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常听到一些党政官员感叹:现在送礼之风太盛,拒之很难。言下之意是拒贿难。果真如此吗?让我们翻开历史遗叶,看看古代的清官廉吏是怎样用多种方式拒贿的,或许可为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建设资以借鉴。在我们静思回味之际,定会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
反腐败需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而其中的关节点是要让贪腐官员缺乏逃脱制裁的“安全感”。最高“两院”曾联合发布《关于办理行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再次明确行贿罪追诉标准,规定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1万元以上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多次行贿的,按照累计金额予以处罚。这被诸多媒体解读为遏制官员受贿腐败的重要“利器”。  相似文献   

3.
经常听到一些党政官员感叹:现在送礼之风太盛,拒之很难。言下之意是拒贿难。果真如此吗?让我们翻开历史遗叶,看看古代的清官廉吏是怎样用多种方式拒贿的,或许可为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建设资以借鉴。在我们静思回味之际,定会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4.
现在一些地方部门反腐方式虽然不断翻新,反腐制度不断出新,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这不,继一些地方推出扑克牌反腐、贺年卡反腐和廉政短信等反腐创意之后,又有一些地方推出了更新的反腐“智慧”。  相似文献   

5.
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为官者当然也不能例外。按理说,生病住院,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前去探视探视、看望看望,也是人之常情。但如今,一些“探视”之意义似乎已不在“病”,特别是对一些大权在握的为官者更是如此。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单位以“探病”为由,巧妙地以各种方式向生病领导大慷国家之慨;一些人不远百里,甚至千里,借“探病”之名,行送礼之实。有时候,从一个病人的探病人数之众寡、频率之高低、礼品之轻重,你能窥视出该病人的职务之高低、权力之大小来。其实,一些人已是名为“探病”,实则直接或间接地行贿,…  相似文献   

6.
反腐败是历年全国“两会”的高热话题,2012年是中国《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收官之年。分析人士认为,在中共十八大将召开的背景下,网络反腐将在监督换届选举、官员生活作风、“三公”消费,曝光官员贪污受贿等方面继续“给力”中国反腐进程,与此同时,网络反腐也亟须补齐制度建设的短板。  相似文献   

7.
天下眼     
《民主与法制》2014,(26):7-7
APEC拟出台“反腐指南” 亚太经合组织(APEC)官员近期披露。在今年的APEC峰会上。该组织各经济体将建立起一个反腐败执法合作网络,并已着手制定APEC框架下的“反腐指南”,对接各成员司法体系,该“指南”最快将在明年正式出台。据悉,反腐合作对于APEC内部各经济体抓捕外逃官员、追缴资产、防范商业贿赂等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性善恶,官场是大染缸,任何人一旦进入,如果不能好好把持自己,手中权力不能受到有效的监督与制约,人性中恶的一面就会暴露。缺乏制约的权力终究会腐败,不论是民选还是“钦定”的官员,不论是中国的官员还是外国的官员,这一点已经是有目共睹。为了行贿收买,行贿者花样翻新、无孔不入,贪财的送钱,好色的送女人,盛宴豪赌、香车豪宅,无所不用其极,有的则专门走所谓“夫人路线”、“子女路线”、“情人路线”、“秘书路线”。不论采取何种路径和手段,最终都是为了达到以钱买权、弄权生钱的目的。政务不公开、财务不透明乃是当前反腐面临的最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后执政新风劲吹,点燃了公众对国家进步的热切渴望。与之相应,我们党大刀阔斧治权治吏,互联网揭腐和各级政府的快速反应形成全局性互动,一时间“反腐风暴”形成风声鹤唳之势。此外,“八项规定”,严控“三公消费”,反对文山会海、铺张浪费,官员财产公示呼之欲出,无不把公权力置于民意的聚光灯下。于是,不少干部开始感到“不习惯”、“不自在”,有的甚至如坐针毡。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反腐以来,已有41名副部级及以上高官落马,不断吸引着公众关注中央反腐行动的视线。尤其进入2014年6月,反腐脚步更是不断加快,几乎每个周末中纪委都会宣布一个部级官员的落马,反腐“每周一哥”几乎成了公众周末必关注的节目。  相似文献   

