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 台湾女作家三毛在书中说:阿拉伯人饮茶必饮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这算是阿拉伯人的茶道吧,寥寥几句,道出了茶之三味,也将三种心境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2.
仪式的意义     
叶竹盛 《南风窗》2014,(23):8-8
<正>据说阿拉伯人和印度人不能凑到一块讲话,假如他们碰到一起,谈话过程中,一定是阿拉伯人不停向前靠近印度人,而印度人不停往后退。原因是阿拉伯人认为两个人讲话时靠近一点算是比较礼貌,而印度人则认为距离远一点算是比较尊重对方,于是便发生了尴尬的一幕。这种形式上的东西如果剥离了意义来看,所导致的行为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相似文献   

3.
将阿拉伯人比喻为迅速繁殖的蟑螂,已经从以色列向某些西方人士蔓延。而阿拉伯世界"蟑螂"们的民主诉求,至少在近期内,将与西方的利益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拉伯人帮助英国人抗击土耳其人——土耳其人的奥斯曼帝国当时控制中东的广大地区。但战后阿拉伯世界没有得到列强应有的尊重。黎巴嫩和叙利亚被划为法国领地。中国当时也是同病相怜,虽是战胜国,却要割让青岛。巴黎和会上为中国慷慨陈词的是顾维均,美  相似文献   

5.
当下以色列社会存在三个明显的社会分裂现象: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分裂;极端正统犹太人和现代犹太人的分裂;欧美裔犹太人和亚非裔犹太人的分裂。以色列的国家安全观也历经了转变,以1979年为分界线,之前主要面临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威胁,之后则主要面临来自伊朗的威胁。内部分裂会影响到以色列国家的发展高度,对国家实际安全威胁的认知会影响到以色列的周边环境塑造。以色列的内政外交存在相当密切的联动性。  相似文献   

6.
博览     
美国为什么招人恨? 我们必须如实地了解阿拉伯和穆斯林地区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感知与反应。首先,阿拉伯与穆斯林国家对美国、尤其美国的外交政策表现出相当的怨恨、愤怒和不信任。这主要是由于美国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在阿以冲突课题上对阿拉伯人(特别是巴勒斯坦人)的苦难漠然视之。 第二,阿拉伯与穆斯林各国,在文化、政治与宗教上也各有差异,必须逐个制定灵活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中东危与机     
饱受争议的伊拉克战争即将迎来它的10周年纪念日,惨绝人寰的叙利亚街头厮杀还在什叶派中阿拉维派、逊尼派阿拉伯人和库尔德人、德鲁兹人等不同群体之间蔓延。昨天是利比亚内战的余烬点燃了马里的"篝火"和阿尔及利亚的"爆竹",明天可能就是叙利亚残杀的苦果由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和犹太人遍尝。这里就是中东,二战以来世界政治动荡、军事冲突连绵起伏的地带。"中东"不是精确  相似文献   

8.
美国佛蒙特大学政治学教授、中东问题专家格里高利·高斯三世(F.Gregory GauseⅢ)在美刊《外交事务》2011年第4期以《中东研究缘何错失阿拉伯之春:威权主义稳定性的神话》为题撰文指出,美国学者夸大了阿拉伯威权主义政权的稳定性。作者认为,在一些阿拉伯国家,政权与军队不只是同盟的关系,后者在一定情况下会成为前者的异己力量;经济自由化改革所产生的贫困、分化、腐败,以及中产阶级的民主要求,共同削弱了阿拉伯威权主义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择伊斯兰主义、军人干政、身份政治三个典型问题,分析它们对"阿拉伯之春"的影响。首先,突尼斯和埃及的政治转型表明,伊斯兰主义与民主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伊斯兰主义既可以支持民主,也可以反对民主。其次,军人干政在阿拉伯国家民主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异常复杂,对其进行评价应客观具体。就本文选取的三个案例而言,军人干政的形式、程度和作用各不相同:在突尼斯,军队基本未干预民主转型;在埃及,军队对政治转型进行全程干预并且不断变换角色;在也门,军队部落化导致了政治转型碎片化。最后,本文研究了身份政治对阿拉伯国家民主化的复杂影响。在国家内部,身份政治是阿拉伯国家冲突性和竞争性政治的重要认同来源和社会机制。在地区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泛民族主义、泛伊斯兰主义等政治思潮,导致地区国家基于身份政治决定外交政策甚至干涉他国事务,导致某国的民主进程被外部干预阻断。总之,阿拉伯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异常复杂,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与西方打交道中处于下风的地位,造成了阿拉伯人浓重的悲情情结:视自己为永久受害者,像传说中被天神责罚的西西弗斯一样不停息地挣扎。这种情况,造成了一个似乎合乎逻辑却有悖理性的结果:为数众多的阿拉伯民众对西方持有严重成见,他们不但反感西方的政治与外交,而且怀疑乃至拒斥源自西方的思想及价值观。在这种延绵了几个世纪的语境下,埃及总统纳赛尔、约旦国王侯赛因、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等强人的反美行为,加强了阿拉伯人对自身传统的认同,给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30年间,西亚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变迁大体经历了石油繁荣与政治动荡,对民主化改革的尝试,以及穆斯林世界对全球化回应的三个阶段。自1990年代以来,西亚阿拉伯国家所进行自由化和民主化改革成效不明显,威权主义政体迄今依然居于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伊斯兰复兴力量迅速增长,连同其中激进和极端主义一道,已经并将继续积极参与国家、地区乃至世界政治秩序的变革或塑造。西亚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巴以和平进程步履维艰,耶路撒冷问题、边界问题长期不能解决,双方的极端民族主义和宗教势力都有很大发展,导致冲突不断升级。这与美国长期推行偏袒以色列,压制阿拉伯的政策是分不开的。以本·拉登为代表的伊斯兰恐怖主义反映出一些人绝望情绪和铤而走险的恐怖精神,而实际上是美国自身种下的仇恨种子所结出的恶果。 “9·11”事件发生后,中东地区的形势更加复杂和严峻。许多阿拉伯国家处于两难境地。美国的中东政策也面临困难的抉择。一方面为反恐怖需要,它必须联合阿拉伯国家,而要取得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就要公正、合理地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另一方面,美国却又很难改变偏袒以色列的政策,还要积极支持沙龙政府以反恐为名打击阿拉伯力量。  相似文献   

