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环境犯罪刑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问题逐步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环境保护成为了世界的主题。鉴于我国环境保护的现实需要,1997年《刑法》设专节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环境刑法,在环保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新的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现有的环境犯罪立法逐渐暴露出其不足之处,如何运用刑法武器来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从我国的环境刑罚现状及存在的缺陷出发,对国外环境刑法进行借鉴,完善我国环境刑罚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关于环境犯罪的规定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 1997年修订的刑法在第 6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专节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这是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一大突破 ,但由于其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许多学者纷纷发表了相关见解。最近 ,最高人民法院连续颁布了一些和“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有关的司法解释 ,但仍然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一 我国刑法关于环境犯罪的规定过多地注重了财产、人身的损害 ,忽视了对生态的破坏。刑法 338条规定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与 339条第 2款的“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均规定了“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严…  相似文献   

3.
环境犯罪     
从防止公害到自觉保护环境,日本制定了种种的法律。在环境犯罪的对策上,已经完成了“从公害犯罪对策到环境保护对策”的转变。应当立足于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双方,来理解环境犯罪的保护法益。按照环境破坏的样态,环境犯罪的罪质与环境犯罪构成要件的情形是变化的。对于环境犯罪而言,“行政从属性”的概念虽并非是必须的,却是有益的。对于实施了环境犯罪的法人,对其执行罚金刑致使法人破产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4.
劫持人质罪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恐怖主义罪行的一种表现,该罪严重侵犯国际人权法所保护的基本人权,同时危害国际社会的安全,破坏国际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因此,明确劫持人质罪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研究劫持人质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以及与国际刑法中其他犯罪的区别,有助于准确的识别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从而更加有利地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  相似文献   

5.
生态破坏行为作为《环境保护法》新增的约束对象,旨在预防不当的开发利用行为对生态的破坏,减少破坏行为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权益的损害。而生态破坏造成侵权的法律适用问题,《环境保护法》指向了《侵权责任法》,但并未指明具体的章节条款,《侵权责任法》中关于环境侵权的内容仅规定了环境污染侵权的责任及归责原则。环境保护法对生态破坏的侵权责任认定都寄希望于侵权法,但是直接导致生态破坏的归责原则法律适用不清的问题产生。对此,依据现有的法律及其立法目的分析生态破坏的适用归责原则,通过对生态破坏的特性、受害人求偿的高效性、司法实践的可操作性、环境保护要求等方面分析,综合对比无过错责任原则及过错原则的适用条件来看,应当将其纳入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现,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也日益增加,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民事、行政、刑事等方面加大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特别是1997年刑法典,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相似文献   

7.
基于各种目的、专门为他人提供有偿发帖删帖服务,在网络上进行造势的行业——"网络水军"群体当中,大学生群体既是参与者、生力军,又是受害者。文章对大学生网络水军群体的行为从民事、行政、刑事三种法律关系理论的视角进行法律分析:基于民事法律关系视角,网络水军行为涉及民事侵权的表现、构成要件分析以及司法实践难题;基于行政法律关系视角,网络空间治理对象的网络水军行为的违法性、行政主体负有的职责、规制行为的行政法治化问题值得重视;基于刑事法律关系视角分析,损害商品信誉罪、商品声誉罪、寻衅滋事罪、非法经营罪和破坏生产经营罪的司法解释问题是重要难点。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社会生产中最重要的物质资料,它所提供的给养决定了人类生命体的存在与延续,因而保护土地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但庞大人口对有限土地的需求近似于无限,在供需矛盾严重不平衡的刺激下,对土地的破坏日趋严重,其破坏领域主要表现于对农用地的非法占有。面对这一违法情状,必须运用法律机制来防控和规制,实践中证明民事和行政手段略显单薄,需要启动刑法惩治这种严重危害土地资源的行为,作为刑法惩治破坏土地资源个罪之一的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它的作用发挥将有效表现刑法对土地的独特呵护。  相似文献   

