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策工具选择的视角、研究途径与模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煌  杨代福 《行政论坛》2009,16(3):21-26
就理论上而言,政策工具选择具有经济学视角、政治学视角、规范视角与法律视角等四种视角;存在传统的途径、修正的途径、制度主叉、公共选择与政策网络五种最为典型的研究途径.政策工具选择的特质在于该选择不仅应考虑政策工具本身还须充分考虑政策工具运作的环境.考虑政策工具本身须运用理性的思维,而当前政策工具运作的"核心环境"为政策网络.因此,对政策工具的选择须基于理性与网络的考虑.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了解我国PPP政策工具选择现状,基于政策工具视角,采用文本内容分析方法,以中央政府层面(2013-2017年)颁布的PPP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从政策工具、政策目标、项目生命周期三个维度构建了PPP政策三维分析框架。研究发现:PPP政策工具选择偏好明显,在基本政策工具维度上偏重环境型政策工具,政策目标维度偏重PPP模式推广和合作环境营造,项目生命周期维度偏重项目采购与执行;PPP政策工具选择模式明显,具体表现为两种模式四条路径。  相似文献   

3.
政策工具是政策科学分析的重要主题,对政策目标实现具有显著意义。新世纪以来,政策工具研究虽深入发展,但已有研究更倾向于分析直接影响政策结果的“实质性政策工具”,间接影响政策结果的“程序性政策工具”未得到充分关注。文章通过分析政策工具研究的当代演化及政策工具的分类创新,阐释并比较程序性政策工具与实质性政策工具的效用特点及差异,揭示程序性政策工具研究的源起与价值体现。探寻程序性政策工具理论视角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在政策议题建构、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等方面的契合,希冀丰富程序性政策工具研究的中国实践和中国方案,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政策工具选择与应用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意义、基础与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社会转型、推进经济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政府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公共政策。而所采取的公共政策的实践效果如何本身就反映出政府的执政能力。从当前各国公共政策的实践和理论来看,关于政策工具的研究已经成为有关公共政策研究的一种发展的潮流。在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上的不足,向人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论证了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关于政策工具的选择、比较以及关于不同政策工具之间存在差异性、互动性的了解,对于取得公共政策的成效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概述了近年来推动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学科基础(如经济学、法学和公共管理学等)以及社会实践基础;阐述了值得开展政策工具研究的一些主要的视角和方面,这些方面的研究无论是就理论还是就实践来说均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政策网络治理是政策网络分析与治理理论联姻的产物,作为一种公共治理的新路径,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了分析。政策网络治理在工具视角下侧重于如何选择民主而科学的政策工具;在过程视角下侧重于如何便利于行动者互动过程,包括发现和解决冲突;在制度视角下侧重于寻找正确的激励结构和正确的规则体系。虽然学者对政策网络治理赋予很多积极意义,然而在实践中其治理的主体、合法性、机制、效能都存在诸多困境。尤其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政策网络治理更多的是一种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李健 《理论探索》2018,(2):32-38
随着社会企业在中国的迅速崛起,民间倡导政府出台社会企业政策的呼声日益高涨,地方政府对社会企业的关注也提供了政策设计的现实需求。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政策背景、政策层级、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执行策略和监督管理六方面对全球范围30个国家促进社会企业发展的政策展开比较和分析,探讨上述政策设计要素之间的匹配关系及对促进社会企业发展的作用路径。这一分析的政策启示是:政府要为社会企业发展提供使能的政策环境,建立专责的主管部门或部会层面的沟通协调平台,重视政策工具内部的选择和组合以及采取相对宽松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7.
论影响政策工具有效选择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法 《行政论坛》2004,(4):45-46
在政策过程中能否选择有效的政策工具是政策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影响政策工具有效选择的因素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工具自身的特征、政策工具选择的环境、以前选择的限制及意识形态因素等。对这些因素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为决策者选择恰当的工具,实现政策目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省域流域治理的有效性依赖各级政府间的相互协同.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对1999—2021年59份与九龙江流域治理相关的政策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利用Nvivo 12挖掘出1608个参考点,构建出管制型、市场型、技术促进型、多元参与型、协同型等五种政策工具,并建立起基于时期变迁、工具结构、府际协同、治理效能四要素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九龙江流域治理的府际协同历经议题启动、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法治构建四个阶段;在初期,地方政府均偏好选择管制型工具;随着治理制度和机制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对协同型政策工具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加,府际协同得以深入推进和不断增强.基于此,省域流域治理需要综合考量政策过程阶段性和政府结构层次性所带来的差异化政策工具选择问题,精准采纳政策工具,以进一步加强府际协同和提升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9.
当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蕴涵了追求社会公平的价值倾向,这种倾向是公共政策公平属性的自然延伸。政策工具公平属性的内涵体现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和过程公平等四个方面,其中权利公平是基础和前提。从有利于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可供选择的政策工具主要有规范性政策工具、程序性政策工具和技术性政策工具等三种模式,每种模式都不同程度地保障了政策工具公平属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环境治理已然是当今的全球性论题,如何通过生态环境治理有效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善治的标准.而生态环境政策工具的选择关系到生态环境治理的成败.生态环境政策工具经历了命令-控制型工具、基于市场的激励性工具、自愿性环境协议工具及基于公众参与的信息公开工具的发展演变.这些工具各有利弊,适合于不同的生态环境管理情境.生态环境政策工具的选择应从选择单一的政策工具走向政策工具的组合、从政策工具选择的政治非均衡走向政治均衡、从政策工具的移植走向政策工具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