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论     
《民主与法制》2014,(3):26-27
公正司法的首要基础在于司法公信。司法公信力足司法职业化能够充分发挥实践作用的前提条件。司法公信力欠缺,则深刻影响着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预期目标:不仅实体规则的司法适用受到了极大制约,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3月24日就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司法公正进行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公正司法事关人民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司法体制改革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坚持符合国情和遵循司法规律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司法公正是现代法制的重要内容,司法机关是否公正司法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当前,司法活动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比较普遍,使国家司法权地方化,严重破坏了法制的公正和统一,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执法者的主观因素,针对这些现象和原因,我们要从司法环境、司法体制、司法人员的法制意识上进行改革、创新和提高,抑制和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在司法活动中的滋生和泛滥。  相似文献   

4.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机关本身具有的且又必须通过一贯的公正司法行为证明的其实际依法行使司法权并被社会公众认同的社会效力。其形成基础包括公正的司法行为、公开的司法裁判和公众的社会认同。选择性司法因破坏了司法公信力的形成基础而损害司法公信力。基于此,从选择性司法视角来看,司法公信力的建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依法司法原则保证司法合法性、以司法平等原则控制司法能动性和以司法公开原则确保社会公众认同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5.
齐奇 《今日浙江》2014,(24):30-30
全省法院要结合新时期法院工作实际,在加强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狠下功夫,充分发挥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的重要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层法院要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更新司法理念,深化司法改革,要围绕大局服务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打造公正、高效、廉洁、为民的服务型法院,为“两个先行区”建设提供良好的司法服务和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7.
《人大建设》2006,(11):F0002-F0002
近年,三门峡市湖滨区人民法院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司法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狠抓干警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牢记“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用公正,快捷,高效的法律服务,为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8.
《天津人大》2010,(4):38-39
监督法颁布实施以来,河东区人民法院不断健全完善接受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大常委会监督,努力促进公正司法,以公正、高效、权威的审判,维护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为河东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9.
凌新 《政策》2015,(1):30-32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作为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重点工作之一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决定》明确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  相似文献   

10.
《民主与法制》2013,(15):32-33
1.强化司法权威,为公正司法增强社会效应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司法公信建设”,实观“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对于提高司法公信力,我的建议是:1.推进法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法官是法院运行体制的最核心部分,是公正司法的最关键因素,法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司法公正。国家应严把法官的准入关,加大法官的培训力度,健全法官的考核机制,完善法官的职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法官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张龑赵凌峰 《群众》2023,(16):30-31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专题论述、专门部署,强调要严格公正司法,这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法院的主责主业是审判执行工作,必须紧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要求,抓实“公正与效率”,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让公正司法可触可感。  相似文献   

1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次会议安排,现在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报告2006年以来人民法院规范司法行为工作情况,请予审议。规范司法行为,对于确保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加强和改进人大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努力实现公正司法,是新形势下人大及其常委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感到,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有利于坚决贯彻宪法和法律,有利于有效遏制司法腐败,有利于司法为民宗旨的有效落实,有利于提升司法机关的司法保障水平。静海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司法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努力探索人大司法监督的途径,不断加大司法监督的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郭月菊 《前沿》2008,(9):96-99
实现社会的和谐,建设高度文明的社会,司法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公正文明司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又是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力量。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理念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有诸多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5.
陈招生 《湖湘论坛》2002,15(5):34-35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但在司法实践中往往遇到一些现实矛盾,并导致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如何走出思想误区,克服现实矛盾,努力实现公正司法与维护稳定的有机统一,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和重要的课题。一、认识“三个一致”,走出思想误区所谓公正司法就是全面遵循法律精神和法律原则,严格执行法律规定,实现法律目标的一系列执法活动。它应包括遵循法律的基本精神和执行法律的具体规定,前者是公正执法在深层次上的要求,后者比较直观,也容易把握。社会稳定是指在一定区域、一定阶段,社…  相似文献   

16.
沈开举  郑磊 《人民论坛》2014,(10):24-2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即将对法治中国建设进行全面部署,而此前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纲要"等纲领性文件,已经勾画了司法体制改革的初步轮廓。新一轮司法改革的总目标应当是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要实现这一改革总目标,关键在于尊重司法思维和司法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任茂东 《中国人大》2011,(23):32-33
应该将权威、公正、效率作为“两院”基层建设的一大目标,指导司法工作的全局。权威问题不解决,再公正的判决也是一张白纸,效率更是无从谈起。公正司法是衡量案件质量的唯一标准。对于那些有法不依、以身试法、徇私舞弊的法官绝不能姑息养奸。这里有两个问题:一要严格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8.
崔正军 《世纪行》2014,(11):16-16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六大任务。《决定》从健全高效有力的法治实施体系的高度,总结近年来司法改革的理论探索和试点实践,对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提出了全面要求,进行了系统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坛》2013,(12):40-41
陈光中、龙宗智在《中国法学》2013年第4期撰文《关于深化司法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提出,一是深化司法改革必须遵循司法规律,即:严格适用法律,维护法制权威;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严格遵守法定正当程序;司法的亲历性与判断性;维护司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这是司法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二是确保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相似文献   

20.
《民主与法制》2013,(14):24-25
1.社会环境是公正司法的充分条件 毋庸讳言,现实中多有不利于公正司法的社会现象,如有人依然喜欢权力凌驾法律,用人治干扰法治;某些地方和部门利用在经济、组织、机构设置等方面可以制约司法机关的条件,对司法活动横加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