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青年教师王勇所著《最惠国待遇的回合——论1989—1997年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一书,于1998年5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九章,27万字,被列入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国际战略丛书》系列。因该书的出版,作者应聘成为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特邀研究员。 据作者介绍,该书最大目的在于揭示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华政策制定的特点和规律。在经济全球化与国内政治互动的宏观框架下,作者选取美国对华最惠国待遇和对华贸易谈判两大问题,深入探讨了这一问题。该书的基本观点包括:  相似文献   

2.
国际秩序是世界政治中最具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国际秩序的走向本质上是“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关乎各国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和命运。”对此时代之问,追求民族复兴并已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国,理应做出自己的回答。正值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大国竞争加剧、国际秩序“分”“合”未定之际,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会同《国际问题研究》《外交评论》和《国际展望》三本杂志,以“中国与国际秩序”为主题,邀请近二十位学者分别从历史与理论、观念与战略、议题与实践等不同路径和维度尝试进行跨学科、全方位讨论,旨在聚焦中国在国际秩序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思考中国与世界之关系,鉴往知今、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3.
赵龙跃  管传靖 《国际展望》2013,(1):52-67,116,149
近几年来,美国受经济和社会问题、对外战争、新兴大国崛起等问题的困扰,国际声誉连续下降、世界霸主地位受到种种质疑。面临内外困境,美国政界学界对于美国未来的全球战略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此次大讨论中美国自由派学者活跃,他们在批判新保守主义的基础上,以"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与"霸权合法性"为核心,形成了系统的全球战略观,认为"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由美国建立并主导,该秩序与美国霸权合法性相互影响,是维持美国霸权的重要基础。对美国全球战略思想这一线索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其特点和实质,对我们认识和应对美国全球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2年,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Robert Skidelsky)与其儿子爱德华合著的《多少是够?金钱与幸福生活》(How Much is Enough?Money and the Good Life)一书引起了较大反响。为此,卡耐基基金会公共事务项目主任迈耶斯(JoanneJ.Myers)邀请两位作者进行访谈,介绍该书的主要思想。该书讨论的问题源于凯恩斯1930年发表的名篇《我们后代的经济前景》,再次探讨了人们在解决物质匮乏问题之后如何生活才有意义的问题。该书在西方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体现了西方理论界在金融和经济危机之后某种意义上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德国社会民主党:从无产阶级到新中间》一书曾在德国引起很大反响。该书作者德国哥廷根大学教授、《明镜》周刊专栏撰稿人弗兰茨.瓦尔特专门为即将出版的该书中文版撰写了题为《一段漫长解放历史的终结?》的序言。序言主要内容如下。一自1998年以来,社会民主党不间断地统治着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而令人奇怪的是,这在社民党基层却没有引起愉悦。在德国国内,几乎碰不到一个为其政党和政府而自豪的同志。社会民主党昔日的烈焰如今只是冷灰残存了。这些烈焰正是曾经刻画了社会民主党人性格的熊熊燃烧之火。特别是在历史上的艰难时期——在专制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国际关系理论中英国学派的视角,尤其是这一学派重要的代表性人物马丁.怀特关于霸权的理论出发,对于当前的国际秩序进行解读。虽然英国学派对大国在维护和发展国际秩序方面发挥的作用已有所认识,但是对于国际上形成唯一超级大国时如何最好地发挥这种作用还有进一  相似文献   

7.
美刊《外交事务》2008年12月号刊登了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教授约翰·伊肯贝瑞题为《中国的崛起与西方的未来——自由制度能否延续?》的文章。该文认为,中国的崛起必然会导致美国单极时代的结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的暴力斗争,也不意味着西方体系的覆灭。作者从美国的利益出发指出,只要华盛顿现在着手强化西方自由体系,那么,领导国际秩序的魁首——美国,在中国整合得更加强大时,也能保持其在国际秩序中的支配地位。文章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8.
《科学社会主义专题讲稿》由钟哲明教授撰写的《科学社会主义专题讲稿》一书,今年3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在历年讲授"科学社会主义专题课"的基础上,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新成果。全书共35万字。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由来、发展,特点和前景,并对一些有争议的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书对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国际问题和中国近现代史,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纽约书评》2002年11月7日发表亚历山大·斯蒂尔(Alexander Stille)的文章《来得太早的启示录》,从意大利极左政治的角度评述了米歇尔·哈特和安东尼奥·耐格里的《帝国》一书,为我们解读《帝国》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关于《帝国》的介绍,可以参见本刊2002年第3期《全球治理还是单极霸权?》和2002年第7期《超国家的“帝国”秩序还是帝国主义的新阶段?——评<帝国>一书》。  相似文献   

10.
国际关系理论是学科的思想积淀和知识根基,其研究状况直接反映出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整体发展面貌和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国家实力和地位显著提升等外部力量推动下,中国国际关系学科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对理论创新的需求和呼声愈发强烈。最近几年,中国学者构建原创性国际关系理论的努力已经产生了一些初步成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那么,在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理论研究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出现过哪些重大理论争鸣?当前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取得了哪些新进展?存在着哪些缺陷和不足?如何看待有关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的主张?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发展前景如何?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马骦专访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刘丰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安全和东亚国际关系,专著《制衡的逻辑:结构压力、霸权正当性与大国行为》,译著《现实主义与国际政治》《没有应答的威胁》《新古典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等。  相似文献   