11.
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被全世界公认为“阳光法案”。有鉴于此.我国一些地方政府正在引入这个反腐利器。2009年以来,全国已有7个地方出台了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重庆市将官员财产申报公示提到了省级层面。人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从局部地区发展到全国,从纪律层面上升到法律的高度,直至成为全国性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特别讲究送礼的国家。朋友同事之间要投桃报李,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有求于人要送礼,巴结上司要送礼,跑官要官要送礼;越是地位高的人,送礼的人就越多,礼品就越贵重。那么,怎样看待、处理礼品,普通人可见修养品质,官员则可见官德官风。毛泽东的“礼品观”,显出高风亮节,很值得借鉴。据陪伴毛泽东12年的吴连登说,外宾送的礼品,内宾送的土特产,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那时候,毛泽东一家子就靠他的每月404.8元工资生活,常入不敷出。因此,吴曾劝说毛泽东:“反正这些礼品  相似文献   

13.
12月18日,《人民日报》在一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湖南省邵阳市化纤厂厂长范方进拒收贿赂的事迹。报道说:几年来,他至少“拒礼拒贿12次,上交现金12400元,上交礼物折款1300多元”。显然,范方进是位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的楷模,值得人们崇敬、学习。但是,读后我有点疑问:何以那么多向范方进送礼行贿的都碰了钉子,仍然有人乐此不疲,送礼、行贿不止?想来想去,我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反腐败力度的加大,不少“问题”公职人员被曝光,在查处的腐败案件中,权色交易的情况并不少见。“官员艳照门”、“情妇反腐”等一些涉及官员“性贿赂”的事件也成为了热词。然而,在对这些官员的处理过程中,“权色交易”问题却始终难以成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引发了公众的质疑。  相似文献   

15.
2013年2月713《工人日报》刊登张枫逸的文章,文中指出一些电台电视台播出的个别广告出现了“送礼首选”“送领导”“上级有面子”等内容。且礼品中不乏名表、珍邮、金银纪念币等,对此,广电总局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电台电视台立即删除含有渲染“送礼”内容的广告。“送礼”广告具有三宗罪。一是加重社会负担。近年来送的礼品越来越高档,价值越来越不菲,让人际交往成为一种甜蜜的负担。二是助推腐败之风。与赤裸裸的金钱交易相比,打着送礼的旗号无疑让行贿受贿行为更具隐蔽性,以掩人耳目。三是影响未成年人。含有渲染“送礼”内容的广告,很容易对青少年造成“不送礼办不成事”的负面影响,损害他们的身心发育。为了追求促销效果和眼球效应,广告有时会僭越法律规定和社会伦理,但媒体不应忘记自己的责任。正如专家指出,大众传媒的职责之一是传承文化,负有引领社会公众走向美好的人类精神家园的神圣职责,即使在商品社会,也不可推掉这份责任。  相似文献   

16.
《当代广西》2012,(19):59-59
严打派——家长不准到校 立法禁止送礼 韩国政府从2009年开始,严厉打击家长给老师送礼行贿的行为。政府要求家长在教师节前后至少一个月的时间里,不得去学校,以免有送礼的嫌疑。在韩国,如果老师接受家长馈赠的现金金额足够大的话,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相似文献   

17.
左春和 《乡音》2014,(9):44-44
中国官场上有个定律,也有人称作“官周律”,是春秋时期魏公子牟总结出来的意思是,有权之后就有势,有势之后就有人阿谀奉承、送礼行贿接着往下发展,收礼、收贿多了就会骄奢淫逸,骄奢淫逸就导致犯罪最后的结果是死路绝境。  相似文献   

18.
杜斌 《半月谈》2003,(12):46-47
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进一步深入,反腐工作重点在抓“大案要案”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略一些似乎并不起眼的“小人物”职务犯罪现象。记者在调研中,不少专家指出,反腐工作绝没有“大人物”与“小人物”的区分,“小人物”的腐败造成的大危害不可忽视,大小腐败都要反。  相似文献   

19.
7月4日上午,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二庭公开审理原商洛市委常委、商州区委书记张改萍受贿一案。法庭查明,从2000年到2005年,利用职务便利,在为他人办理干部任啊、提拔、调动时.张改萍共收受28人贿赂人民币106.9万元,其中27人都是为“买官”行贿: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一些官员为买官不惜借款甚至贷款向张改萍“进贡”(《民主与法制时报》7月16日):  相似文献   

20.
《协商论坛》2014,(9):63-63
中央八项规定“掌风”之下,今年中秋,许多机关、事业单位,一些国有企业没有发放任何福利,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普通职工虽略有失落感但也勉强接受,人民日报客户端的一篇评论一语惊醒局中人:反腐不应反职工正常福利。借反腐之名拿掉应有的职工福利,绝不是中央反腐倡廉的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