13.
媒体     
《南风窗》2012,(20):18-18
01利比亚血案的启示英《经济学人》9月15日对许多美国人来说,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克里斯多夫·史蒂文斯的被杀让事情变得非常清楚,他们对阿拉伯世界能够有何期待。这次遇袭只是阿拉伯世界非正常运转的最近一个例子。在事件发生前一周,在伊拉克,大量平民在一天内被炸弹袭击致死,副总统在缺席的情况下被判死刑;在也门,国防部长在一次暗杀中逃脱生还;在加沙地带,以色列军队射杀6名激进武装分子;在突尼斯,"阿拉伯之春"发起的小镇里,激进  相似文献   

14.
从奥斯曼帝国解体到2020年阿联酋与以色列建交,阿拉伯民族主义历经百年兴衰.二战后,泛阿拉伯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成为阿拉伯国家加强团结、支持巴勒斯坦事业的"武器",阿以矛盾成为中东地区主要矛盾.然而,随着阿拉伯国家内部矛盾的激化,加上域外大国和中东非阿拉伯国家对阿"分而治之",阿拉伯民族主义开始让位于地方民族主义,阿拉伯世界的整体利益让位于各国的现实利益.从埃以签署《戴维营协议》到阿联酋与以色列签署《亚伯拉罕协议》,阿拉伯世界不断分化,利益诉求、安全挑战和身份认同日益多元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为了在海湾地区应对伊朗的威胁以及在东地中海地区应对土耳其的挑战,部分阿拉伯国家选择与以色列"化敌为友",多极化的"新中东"格局已现端倪.  相似文献   

15.
媒体链接     
《南风窗》2002,(19)
亚伯拉罕的遗产 亚伯拉罕这个宗教形象为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所共同爱戴,各方都以他为血脉皈依之所。自19世纪末以来,他一直是促使三方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的关键性人物。近年来,温和的伊斯兰领导人已不时让他充当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架桥者。然而,当和睦在过去12个月里成为欺骗以后,失落的精神家园还能找回吗?  相似文献   

16.
<正>"阿拉伯之春"不仅带来地区性大动荡,也正在催生新的地缘政治格局和地区秩序,推动地区政治力量对比加速转化,中东传统政治生态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而在这场中东大变局中,席卷一时的"阿拉伯之春"已悄然失色,并日益转化为"库尔德之春"[1],中东地区的库尔德人正面临抬升本民族地位,改变历史命运,实现"建国梦"的新战略机遇期。在新中东格局下,库尔德人日益跻身于地区主要政治力量之列,势必在地区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娱乐     
填字游戏横列一.《孟子·公孙丑》里的一句,下一句是"失道者寡助"。二.一种西方传说中邪恶的吸血鬼怪。三.指曾因违法受过处罚,用来形容人。四.王昌龄"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上一句诗。五.  相似文献   

18.
在政治现实严酷的中东,新闻自由、人权和司法公正的萌芽似乎是弱不禁风的,但却是阿拉伯人走出近代以来的不幸,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开端。  相似文献   

19.
杨玉立 《南风窗》2007,(10):84-85
通过大张旗鼓地筹办纪录片节,半岛台可以利用政策、专业和本土化三种优势吸纳外界足够广泛的新闻和记录片资源,为旗下的阿拉伯语、英语和纪录片三大频道提供良多裨益。  相似文献   

20.
新闻眼     
《南风窗》2004,(16)
非洲"黑白文明分割线"上的苏丹,目 前的严重事态始于去年2月,当时正值新伊 拉克战争爆发前夕,故不为国际传媒所关 注。不过,国际社会的调停工作一直没有 停歇。小布什上台当年即任命参议院元老 丹福思为总统特使,全权调停苏丹内战。 苏丹南北的黑白冲突由来已久,当南 部地区的黑人通过十多年武装斗争获得自 治权后,西部达尔富尔地区的黑人群起效 仿,要求喀土穆的阿拉伯中央政权解除袭 击黑人村庄的阿拉伯民兵的武装,并同意 达尔富尔自治。叛乱发生后,白人政府纵 容下的阿拉伯民兵更是频频袭击黑人村 庄。一年半的冲突造成1万多人丧生,百 万人流离失所。 在丹福思的推动下,苏丹交战双方曾 于今年5月签署和平协议。布什总统随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