11.
《亚洲时报》2006年6月24日刊登了美国著名金融理论家亨利.C.K.刘题为《黄金与货币》的文章,将当前的美元霸权体制与20世纪初崩溃前夕的英国金融霸权体制作了分析性比较,认为20世纪早期英国为了维护自己在全球金融体制中的霸权地位,先是顽固坚持金本位制,后来又利用币价重估和提高关税作为贸易战的主要手段,终于导致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当前的美元霸权既没有黄金支持,又没有经济作后盾,日益只靠军事力量和地缘政治支持,已经导致全球特别是中国向美国持久大量出口,各国国内得不到发展,这些将导致大萧条更严重地重演。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4年9月1日美http://www.coun-terpunch.org网站刊登了美国著名非主流经济学家迈克尔.赫德森题为《21世纪的货币帝国主义》的文章,认为战后美国主导建立的世界经济秩序中,美国具有非对称性的优势权力,在这种秩序下,美国利用自己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世界各国在美国诱导下建立的中央银行制度推行芝加哥学派的货币主义金融规则,成功地建立了美国的金融霸权,依靠这种金融霸权美国无偿地占有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摧毁了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十月革命以后建立的自力更生的基础。由于这种霸权已和全球经济高…  相似文献   

13.
新自由主义的性质和前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国《当代马克思》杂志2006年第2期出版了关于新自由主义的专刊,它的首篇文章是《什么是新自由主义?》,它就新自由主义的性质,新自由主义同全球化、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关系,新自由主义秩序的特点和矛盾,是否存在超越新自由主义的可能性等问题与萨米尔·阿明、乔万尼·阿瑞吉  相似文献   

14.
2006年6月26日《亚洲时报》刊登了美国金融理论家亨利.C.K.刘题为《美元霸权与主权信贷的对立》的文章,批驳了为美元霸权辩护的新自由主义金融理论对市场经济、贸易、货币、失业、工资、利润等概念的理解错误,认为美元已成为一种比核弹更为致命的经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具有极大的勒索世界钱财的能力。在美元霸权基础上形成的国际金融体系极大地削弱了从事实业的生产商,而为金融投机者带来巨大利益。作者为此针对性地提出了替代美元霸权的主权信贷方案。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一、市场经济与自由贸易世界贸易已迫使所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然而,…  相似文献   

15.
近期,首部中国青年蓝皮书《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3)No.1》完成出版.该书对中国当代青年的状况做出了怎样的分析,对中国当代及未来发展有何意义?日前,该书作者廉思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 中国拐点下"城市新移民"的诞生 记者:在当今社会,青年群体的力量不容忽视,而时代的多面性也让身处于这个时代的青年群体不断地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金融化与世界经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5年爱德华.爱尔加出版公司出版了戈拉德.A.爱泼斯坦主编的《金融化与世界经济》一书,该书认为新自由主义、全球化、金融化的兴起是过去30年全球经济变革的主要特征,而金融化是关键,新自由主义和全球化都是金融资本的霸权势力在世界重新兴起的表现。金融化深刻地而又主要是负  相似文献   

17.
媒体     
《南风窗》2011,(7):10-10
1美国是否该放弃台湾?【美】《外交》3-4月到目前为止,国际关系理论家关于中国的辩论已然分化为乐观的自由派和悲观的现实派。自由派认为,当前的国际秩序在经济和政治上是开放的,可以容纳中国的和平崛起。这种说法在美国和其他主要大国盛行。标准的现实派则认为,竞争将加剧;而最现实的人相信,中国会随着实力增强更果断地去追求自己的利益,这将反过来招致他国的制衡。中国近期在东海和南海强硬的海事请求以及美印日益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2021年,世界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内部张力持续增加,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继续蔓延,国际安全秩序受到考验和冲击,国际安全中不稳定因素增加、不确定风险上升。美国强化对霸权的护持,在努力维系原有同盟体系的同时,开始搭建新的安全架构,导致大国竞争继续升温,也使国际安全合作空间进一步收紧。地缘博弈在一些地区引发紧张和冲突,潜藏着较大的失控危险,也孕育着新的分化组合。国际安全治理存在诸多缺失,原有的秩序出现松动和失效,新的规范又难以确立。总的来说,国际关系不断进化的趋势没有改变,全球范围内对推进合作、强化协调的需求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6,(11)
正当共同的利益足够重要,以及其他的条件都满足时,没有霸权,合作也可以出现,国际机制也可以创设。世界秩序将如何演进?今日的世界秩序将向何种方向变化?这与生于斯长于斯的所有地球人都密切相关,当然更是各国领导人、国际关系学者不能不关心和不能不研究的重大问题。在研究世界秩序领域,有一位独树一帜的大  相似文献   

20.
赵义 《南风窗》2013,(12):84-87
如果说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有个转折点的话,那就是由全方位外交向远交近攻转移。根本性的转折点,恐怕还谈不上,没有结构性的大变动。中国目前面临的基本国际形势有什么新变化?中国新领导人执政后,在外交哲学、外交思维、外交政策等方面是否有转折性的变化?国际秩序中的"结构实力猜想",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