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客历来都是商家的衣食父母,被尊称为“上帝”。但商家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并不如宗教信徒与上帝之间来得纯洁,而是建立在买卖利益关系基础上的欢喜“冤家”。与商家相比,消费者自然是弱者,所以在商家与消费者发生冲突的时候,媒体总是出于一种本能的抑强扶弱的心理,自然更多的时候要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说话。这本身没有错。但有时候作为“强者”的商家面对“弱者”的顾客的某些“出格”行为,也只能哑巴吃黄连,而我们的媒体却很少去关注。本刊记者日前特意走访了大润发和欧尚等沪上大超市,让我们的记者告诉你,哪些不文明行为在给商家带来损害…  相似文献   

2.
在韩国,很多东西的“免费”,不仅仅是商场促销活动之类简单的商业意义,而是已然成为一种很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笔者认为是商家、政府等各个公共机关在为公民的便利生活服务为目的而形成的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3.
直面经济全球化,马蒂基于欧洲的视角,一方面反对美国式的独白式普遍主义的霸权性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反对四分五裂的消解普遍主义人权的努力,而给出了一种欧洲式的共同体下的世界法.这种世界法预设了一种普遍人权,这种普遍人权既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预设与论述之间的内在紧张,更为重要的是其预设本身就缺乏一种正当的对人之为人的生活样态的关注的理据.因之,在全球化下,对普遍人权的基础与正当性需要作出一种新的检讨.  相似文献   

4.
一、一石二鸟One Stone Two Birds。当今同家最盛行的营销方式是“购物返券”。商家在购物返券的同时,强制消费者进行购卡存券,一张卡收一元钱,它的成本只需0.25元,单卡费这一项商家就已经大大攥了一笔。商家是不会错过任何一个诱导消费和变项敛财的机会的。  相似文献   

5.
吕冰心 《法人》2006,(10):84-85
今年“中秋节”和“国庆节”合二为一的大好良机无疑是一场“豪门盛宴”。值此“豪门盛宴”之际,众商家该如何应对呢?我国目前的节假日为114天,几乎占到全年的1/3,而“五一”、“十一”黄金周所体现的市场购买力让人瞠目结舌,也让商家乐此不疲。现在,“十一”黄金周正悄然来临,而且将至的“黄金周”恰与中秋节重合。如果说,“十一”黄金周对商家来说是一场盛宴的话,“中秋节”和“国庆节”合二为一的大好良机无疑是一场“豪门盛  相似文献   

6.
读者回音     
进场费有其合理性表面上看,商超进场费已经高得离谱,导致很多生产厂家怨声载道。但我认为对这一现象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还应该更深入的探究其形成的原因。现在我们看到的费用,表面上是渠道商开出来的,但是有人了解它是怎么形成的吗?在一开始,这些费用是那些不道德的商家为了打压竞争商家而用来贿赂渠道商的,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了  相似文献   

7.
从香港媒体上得知国内发生了三鹿奶粉事件,看到这些无辜的孩子因为商家的贪心而染上肾病,怎么能让人不痛心?香港食品署也细致地查验了各种奶制品,虽然没有毒奶粉流入,但也有一种冷饮、一种饮料涉嫌使用了"毒奶粉"做原料。中田是重要的奶制品出口国之一,三鹿奶粉事件已经不是茶杯里的风暴,范围早已波及亚洲周边地区甚至全球。这个事件所伤害的不仅是幼童的身体健康,更损及中国的市场诚信和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8.
案件回放李女士花2150元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商家承诺保修两年。在用的第一个月过程中,该车曾两次出现毛病,李女士到店里修车都没花钱。但一个月后,该车又出现毛病,李女士再次来修时,商家却以过了包修期为由要收费,李女士非常不解。该商家说,他卖的电动车保修期两年是指“保修”而不是“包修”。因此在一个月的包修期后,顾客修车可免费维修,但更换配件需交成本费。  相似文献   

9.
连带责任是各国侵权法中普遍采用的一项重要制度。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侵权法上连带责任从20世纪80年代起出现了一种新趋势:一些州废除了连带责任,而更多的州则普遍限制连带责任的适用范围。我国的实际情况与美国不同,现在废除连带责任为时过早,但适当限制连带责任的适用范围,进一步规范其适用仍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我国在侵权法立法过程中还应树立一种新理念,即将连带责任视作一种社会政策,适时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与社会》2005,(8):4-6
作为一个消费者,你几乎无法避免在现实生活中的陷阱消费、强制消费还有无处不在的霸王条款。或许你会在某天突然发现,你的手机费话单中陡然增加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包月服务:你在某家餐馆用完餐后,被告知你未达到该餐馆的最低消费标准,须被充消费;当购买的商品质量有问题,你去找商家理论时,却遭遇商家单方面的店堂告示。明明白白消费、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不啻是一种奢求。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是否承诺还本付息是认定能否构成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的关键。在附回租、回购条件的商品交易中,所谓的回购即为还本,回租实为付息,应属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商家在赊购货物并支付利息(赊购付息)的商品交易中,赊购的标的是商品而不是货币,不能认定为吸收存款;商家在预先收取商品价款,而在固定期间后给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交易(赊销付息)中,由于商家并不是返还消费者支付的本金,故也不属于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相似文献   

