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殇》引起的一个反响是:它只是“高级牢骚”。冠之以“高级”,大概是因为这牢骚还是发得有板有眼、有根有据的缘故吧。但毕竟还是牢骚,原因是《河殇》并没有拿出一副对现实社会切实有效的“良方”。只批判,不提出具体的“药方”,批判也就成了牢骚。这里的“牢  相似文献   

2.
<正> 读到张国光教授的大作《要排除深化改革、开放中“巨大的心理障碍”一评〈河殇〉作者宣扬的“巨大的文化包袱、巨大的历史负罪感”论》。(载《湖北社会科学》1988年第11期)使我十分惊讶,这位在学术上一向以“爱唱反调”敢于创新而著称的学者,怎么会在对待电视系列片《河殇》的评价上表现出如此偏执、肤浅的认识。的确,《河殇》是以鲜明的对中国旧文化传统的深刻反思和大“逆”不“道”精神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而人们从各自不同的立场、角度对它表示赞同或  相似文献   

3.
《河殇》是接着“文化热”的。“文化热”本质上是一出哑剧,演得热热闹闹,观众却莫名其妙。《河殇》的出场,本是作为旁白,进行必要的提示。但它毕竟从属于哑剧,所以一到最精采、最传神的地方,便不由得又打起哑语来。  相似文献   

4.
李星 《前沿》2023,(1):23-31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中国式现代化”成为热点词汇。本文首先从历史维度回顾了中西现代化路径,从中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相较于西方现代化的批判和超越之处,再从文化的维度来解读中西现代化路径差异之深层原因。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能够批判和超越西方现代化的深层文化逻辑是其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同时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  相似文献   

5.
翟传鹏 《求索》2012,(5):120-122
《白银时代》作为"反乌托邦"小说,以未来虚拟世界来结构故事、表达情感,并将历史与现实的因子融入到未来场景,反思与批判意义凸显。王小波借鉴福柯"全景敞式"监狱的理念来建构未来场景,探讨的是权力话语如何从三个层面上对个体进行规训与惩罚的过程。通过对权力话语的批判、反讽与解构,作者对生命和自由的渴望与追求也同时得到了凸显与张扬。  相似文献   

6.
梁漱溟是五四时期一位特立独行的启蒙思想家,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中国启蒙运动的传世之作,其富有原创性的中西印文化比较理论,集晚清以降启蒙运动中西文化论之大成。梁漱溟的比较文化理论,表征着五四启蒙运动之一种辩证的批判思维。一方面,他以现代性批判传统,肯认第一路向西方现代化的成功及其科学、民主和工业化等现代文明成果,承认中国在第一路向上现代化的失败,批判古典中国的专制主义、家族主义、三纲礼教,并坚持中国必须进行第一路向现代化的补课;另一方面,他又以传统批判现代性,以孔子"仁"的人生哲学会通柏格森、倭铿等的西方现代生命哲学,批判西方现代性之工具理性膨胀、生命偏枯、精神空虚、天人对立的深刻困境,并预言世界未来文化将是以孔子人生哲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之复兴。这种中国与西方、现代与传统双向批判的辩证批判思维,具有中国启蒙运动集大成之理论气象,并表征着一种现代中国的新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7.
再论《文心雕龙》和中国文化传统●张少康十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心雕龙〉和我国文化传统》的文章①,主要是从《文心雕龙》中所体现的刘勰的基本思想和思维特征角度,来看它和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这里我想再从《文心雕龙》中的几个基本文学理论问题,来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宇宙本体论阐释上,朱熹以太极为理,黄宗羲以太极为元气。伊藤仁斋以无极为理,以太极为元气,表明周敦颐的太极说处于汉唐的太极元气说与宋代的太极理本论间的过渡阶段。在修养工夫论阐释上,伊藤仁斋批判朱熹的理性论及其以四德强解中正仁义的失误,指出朱熹隐盖无欲说的异端本质,同时也不符合孟子的寡欲说,并依据先秦儒学否定了宋儒基于体用论观点的主静说。黄宗羲则认为中正仁义是指性情发而中节,并依据理欲一元论解释了周敦颐的无欲说,以循理为静与不妄动说解释了主静说。总之,朱熹的《太极图说》阐释可称为反汉唐古训的理学阐释路径,黄宗羲的阐释可称为反朱学的心学阐释路径,伊藤仁斋的阐释可称为复古反宋学的古学阐释路径。  相似文献   

9.
李海峰  赵化民 《求索》2010,(2):80-82
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主要从四个方面实现了对“实体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超越,而海德格尔的建构生成思维方式是对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深化与补充。海德格尔哲学及其后现代主义思潮并没有真正消解与超越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对当代思维方式之创新,仍然有着不容置疑的奠基性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文本和思想的语境中,马克思对辩证法的理解和建构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过程中展开的。作为马克思初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巴黎手稿》蕴含了他早期辩证法的存在样态,其思想通道是对国民经济学形而上学的批判。在该文本中,国民经济学的形而上学主要表现在劳动、资本和土地以分离的方式存于其中,从而使私有财产充满了形而上学性质。由此,与借助于费尔巴哈的异化论来理解马克思的国民经济学批判不同,从国民经济学批判的视角来理解费尔巴哈,更能彰显马克思辩证法对它的内在超越。马克思在这一方法论上的超越也预示了他后来整个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主题及其方法的开端。  相似文献   

