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1年7月,经过五次战役的较量,朝鲜战场敌我双方形成拉锯阵势,中朝两军基本上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企图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侵占朝鲜的计划宣告破产。为了避免长期陷入这场战争的泥淖中,影响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美国主动表示出进行停战谈判的意向,中朝方面对此作了积极响应。在苏联的建议和撮合下,双方于7月10日在我方控制的开城地区(后移至板门店)举行停战谈判,朝鲜战争随之出现了为期两年之久的边谈边打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举行。这是中美双方交战9个月后进行战略调整的结果。此后,到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议,朝鲜战争一直在谈谈打打中进行。毛泽东在直接领导和指挥抗美援朝的同时,也直接领导和指挥了朝鲜停战谈判。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半年多,朝鲜战场局势被迅速扭转,"联合国军"和李承晚部队从鸭绿江边被赶回了三八线以南,美国也被迫向中国提出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尽管是谈判,但这场历史上罕见的停战谈判难度丝毫不亚于当时的战场。历时两年零十九天,两易会址,五次中断,共召开了58次双方代表团大会,733次各种小会。抗美援朝战争的实际决策者是毛泽东,战场指挥者是彭德怀。朝鲜停战谈判的决策者也是毛泽东,而一线指挥者却是李克农。  相似文献   

4.
阚和庆 《世纪桥》2003,(2):28-29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同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共同反抗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志愿军发动5次战役,连战连捷,歼敌23万余,把敌人从鸭绿江赶回到“三八线”,沉重打击了美国侵略者。这种情形迫使美国不得不停下来谈判。1951年7月10日,交战双方在战线西部的重要城市开城举行停战谈判。这次谈判历时两年零17天,期间美方不愿放弃侵略野心,企图用军事绞杀手段迫使我方屈服,于是朝鲜战场上出现了谈谈打打、边谈边打的局面。但经过反复较量,美方最终力竭技穷,被迫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相似文献   

5.
《福建党史月刊》2014,(5):34-34
正1953年7月26日,历时两年的朝鲜停战谈判尘埃落定。然而,双方互换战俘期间,23名美军战俘公开拒绝回国。这些特立独行的人并未立刻前往中国,根据停战协议,他们先被转移至中朝边境的中立营地停留4个月,如果在此期间改变主意,仍有机会遣返。最终,23人中的两名——爱德华·迪肯森和克劳德·巴彻勒在"过渡期"改变了主意,选择返  相似文献   

6.
1953年7月27日,经过三年多的艰难战斗与谈判,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终于在板门店签订。其实在1950年底和1951年初,13个亚非国家和联合国曾先后两次提议停战,都遭到了中国的拒绝。1950年10月19日,中国志愿军入朝,给"联合国军"以沉重打击。到1950年12月24日,中朝联军收复了朝鲜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以外的全部领土。毛泽东认为,敌人有可能要求停战,但是,美国必须承认将其军队撤出朝鲜,  相似文献   

7.
坚持有进有退、进退有据的停战谈判方针,迫使美方同意将撤军问题列入“向双方有关各国政府建议事项”的谈判议程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周恩来多次指示,在我方提出的谈判议程中,务必包括“从朝鲜撤出一切外国军队”这一项。1951年7月13日,他在为毛泽东起草的致斯大林的电报中指出:“我们根据形势认为,‘三八线’及外国军队撤出朝鲜问题均应坚持。”7月15日,他在为毛泽东起草的致李克农并告金日成、彭德怀的电报中提出:“必须在对方同意将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问题列入议程的基础上,我方才能对其他议程再加斟酌。”  相似文献   

8.
张磊 《世纪风采》2023,(7):28-33
<正>1951年6月至1953年7月的朝鲜停战谈判中,战俘遣返问题是谈判双方争论最为激烈、耗时最长的议题。美国出于冷战需要,拒不同意遣返所有被俘朝中人员;而朝中方面则依据日内瓦战俘待遇公约,要求遣返所有战俘。由于在战俘遣返问题上长时间博弈,僵持不下,致使停战谈判几次陷于停顿。最终,谈判双方各自做出一定让步,使得战俘遣返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为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消除了最大的也是最后一个障碍。  相似文献   

9.
朝鲜战争进行到1951年夏,已经过了五次大的战役,而在中朝两军官兵的浴血奋战下,“联合国军”损兵折将23万多人。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提出了停战谈判的请求。中朝两国政府予以了接受。中国方面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精神,决定由柴军武担负起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的联络工作,同时根据李克农同志的建议,经毛泽东主席批准,柴军武改名柴成文,寓意“武仗文打”,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上校联络官,并兼任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秘书长。  相似文献   

10.
开国上将李克农,曾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外交部副部长。朝鲜战争即将结束时,他奉毛泽东主席之命前往朝鲜主持停战谈判工作。在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艰苦的谈判中,李克农坐镇幕后,运筹帷幄,既有对敌斗争的坚决,又显示出高超灵活的外交技巧;同时.他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将中朝代表团凝聚在一起,为赢得朝鲜停战谈判的胜利立下了卓著的功勋。  相似文献   

