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坝坝论坛”切实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这是合江县尧坝镇在开展“坝坝论坛”后最明显的成效。论坛上党员干部和村民一起畅谈,从新农村建设到产业结构调整,从村务公开到公共服务,从信访制度到各类农村政策,从柴米油盐到民生问题,大家评说、大家裁断、大家解决。通过“问需于民”,全面了解到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不断深化干部宗旨意识,提升干部履职能力,促进干部亲民为民。台账记民情,知群众冷暖 为确保“坝坝论坛”能够实实在在解决群众的问题,尧坝镇党委组织党员干部带着民情日记,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了解民情,并按照诱因、时间、地点、涉及人数、重点人员等要素逐件进行登记,做到总量清、缘由明、依据实,有针对性地解决民生问题和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2.
有的干部是“这个真没有”干部,挣工资干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但求不做;有的干部属于“这个可以有”干部,也叫“陀螺型”干部,“被动工作”干部。而锡尼镇育才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斯庆花要做的是“真有”干部,真有担当,真有本领……  相似文献   

3.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在揭示一个浅显的道理:为官者就是为群众服务。纵观如今的政府机关部门,干部提拔仍然是一个盲区,“带病提拔”“关系提拔”比比皆是,如何才能选贤与能,才能选出真正为群众服务的好干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给出了最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严要求与“宠”和“捧”潘满庆对干部要求应该从严,这是对干部的真正爱护、对干部"宠"和"捧".只讲好话,只讲"人情",不讲原则。不讲党性,放弃监督教育,实际上是坑害了干部。一个人犯错误,常常有一个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一次到多次的逐渐发展过程。禹作敏作...  相似文献   

5.
姬建民 《党课》2010,(9):128-128
现在干部任用上存在一种“洗碗效应”,好比大家一起吃饭,有的人吃完—抹嘴就走了,有的人等着冼碗。长期洗碗的人,打破碗的几率势必高些,就会经常受到斥责,不洗碗的人反倒没有错误。某地有位干部,作风扎实,一身正气,对集体决策执行坚决,尤其是不怕“刺头”,敢于碰硬,结果在工作中得罪了不少人,还使一些企图出租权力的“同僚”对他“有看法”。  相似文献   

6.
《先锋队》2014,(11):5-5
为进一步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山西省委不久前打出“三个一批”组合拳刷新吏治,即甄别一批不廉洁的干部,退出一批不作为的干部,掌握一批善作为的好干部,以期彻底整治“为官不廉、为官不为”的问题。“三个一批”从严治吏组合拳具体为:一是甄别一批不廉洁的干部,分级分批对全省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一把手”、掌握资源审批权的副职、与煤炭等资源紧密相关的部门领导,进行一次廉洁考核,建立廉政档案,坚决撤换“带病在岗”干部;二是退出一批不作为的干部,对抵制“四风”不力,不胜任、不称职、不作为、不主动履职担责的干部,果断予以调整;三是掌握一批善作为的好干部,对照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掌握一批听党话、跟党走,敢作为能作为善作为,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干部,最终做到干部工作心中有数、手中有人。  相似文献   

7.
《广东党史》2011,(10):24-24
干部庸懒问题一直以来是一个群众意见大、整治难度大、不良影响大的顽疾。笔者在为庸懒干部“把脉”后认为,这个群体按“发病症状”来区分可以划成三类:一类是“不想干”的干部,主要表现为懒。“病因”主要是宗旨意识淡化、无理想无追求无工作压力,缺少绩效激励。第二类是“干不了”的干部,主要表现为庸。“病因”主要是自身素质不高、水平有...  相似文献   

8.
舒炜 《廉政瞭望》2014,(16):56-58
衡阳市一名干部回忆,“我到现在都不明白,大家都知道杨敏之是市长,在食堂相遇时为什么都不与他打招呼,好像谁也不认识谁。当时给人的印象是,老百姓要见他这个市长,比见现在的一个科级干部还容易。”  相似文献   

9.
北京热线     
《党员干部之友》2010,(2):10-10
中组部《组工通讯》:干部任职年龄不能“一刀切”。据了解,近年来不少地方特别是县、乡两级,在干部任职年龄上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让一些50岁左右甚至40多岁的干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转任非领导职务。这种做法不符合党的干部政策,不利于干部队伍建设。实行“一刀切”的地方各有各的考虑,但无论动机如何,这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这种干部任用不问德才素质、  相似文献   

10.
所谓“操正步”,涵义颇丰,或言其身份是军人,或言其衣着俭朴老套、不合时尚,或言其行为古板,不识时务,不随大流,不知变通,不近人情……不幸得很,我就被一些人视为“操正步者”,一则我虽然是纪检监察干部,但确实是军转干部;二则两套灰、蓝中山装轮换着穿,偶尔时髦,也不过是“卡克”过几次,与西装革履们相比,确实入不得“潮流”;三则行为正统,脑瓜死板,寡情薄义。对一、二两点,我俯首称是。可对第三个方面,我有异议,心里感到委屈,这里试举几例,请大家来评评,我是不是一个不识时务,寡情薄义之人。  相似文献   

