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乔安山与雷锋共同工作、生活了近4年。工友时,同住过一间宿舍;入伍后,进了同一个班,开同一辆车。因为最亲密的战友牺牲,退伍后的他要求调离熟悉的环境,开始过“隐居”生活,对外不再提及与雷锋问的关系。直到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的公映,让作为主人公原型的他重新回到真实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正"读毛主席的书,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在雷锋所留下的珍贵的照片里,有两幅经典照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一幅是雷锋在汽车驾驶室中学习《毛泽东选集》的照片,另一幅是雷锋与战友乔安山一起学习《毛泽东选集》的照片。雷锋牺牲后,他生前读过的那套《毛泽东选集》引起了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3.
《先锋队》1997,(6)
乔安山入党了雷锋亲密战友、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主人公原型乔安山,最近在辽宁省铁岭市运输总公司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雷锋生前就曾帮助乔安山从思想上入党,经常同他谈心。雷锋牺牲后,乔安山转业地方工作,始终认为自己同老班长比较不够入党标准,他以做好本职工...  相似文献   

4.
张峻 《党史纵横》2004,(3):15-17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因公牺牲已经40多年.在缅怀战友雷锋之时,当年亲眼目睹和勘察、拍摄雷锋被砸的现场,在西部医院抢救雷锋的过程以及公祭雷锋大会等情景一幕幕重现在我眼前.  相似文献   

5.
乔安山这个名字被广为人知,还是 在那部轰动一时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 子》公映之后。作为雷锋的战友以及与雷 锋牺牲有着直接关系的当事人,他那隐 姓埋名的人生经历与难以名状的心路历 程曾感染了每一个人。 自从雷锋牺牲后,整整30年,乔安 山一直"失踪"着。十年前,是那部电影 和相关报道,让乔安山又重新走进了人 们的视野。那么,乔安山究竟是如何被 "发现"的呢?  相似文献   

6.
正海军原副政委冷宽中将是雷锋的战友。雷锋入伍的时候,冷宽是雷锋所在团司令部的参谋。雷锋牺牲时,冷宽参与了雷锋事迹的整理和总结工作,还跟6位战士一起抬着雷锋的棺椁护送到墓地。几十年来,冷宽像雷锋所说的那样,像一颗革命的螺丝钉,用毕生精力弘扬雷锋精神。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55  相似文献   

7.
张峻 《党史博览》2001,(5):44-47
我是雷锋的一个战友,一个十分特殊的战友. 因为工作的关系,1960年,我曾和雷锋在一起相处了短短的79天.在这79天里,我真正认识了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士兵,一个伟大的普通人.尽管雷锋产生于一个政治需要的年代,但他的精神内核是永恒的,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动而磨蚀.相反,随着政治色彩的淡化,今天站在我们面前的雷锋应该更加亲切,更加接近我们的生活和理想,因此我想打破近40多年来的沉默,说出一些鲜为人知的雷锋故事,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雷锋.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名字是永远不可以被忽视的,那就是雷锋。他不是一个伟人,他没能做到因为他的存在而使历史有所改变,但他人格的力量影响了他同时代以及他以后时代的人,并成为数以亿计或更多的人学习的榜样;他不是一个超人,他从未有过惊天动地的壮举,甚至他的牺牲也仅仅是因为一场意外的事故,但他所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直到今天,仍然使我们每一个人都获益匪浅。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为了一种对崇高的追寻,也为了了却一桩宿愿,我们踏着积雪,走入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生前学习、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沈阳军区某团。  相似文献   

9.
雷锋,这个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的名字,早在两年以前,就已经为全国人民熟悉了。特别是在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以后,在党的亲切教  相似文献   

10.
<正>著名诗人贺敬之在长诗《雷锋之歌》中深情地写道:“一九六三年的春天,使我们如此地激动!——历史在回答:人呵,应该这样生!路呵,应该这样行!”60年过去,中国人的心窝里依然住着一个雷锋。在他牺牲的纪念日,抑或每个普通的日子,总有人走进雷锋纪念馆,再次聆听、追寻他的故事。而在有些人心中,“雷锋”这两个字是如此深沉,关于雷锋的记忆更是刻骨铭心。因为雷锋曾经真真切切地出现在他们的人生中,  相似文献   