11.
历时两年零18天的朝鲜停战谈判,堪称现代外交史上的一个奇观:谈判桌上举步维艰,谈判场外激战正酣。谈谈打打,打打谈谈,其间两易会场,5次中断,召开了58次双方代表团大会,733次各种小型会谈(几乎每天一次)。当年彭德怀元帅曾对这一不同寻常的、历史性谈判作过精辟的评价:“朝鲜停战谈判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停战谈判。是一个妄图称霸世界的帝国主义者,在侵略战争中遭到年轻的新兴的人民民主国家的反抗并遏制之后,不得不罢手而勉强接受的停战谈判。因此,朝鲜停战谈判不能不是一场异常尖锐的复杂而长期  相似文献   

12.
1951年6月,一列草绿色火车在东北大地风驰电掣地奔驰.中间一节车厢里,一位留着一撇小黑胡子,身躯微胖的中年人不时喘着粗气,看来呼吸道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就是朝鲜停战谈判中朝方面的负责人、我国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兼军委情报部长李克农.后来人们称他为朝鲜停战谈判的隐形巨人.坐在他身边的是中国“二乔”之一的乔冠华.7月5日晚上,他们一行到达北疆边城安东(现改名为丹东),  相似文献   

13.
朝鲜停战谈判是一个艰巨复杂、斗智斗勇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同一阵线的中苏双方有时意见一致,有时意见相左,但最终在双方协调一致的共同努力下,使停战谈判达成协议。进而实现了朝鲜停战。来自中俄的解密档案记录下了——  相似文献   

14.
朝鲜停战谈判被世人称为“战争史上最艰难的谈判之一”,整个过程自1951年7月开始至1953年7月签字,历时两年零一个月,形成一个长时期边谈边打,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交织在一起的错综复杂的局面。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谈判斗争中,毛泽东以他高超的斗争艺术,亲自进行了谈判的决策、部署和指导,迫使美帝国主义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相似文献   

15.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为界,朝鲜战争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50年6月25日战争爆发,至是年10月19日"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长驱直入朝鲜并攻克平壤,是为第一阶段;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到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签字仪式,是为第二阶段.这期间,停战谈判从1951年7月10日于开城谈起,到1953年7月19日在板门店就有关问题达成停战协议结束,历时两年多.周恩来为此曾感慨:朝鲜战争打了三年,谈判我们就谈了整整两年!本文以朝鲜战争为背景,选取乔冠华在朝鲜停战谈判期间的几个片段,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1951年6月,朝鲜战争已经进行了整整一年。一年来,美军接连遭受中朝军队的反击,伤亡惨重,已经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再加上国际国内舆论的强大压力,美方不得不接受中国关于举行停战谈判的建议。中国派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乔冠华一行去朝鲜参加谈判工作。行前,周恩来对谈判工作作了全面的指示,并且引用了一句古语作总结:“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相似文献   

17.
1953年 7月 27日,朝鲜停战签字仪式在板门店举行。至此,长达 3年之久的朝鲜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在这场特殊的战役中,有一位“隐形人物”始终坐镇幕后,运筹帷幄。他,就是中共秘密战线上的杰出代表和卓越领导人李克农。   朝鲜战争爆发不久,李克农被中央送往苏联养病。在苏联,他每天都通过报纸分析局势的发展。随着战争不断升温,李克农再也无心疗养,他迫不及待地返回北京。当朝鲜谈判的信息传来后,李克农毫不犹豫听从毛泽东的点将,抱病前往朝鲜。   1951年 7月 6日,李克农拜会金日成。经与朝鲜方面协商,李克农为中朝代表团…  相似文献   

18.
朝鲜停战谈判之所以拖延了两年之久,主要的障碍就是战俘遣返问题。周恩来指挥朝鲜停战谈判期间,先后起草、修改了200余份电报、发言稿,对中朝方在战俘遣返问题上的谈判给予了具体的指示,为解决战俘遣返问题,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一“原则上不动摇,办法上找出...  相似文献   

19.
1951年6月,在中朝军队的打击下,美国人不得不与中朝两国坐到谈判桌前。双方商定,于1951年7月10日—15日开始在三八线上的开城谈判。7月5日,金日成在他的指挥部接见了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兼军委情报部长李克农和乔冠华,他们商定了这次谈判的一些具体事宜。  相似文献   

20.
罗昆禾 《党史博览》2013,(1):27-30,46
有幸被选中赴朝采访 1953年6月,随着朝鲜战争双方谈判接近达成协议,中共中央宣传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决定组织记者团去开城采访。 我当时在西北军区人民军队报社当记者。6月初的一天上午,社长方唯若找我谈话,告诉我被组织选入赴朝记者团,到开城参加停战谈判采访。得到消息,我兴奋得几天没休息好。虽然我1937年10月从河北任丘县入伍,抗日战争时期一直跟随贺龙在一二O师当记者,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彭德怀从事新闻报道,但现在要到战火纷飞的朝鲜采访,心情还是格外激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