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孙连京 《法制与经济》2008,(18):121-122,127
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伤害的纠纷,目前我国缺乏法律规定,影响了这类纠纷的及时解决。从探寻实习学生的身份着手,探讨学校、实习单位与实习学生的法律关系,从而进一步分析学校、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义务,以确定学校、实习单位的责任承担,解决我国对实习学生保护上的乏力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孔悦 《江淮法治》2011,(24):22-22
不久前,媒体披露了沈阳沈河区育源中学教改的一项举措,在班级多设班干部,从课代表、组长到班长,通过换位轮值制,使班级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担任学生干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责任感,这一举措引发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作为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创造性地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着眼未来,立足发展深圳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文化结构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出现了影响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新问题:首先,深圳毗邻香港,东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汇碰撞,这对于思想观念还不十分成熟的青少年学生无异于一把“双刃剑”:既容易接受先进的思想文化,又极容易受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诱导;其次,深圳是一座开放式城…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讨了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问题,全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探讨了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问题。目前,学界主要有过错责任说、无过错责任说以及公平责任说等三种观点,笔者认为应当以过错责任为主,同时兼顾公平责任。二是探讨了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笔者结合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认为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应具备四个构成要件,即须有违法事实存在、须产生损害事实、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以及学校有主观过错。  相似文献   

5.
万莉莉 《法制与社会》2013,(36):219-220
随着近几年高职学生就业压力形势的日趋严峻,一些用人单位道德缺失、法律意识淡漠,利用高职毕业生对获得工作的迫切性需求对毕业生设置诸多就业陷阱,随意侵害高职学生合法就业权益。高职毕业生在就业中遭遇侵害,从自身来讲,主要是由于缺乏就业方面法律意识所致。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通过对高职学生就业方面法律意识现状的调查,分析了高职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的现状并就此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加强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郧县公证处结合三·五普法,注重社会效益,在郧县城关一中开展了义务教育协议公证,依法为该校1800余名学生全部办理了义务教育协议公证,得到了该校师生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此前,由于该校一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少数学生打架斗欧,旷课辍学,以致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县公证处积极与学校配合,为综合治理提供法律服务,决定在该校开展义务教育协议公证,义务教育协议内容明确了学校。学生、家长三方的职责,并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应当依法保障学生就学接受义务教育,不得…  相似文献   

7.
张明 《政府法制》2013,(14):64-64
自2012年9月开始,山西省泽州县北义城小学推行学生“小自鸽”自主性管理,实行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学生从被管理者成为管理者,让他们有了主人翁意识,人人自信,乐于自主管理,善于自主管理,主动参与到自主管理中来,进而实现学习生活的自我超越。使学校形成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各项职责具体落实到人、工作有条不紊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8.
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往往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泛泛的教育、检查评比、考核、处理及反思上,而对学生中的问题缺乏预见性,忽视了教育管理防范这一环节。即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事后教育,忽视了对问题的预见性,这种“亡羊补牢”的效果不佳,给学...  相似文献   

9.
当前学校德育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既给思想品德教育改革带来了无限生机,又使学校德育面临着许多挑战。社会变迁所造成的旧价值观念逐步解体,新的价值观念尚未有效重构,在一定程度上又使学校德育陷入了迷惘,这些困惑、迷惘,不仅反映在理论上,而且也反映在学校德育的具体实践中。从德育的影响源的角度看,社会、家庭和学校在德育的影响方向、影响性质、影响内容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德育的影响力。面对诸多困惑,我们认为,学校德育除了应着力解决学生的道德认识问题,更为重要的,还要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力,而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力的重要途径在于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吴涛 《法制与经济》2009,(23):80-80,82
文章从我国高校“禁租令”出发,主要探讨了由普通高校的双重性质所产生的其与学生之间的平权型和隶属型双重法律关系,并针对我国普通高校与学生关系的现状,从加强国家立法进一步明确两者关系、学校内部规范规章制度程序、完善学生权利救助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五代时期,有一位青年才俊,考取了官职后去见自己的老师冯道。冯道虽是当朝宰相,但为人敦厚谦逊,他衣冠整齐地很郑重地出来见这位学生。师徒二人一番问候、寒喧之后,冯道突然指着学生脚上的新鞋子问:“你这双鞋多少钱买来的啊?”学生答:“花了一千钱。”  相似文献   

12.
法治动态     
《中国审判》2009,(7):54-55
《江苏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作出了“不得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的专门规定。《条例》还特别明确了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并且规定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主要指标。《条例》规定学校应当执行国家关于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规定。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文化、艺术、娱乐、体育、科技、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数字     
《江淮法治》2011,(12):4-4
45名 6月7日上午,曾发表公开信、拒绝教育部让他们参加高考的45名南科大学生,无一走进设在南科大校内的高考考场。今年3月,南科大在自主考试和复试后,从全国各地录取了45名学生,并把这批新生招到了学校就读。5月底,教育部表示,任何改革首先要遵循国家基本教育制度.而南科大也接到上级教育部门通知,首批学生必须参加高考。  相似文献   

14.
史峰  姜小玲 《法制与社会》2011,(34):191-191
目前国内各高校大多成立了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为受处分学生提供了权益救济的渠道。本文结合国内及台湾地区申诉理论和实践,从处理学生申诉案件应遵循的原则的角度,对处理学生申诉案件应坚持的几项原则做尝试性的探讨,期望对学生申诉的理论和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小刘 《政府法制》2008,(2):62-62
长期以来,山西省壶关县实验中学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把德育教育和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太白县太白中学是一所县属高级中学,创建于1958年,经历了初创开拓、文革停滞、拨乱反正、复苏发展、改革创新的风雨历程。五十三年的春华秋实,半个世纪的薪火传承,一代又一代太中教育人辛勤劳作、不懈追求、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培养了无数的莘莘学子,服务于华夏大地,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律》2005,(5):29-31,89-92
为增进香港与内地法律学生双向交流.增加香港法律学生对祖国的认识及对内地法律的了解,今年6月,在国家教育部、港澳办及香港中联办大力支持下,主办方香港法律教育信托基金组织了28位香港大学及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二、三、四年级及专业进修学生到北京实习交流1个月。此项活动由香港大学法学院及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协办、北京清华大学承办。活动包括介绍内地基本法律课程,参观拜访港澳办、全国人大法工委、司法部、教育部、公证处、最高人民检察院及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等。安排学生到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律师事务所及企业法律部门等实习3个星期。 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获得的不单是专业方面的知识,增加对内地法律及文化的了解,也感受到国家对青年人的爱护,对香港同胞的关怀。现将香港法律学生的实习有感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与社会》2006,(9):21-21
伴随着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理念深入人心,公民个人权利意识不断增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几年来,高校频频被学生推上行政诉讼的被告席。事实上,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侵犯学生权益的现象,具体包括:侵犯学生教育权、财产权、人格权、程序性权利,侵犯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权利。充分保障学生权益,就必须依法治校、依法管理,这是高等学校实现教书育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要求,更是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化学教学的实验观察、计算过程、结果分析中,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性、独立性、灵活性、逻辑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在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中,通过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论自我观念及其教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观念对其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尚未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应有重视,以致于许多教师把贬低学生的自我观念视为一种教育学生、让其头脑清醒的有效方式,经常用损伤学生自尊心的态度和口吻对待学生。为此,本文从自我观念的心理涵义和发展特点入手,依据心理学的新近研究成果,论述了教育理论和实践上应予以重视并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