11.
喻虹 《党史纵横》2005,(5):60-60
马天宝是营口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所属预制件厂的抗日离休干部。1985年离休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弘扬雷锋精神、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去,助人为乐,培育新人,无私奉献,被营口市授予“学雷锋标兵”。作为雷锋生前的战友,马天宝老人始终把雷锋精神牢记在心中。从部队转业到地方那天开始,二十多年来,他走到哪里,就把雷锋精神宣传到哪里。离休以后,更是积极主动、全身心地宣传雷锋精神,为周围群众义务服务,受到群众赞扬。为了更好地宣传雷锋,证明营口是雷锋的第二故乡,是雷锋精神的发源地之一,已过古稀之年的马天宝老人不顾战争时期留下的伤病身躯,每日…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雷锋牺牲50周年,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各地展开了各种各样的学雷锋活动。其中武警某部提出一个口号:"甘当永远的雷锋传人"。为此他们爱民为民,争当"雷锋战友";忠于职责,坚守"雷锋岗位";爱洒大地,燃旺"雷锋之火"。连续49年学雷锋,做好事,不间断,不动摇。(1月20日《人民日报》)雷锋的生命只有22岁,但他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留下了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13.
正彭德怀自从早年投身湘军及参加革命以后,与不少同志战友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这种友谊是建立在共同革命理想的基础之上,是由鲜血甚至生命凝聚而成的感情,尤其弥足珍贵。直到新中国成立乃至晚年,彭德怀对早年牺牲的一些战友,还念念不忘,倍加思念,并对烈士遗孀和遗孤也多方照顾。彭德怀和黄公略黄公略是共和国36名军事家之一,他的革命生涯和彭德怀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长期的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14.
六十年代全国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学雷锋活动。早在雷锋生前,他的感人事迹虽然有报道,但没有被社会广泛了解。从1962年8月15日雷锋牺牲,到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半年多的时间里,雷锋事迹从部队到青少年,再由青少年广泛传播到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共青团对于全国学习雷锋活动的广泛开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辽宁团省委首先在青少年中开展学习雷锋活动雷锋不幸牺牲后,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少先队员们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来到雷锋所在团要求再看一看雷锋叔叔的遗物,希望能为雷锋叔叔办个展览。为了满足孩子们…  相似文献   

15.
今天,省委党史研究室机关和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党史工作者集中在一起,召开学习践行雷锋精神座谈会,很有意义,很有必要。雷锋精神,贵在学习,重在践行。我们学习怀念雷锋,也在观照交流自己。有一首歌唱雷锋,雷锋——我们的战友,我们亲爱的弟兄。“雷锋”两个字,正如诗人贺敬之所言,既是一个普通战士的名字,也是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已成为整个时代精神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6.
雷锋,是党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是社会主义时代的楷模。雷锋从1960年1月参军,到1962年8月15日因公牺牲,一直生活、战斗在抚顺,这是他一生中最闪光的岁月,因此,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  相似文献   

17.
50年前,雷锋牺牲。50年来,雷锋不死。今天,雷锋在更大程度上复活了。生活上富裕起来但精神上仍然不无迷茫的国人,越来越怀念雷锋,呼唤雷锋。今天,重温雷锋事迹,解读雷锋精神,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共识:雷锋是一个中国式典型,但具有世界性影响;雷锋是一个过去年代  相似文献   

18.
程世刚 《党史博览》2007,(12):52-54
雷锋,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名字。他的事迹之所以被广为传颂,与他牺牲前后对他的宣传工作密不可分:1963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分别为他题词,赞扬他的崇高精神;《接过雷锋的枪》、《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歌曲曾广为传唱;有关雷锋题材的电影、话剧、歌剧、相声、快板等文艺作品风行一时;《雷锋日记》和  相似文献   

19.
在65521部队的军史馆里,陈列着一块"雷锋和我们在一起"的专版,向参观者"讲述"了雷锋与该部3个战友"交往"的动人故事。参观者常常驻足于此,听着解说员的介绍,被照片背后的故事所深深感染。雷锋为他流下了热泪平凡而伟大的雷锋在日记里,记载了一位同样平凡而伟大的战友,他就是郑春满。但两人却素昧平生。郑春满,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高炮营的一名战士。小时候家境贫寒的郑春满,给地主砍过柴、养过猪,常常挨打受骂,饱受欺辱。这个苦大仇深的孩子,在党的培养下,在革命大家庭的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1957年7月,郑春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上这样写道:“我愿意把我的青春和热血,献给人类最伟大、最光辉的共产主义事业,为了实现党的最终目标,我不惜牺牲自己的鲜血与生命。”  相似文献   

20.
孙隆新 《党建》2014,(4):40-41
正阳春三月,伴随不时飘落的霏霏细雨,人们格外思念一位出生在望城的人民的儿子。这个春天,与雷锋家乡人民一同追思雷锋的队伍中又多了一批尊贵的客人,他们是曾经与雷锋生前朝夕相处的战友。为深入学雷锋,助力中国梦,纪念毛泽东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发表51周年,由湖南省委宣传部、长沙市委、望城区委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委会、中华雷锋文化促进会共同组织的"雷锋战友走进雷锋故乡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