11.
王栋  王聪 《求索》2012,(8):200-202
意义理论研究从最初分析哲学传统对指称确定性的追问,过渡到后分析哲学视阈中意义解释的不确定性。意义的解释的认识论基础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以戴维森的一元论为代表的后分析哲学意义理论对分析哲学传统中概念图式二元区分的思维方式进行批判。这种批判在本体论上表现为反对基础主义,认识论上表现为反对表象主义。但这种对基础主义和表象主义的批判不同于后现代哲学的反叛。后分析哲学视阈中的意义理论研究试图避免相对主义的哲学后果。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前后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泛文化思潮 ,它涉及艺术、文学、历史、政治和哲学等观念形态的诸多领域。它是西方发达国家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己由国家垄断走向国际间的跨国垄断阶段 ,即晚期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为背景 ,以逆向思维分析方法批判、否定、超越近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为基本特征的观念思潮 ,自80年代传入我国以后 ,在我国意识形态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如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的“消解理想、躲避崇高” ,主张平面写作以及哲学领域表现出的反本体论、主张走向生活世界等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中西翻译理论有着明显的差异,归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历史、语言、文化、习俗、思维方式等的区别中找到答案,其中,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于译论的影响尤为重大.思维方式是指人们进行特定的哲学研究所选择和具有的思维类型或思维模式,它是哲学观的来源.探讨哲学观对译论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可以从中西哲学思维的差异来揭示中西译论相异的根源.由此能够更好地回答如何看待中国传统的翻译理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是现代西方在本体论层面对现代性问题展开批判和超越活动的三个主要人物之一,他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超越体现了横向超越的思维方式和稳健的风格。海德格尔对现代性的批判既有对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元批判,又有对科学技术、控制论思维方式和虚无主义的具体批判。  相似文献   

15.
<正> 电视系列片《河殇》播出和重播之后,引起了热烈反响和一片赞扬之声。即使有极少数文章,对此片提出某些商榷意见,也不过是轻描淡写,没有触及实质问题。我个人作为一个文学、历史、沿革地理的研究工作者,在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了《河殇》之后,却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黄河文化真的老朽了或者应该死亡吗?  相似文献   

16.
周戎萍  陈向义 《前沿》2007,42(6):23-25
学界关于价值理论的探讨,大多是以“主体——客体”关系为逻辑结构进行的,这种定义价值的方式遭到了“自然本体”论价值观点的批判,但这种批判是不成功的。“自然本体论”与“主客关系论”中的“属性说”都是从实体型的思维方式出发的。“主客关系”论仍存在着局限性。只有运用实践的思维方式,才能看到价值是人对未来的一种无限指向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由我国红学界知名学者杨光汉先生撰写的一部近四十万字的红学专著《红楼梦:一次历史的轮回》(以下简称《轮回》)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在海内外读者中获得好评,一些红学家赞誉它是“1990年出版的红学专著中最有份量的一部书”。透过此书,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细微的客观分析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冷静反思及其在治学方法上的独到之处。这里面,有对我国传统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的深刻批判,有对儒释道等传统美学思想的弃取,有对古代音韵、训诂学的吸收,有对传统治学方法的扬弃……而所有这一切,则是由作者在深刻的历史唯物观指导下,以本书的首篇《一次历史的轮回——论<红楼梦>的历史容量》为理论核心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18.
西方后现代主义虽然以其反本质论与反理性中心论的观念对西方文化形成一定冲击,但我们对后现代主义思潮不可无条件推崇,特别是福柯等人的“文化不可通约论”仍然未能脱离西方中心观的窠臼。据中国《尔雅》、《诗经》等古代文献记载,中国古代文化思维中早就存在关于动植物的科学分类观,中国古代文献中早就有关于犀牛、野马等欧洲知之甚少的动物记载,由此可见后现代主义者对中国“原始分类”的曲解和关于西文化思维的“不可通约论”的谬误,我们应反思与重新评价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观念,尝试全球化时代不同文明之间建立共同话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汪树东 《前沿》2009,(5):88-92
姜戎的《狼图腾》是新世纪中国文坛上产生了巨大影响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当代文学中鸿篇巨制式的生态小说。它颠覆了人类中心主义,塑造出了种种神采飞扬的野性生命形象,细致地展现了蒙古草原上的生态智慧,并对反生态的观念和行为做了严厉的清算和批判。但是,作者关于民族精神的思考尚需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20.
艾伦·布坎南在《马克思与正义——对自由主义的激进批判》一书中对马克思批判权利进行了非常有价值的解读,指出马克思对权利最为尖锐的批判是:一个需要权利来实现正义的社会是一个存在根本缺陷的社会,正是由于私有财产以及由私有财产所导致的利己主义的个人才产生了需要权利来进行调节的冲突,共产主义因为消除了冲突的根源,所以超越了权利本身。布坎南认为马克思的这种批判虽然存在问题,因为马克思没有提供足够的理论来说明未来社会如何消除对权利的依赖,但是布坎南仍然坚持认为马克思对权利的这种尖锐批判是对包括当代自由主义正义论在内的所有正义的规范学说的根本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