9.
破坏生产经营罪本身的构成要件含糊不明,加之为顺应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使法律适应客观形式的发展,1997年刑法将破坏集体生产罪修改为破坏生产经营罪,并对之进行体系结构归属调整。但也为此使刑法学者对破坏生产经营罪产生诸多争议。如此罪侵犯的客体是单一客体,还是复杂客体。特别是此罪容易与其他相关犯罪混淆,给司法实践带来不便。通过重新界定生产经营的内涵、犯罪的目的等,对其进行合理的限制解释,并将其与一些极易混淆的犯罪加以比较,进一步明确此罪。  相似文献   

10.
农业环境保护是整个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尚无国家级的专门的农业环境保护立法,有必要对农业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在构筑农业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体系时应注意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外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法律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尽管各国在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立法上存在一些差异,但普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日益宽泛,刑罚日趋严厉的发展趋势,而我国知识产权犯罪的“入罪门槛”过高,对知识产权犯罪的惩罚措施呈现出明显的轻刑化趋势,似乎是不符合知识产权刑法规制的强保护政策,因而如何看待我国刑法关于知识产权犯罪“入罪门槛”的规定以及我国刑法中的相关法律制度,就成为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受到全球高度重视的海洋环境保护问题为海商法提供了观念更新、制度创新的推动力。环境时代的海商法在法律生态化理念的引领下,更新立法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观指导海商法律制度开拓创新:建立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律机制;规定严格的船舶登记制度,责成方便旗船的船籍国对其油轮造成的污染损害承担国家责任;重视船舶立法;加强船员立法、提高船员的素质;将保护海洋环境列为21世纪海难救助法的立法宗旨。  相似文献   

13.
妨害公务罪的危害本质在于干扰和破坏公务行为,执法人员是否具有公务员或事业编制的身份不能完全阻断本罪的适用,而应结合执法人员的职权、职责、执法名义等予以综合考虑,将非编人员纳入本罪的保护范围具有法理依据及现实基础。在把握公务执行保障与公务行为合法性的平衡中合理对待执法瑕疵,有利于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立足于目前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即污染环境罪的既遂形态,深入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对"严重污染环境"这一构成要件的理解,分析结果犯、危险犯和行为犯的理论构造,并结合现有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的需求,否定本罪为结果犯和危险犯的结论,肯定污染环境罪是行为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环保工作由于政府的重视而逐渐进入了法制的轨道,大量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但目前仍存在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问题,这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适应惩治环境犯罪的需要,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作为新增罪名被写入97刑法中。目前法学界对该罪仍存争议,从犯罪构成要件入手对本罪主、客观要件作一些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侵害环境公益的现象时有发生,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环境公益诉讼是保护公民的环境权,维护社会公益的重要途径,而在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中却没有确立这一制度,很多环境损害问题无法得到法律救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呼声越来越高,通过修改《环境保护法》确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破坏界桩、界碑罪是刑法典中的一个重要罪名。文章围绕破坏界桩、界碑罪的犯罪对象、客观方面、罪与非罪的界限、此罪与彼罪的区分、罪数形态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海洋环境保护法》为中心的海洋生态保护法律体系,但其体系建设尚存在不完整、不科学的问题和缺陷。构建海洋生态保护法律保障体系,从法律框架体系上,应当制定以《海洋环境保护基本法》为龙头,以资源节约、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为分支的完整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农业环境资源保护立法的健全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立法留下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烙印 ,健全和完善立法不仅必要 ,而且十分迫切。农业环境保护法应当确立正确的农业环境资源保护的基本法律原则 ,完善农业环境资源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措施 ,完善农业环境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20.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是指违反环境资源保护法规,污染环境、破坏矿产、森林、野生珍贵动植物资源的行为。环境犯罪,伴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愈演愈烈,其潜在的社会危害性,不断侵蚀和抵消着改革的业绩和成果。它不仅对人类赖以依存的环境本身造成污染和破坏,而且吞噬着国家、集体和人民的财产,危及着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刑法以其严厉性起着最后的限阀作用,今年我国修订后的新刑法在原来基础上,增加补充规定了有关环境犯罪的内容,为惩治破坏环境犯罪的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拟在分析环境犯罪的特征和国内外关于环境立法的基础上,初步提出关于我国环境犯罪的预防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