12.
消费者因使用超市自助寄存柜遗失物品而引起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 ,因其类型较新 ,引起社会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本案的判决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文章主要就消费者使用寄存柜与商家形成何种契约上的法律关系 ,商家是否负有场所主人之责任 ,商家对消费者是否尽到相应义务等方面进行了论评。  相似文献   

13.
商家赠送的商品质量不合格怎么办?河南省安阳市王磊问:今年元旦,安阳某商家推出买一赠一活动,承诺凡购买商家音响、家电的,赠送一个“国优海燕牌”话筒。我在商家购买了一组音响,获赠一个话筒。回家后,我发现话筒既没有商标、合格证明,也没有生产厂名、厂址标识,而且有严重质量问题,不能使用。我向商家交涉,要求退换,售货员以店堂告示‘嘴进商品概不退换”为由不予退换。请问,商家赠送的商品质量不合格能予退换吗?答:针对你所反映的情况,我们认为你可以要求更换、退货,还可以要求商家赔偿。现将此事涉及的法律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贸易中采用跟单信用证的方式结算货款屡见不鲜,因其对买卖双方的交易均有一定的保障而多受到商家青睐。但在实际业务中,由于市场、价格、品质、买卖关系等因素而选用银行托收的方式结算货款也不足为奇。银行跟单托收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即期付款交单(D/P),一种是远期承兑交单(D/A)。国际贸易中采用这种方式结算货款时,通常卖方在货物装船后,凭提单和其它商业单据委托银行办理托收;买方在汇票连同商业单据到达进口地代收行后凭代收行提示办理  相似文献   

15.
由于商家争先恐后地想成为百花园中的奇葩,商标世界才会万紫千红,引消费者驻足观赏.虽说有商家的悉心照料,民法不用像园丁一样培育鲜花,但民法却要承担搭建百花园篱笆的任务. 商标本是用以标识不同的商家.因此,倘若有人把商品通用名称、型号等商品通用标志注册为商标,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些商品通用标志本来是大家共有的,岂容一人独享?最出名的例子莫过于“阿司匹林(Aspirin)”了.  相似文献   

16.
桂旺  赫捷 《公民与法治》2006,(10):44-45
1、摸奖得的摩托车是否纳税? 2004年8月8日,一家超市在太行山区某县城商业街上开业了。为了促销,商家搞起了摸奖销售活动。摸奖规则如下:凡在本超市一次性购买100元商品者,可以凭付款凭证摸奖券二张,奖品只设一种,即价值5000元的摩托车一辆.即开即得。人们纷纷涌进这家超市购物,的确给商家带来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魏建国 《北方法学》2009,3(4):98-115
西方自由与权利的合法性来源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外在于国家权力,国家权力只能认可而不能创制;一种是内在于国家权力,是由国家权力创制和授予的。西方自由与权利的存在样态一般也有两种,一种是身份、等级、特权式的自由与权利;一种是普及化的、为大多民众普遍拥有的基本自由与权利。西方很早就产生了合法性来源外在于国家的自由与权利的情况,但这种自由与权利多是一种身份、等级、特权式的自由和权利。近代英美两国自由与权利的现代化成功转型,源于将这种身份、等级、特权式的自由与权利向更广大的社会阶层普及和开放,使得这种自由与权利为社会更多民众所普遍共享,进而推动了保障这种基本自由与权利的宪政机制的发展;而近代法国自由与权利的现代化转型失败,源于没有将这种身份、等级、特权式的自由与权利向更广大的社会阶层普及和开放,自由与权利没有摆脱狭隘的特权性和身份性限制,没有为社会广大阶层所普遍共享,进而也就无法推动保障这种基本自由与权利的宪政机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年之际,为了减少顾客购物的烦恼,商家纷纷推出各种代金礼券。英国伦敦一家律师事务所不甘落后,也推出了一种非常奇特的礼券——离婚优惠卡,而且很受公众欢迎。  相似文献   

19.
秦瑞 《法制与社会》2010,(6):112-112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类电子商务在我国呈现蓬勃的发展趋势。网络消费作为一种全新的电子消费方式,因其便捷、高效、低成本、高开发性等种种优点而赢得了众多商家和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当前消费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但由于受到网络环境,政策法律环境,消费者意识及市场环境的制约,还存在着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等弊端。因此,保护消费者权益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从法律方面论述了加强消费者网络权益保护的关键点,并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消费卡产生于民事领域,其实质是一种反映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凭证.消费卡是商家与客户之间商品买卖契约的(或接受服务)凭证,客户预交款后换取的一种通用提货(或享受服务)证明.消费卡具有经济价值性和可支配性,是刑法上的财产.消费卡是合法有效的债权凭证,不属于刑法中的违禁品.实物卡被抛弃仍应按实际数额计算,而服务卡被抛弃则不计算数额,可以作为量刑的情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