11.
大力加强干部任用工作中的廉政建设,是规范选人制度、提高用人质量的重要保证。要加强教育引导,推行办事公开,发展党内民主,有效遏止选人用人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发生,全力推进干部队伍建设科学发展。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党性观念。要从打牢思想根基入手,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大局意识、法纪意识和自律意识,确保干部任用工作公正廉洁。一要强化法规学习。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干部任用工作的相关法规制度,引导大家了解掌握干部任用的程序和原则,自觉祛除“不跑不送没有出路”、“领导说了算,个人没法办”等错误思想,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按照相关法规制度面对干部任用工作。二要突出纪律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谈论干部时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某某不合群。据此,人们很容易给这样的干部下一个“群众关系不好”或者“协调能力不强”的结论,这种推断有时会自然不自然地影响到对该同志的培养和使用。事实上,干部“不合群”有着很复杂的原因。一种情况是思想意识问题。这类干部往往自命清高,恃才傲物,看不起单位的领导和周围的群众,缺乏集体意识和群众观念。这类干部的不合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合群。这样的干部如果不能从思想上脱胎换骨,则基本属于不可用或不可大用之才。因为一个唯我独尊、蔑视群众的干部是不可能甘当人民公仆、努力为群众服…  相似文献   

13.
干部道德的要求体现为干部道德规范的层次性.一般说来,干部道德规范有三个基本层次:1、“做官先做人”“做人之道”是干部道德的第一个层次.干部也是人.“做人”就有“做人”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干部只有先做好了“人”,才具备“做官”的起码条件.如果连“人”都做不好,又怎么能做好“官”呢?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道出了这个道理.“做人之道”构成了“做官之道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大同县委书记冯及时,在干部问题上有与众不同的“三不”,初听颇感疑惑,细品却觉有理。这“三不”是不认干部、不听反映、不谈话。他的解释是:县委设有分管干部的副书记和组织部长,干部怎么动,首先靠他们拿意见,我不去主动认干部、接触干部;各个干部有什么想法和思想波动,首先找他们谈,我不先与干部谈话;对某个干部有重要问题反映,可以拿到纪检机关和县委常委会上,我不单独听。“三不”来自于基层领导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哲理性。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在干部人事工作中颇受不正之风的干扰,托人说情的、许愿讨好的、自我推荐暗示…  相似文献   

15.
贾诚先 《奋斗》2014,(11):63-63
从某种意义上说,村级干部的权力可称为小微权力。“别拿村长不当干部”这句话的意思是村级干部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公务员,根据村民自治法的规定,经过民主选举,村级干部手中是有一定权力的。这种看似最基层的小微权力,但对同一村的村民来说,这种权力有时也是很大的,和村民利益息息相关,决定了一个村的发展方向。有的村级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用辛勤劳动换来全体村民的幸福生活;有的村级干部却利用村民自治赋予的权力,弄权营私,成为侵吞集体利益的蛀虫。  相似文献   

16.
一次干部会上,有位领导被请作“指示”,这位领导同志说:“指示谈不上,但今天在座的大小都是干部,我有两句话与大家共勉:干部干部,关键要实干,一要干事,二要干净。”这位领导的话虽不多,却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一要“干事”,二要“干净”,简单明了,具体实在.入耳入脑,让人深受教益。先说“干事”。所谓要“干事”,就是要勤政。当官不为民“干事”,不如回家歇着去。身为人民公仆,在位就要谋政事,理当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勤于思考,勇于实践,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干事”还有层含义是要干好事,就是要  相似文献   

17.
评价干部准不准,“尺子”很重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用人标准。然而,“唯GDP”却让一些地方跑偏了用人观,“面子工程”“数字干部”“折腾型干部”都与“唯GDP”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五条标准,分别从思想、立场、态度、责任、操守五个方面对政德提出了要求,是对“以德为先”干部路线的时代化、具体化、标准化。这五条标准无疑是好干部的“新国标”,为衡量干部准备了一把质量过硬的“标准尺”。从党的事业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就是公道正派的用人导向。  相似文献   

18.
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是我们党关于干部工作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最新成果。新时期,要选拔出符合“二十字”标准的好干部,须以《干部任用条例》为准绳,做到“四个不唯”。民主研判约束性条件,坚持选人用人不唯年龄。解决唯年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充分调动各年龄段干部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当前干部队伍中,确实存在部分岗位青年干部严重不足、老干部人数臃肿问题,但提高干部队伍活力,绝对不能“一刀切”实行干部划杠“改非”制度,否则新人职年轻干部撑不起大粱,快“到点”干部“庸懒散”不想干事业,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干部又退居二线,队伍优化变成“揠苗助长”。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传统干部培训方法强调以课堂教学为主,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讲,学员听、记。沿用这一教学模式,势必会出现教师“满堂灌”或“教师台上讲,学员不沾边”的局面,忽视了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了培训质量。提高培训质量是党校干部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是大家奋斗的共同目标。在培训轮训干部中,我在坚持讲授式教学的前提下,努力创新教学方法,针对受训干部的特点注重因材施教,有效地提高了干部培训质量。具体创新以下几种方法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问题,在有些地方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究其主要原因除“知人不能善任”外,还在于难以做到“知人善免”,使干部“出口”不畅、“进口”不宽。从当前对干部德才素质要求来看,“下”的干部无外乎以下几种:一是不能履行现职岗位职责、德才平庸者;二是超过任职时限、不宜再任者;三是政绩平平、竞争实力不强者;四是专业知识不宽或不对口、岗位不适者;五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屡教不改者;六是党性观念淡薄、廉洁自律不严、形象不佳者。然而现实中,对这些不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