为核心的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法治进程要注重转变法治教育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督制约机制和法治良性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