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丰硕的历史成果,对其进行考察和分析,对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即: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条件,对中国现实国情和革命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基础,回应时代关切、解决时代命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需要,建立并完善自身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向成熟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2.
肖剑秋 《学理论》2009,(21):24-25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起步于近代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具有艰难曲折的特点。了解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可以从历史、价值、现实三个维度来把握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石,准确把握实践主题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应努力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一历史规律,在实践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与"实质"的内在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的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揭示其"实质",只有内生性"方法"才能真正表现其"实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内在本源方法"具有基本的"自足性",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及理论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范畴,在其内部可以得到根本和合理的理解、阐释和建构;另一方面,可以借鉴马克思主义之外的方法作为必要的辅助和补充.将方法抽象多元化,就忽视、回避或游离了"实质"问题,绝对地拒斥外源方法,就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和思想进程的"实质"线性化和单质化了.研究的"方法"只是副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才是研究的正题,"方法"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单一和贫乏,而在于是否科学和彻底地揭示"实质",这需要在研究过程中自觉地理解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和"实质"的内在性关系,对中国各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系统梳理和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有利于我们更加科学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为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更加璀璨夺目的未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这些基本经验启示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准确把握我国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基础;建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互动的有效机制,找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切入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路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着眼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8,(11)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社会建设做了诸多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从历史、现实和价值三个维度对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进行解读,可以得出: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继承和深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其价值取向。由此,可以更加清晰而深刻地认识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当代意义和价值取向,从而有助于从总体上更好地把握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7.
地域性的民族史向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转化既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所揭示的客观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际遇和现实境遇。以世界历史眼光来审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所蕴含的理论逻辑和历史价值,是关乎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中国参与推进世界历史进程自觉性,开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场域中的真理之路的重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机制是由理论前提、现实基础和实现主体这三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要素构成.其中,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中国国情条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主体.三者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实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征的中国化表现。无论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还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活动来看,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实践精神取向,即从本体的层面看,它以"感性世界"为其对象取向;从人学层面看,它以"以人为本"为其价值取向;从历史的角度看,它追求"科学发展"的进步取向。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及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与把握,探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契合之处,把握在坚持中发展与在发展中坚持的实质。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推进马克思主义要求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结合我国国情与时代特征、结合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还需要关注民生。  相似文献   

11.
当今国际国内社会一个重要议题是如何通过公共政策实现社会公正。当代中国社会公正观可以理解为以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为核心,不同程度地融合了儒家社群主义、中国现实价值取向和现代社会理念等因素的组合式公正观。在政治系统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实现组合式公正观的政策路径是通过在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反馈等各个环节,追求实质公正和程序公正的双重目标,最终达到政策效果。以此种方式考察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可以得出我国现行住房保障政策在同时实现外部公正和内部公正的双重目标上,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其政治参与思想博大精深。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位一体的时间向度和价值向度阐释和论述了宏观广义的政治参与理念,并预见和设想了未来理想社会政治参与的实践与框架,构筑起一个较为完整的政治参与思想体系。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参与思想有助于克服当代政治参与在认知和实践上存在的误区或矛盾,也为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指明了根本价值取向和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3.
杨芳 《理论探讨》2008,2(3):137-139
公共政策学与哲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哲学是公共政策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并规定着其价值方向.公共政策学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公共政策过程实质是政策主体和客体在实践基础上的适应过程;公共政策必须坚持公正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王青 《理论探索》2011,(6):12-16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不是随意的理论创造,而是有着明确价值取向的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本质特征在于其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和现实的人文关怀。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视野;无产阶级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然议题;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相统一的根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阶段划分的思想包含着深刻的方法论意蕴.依照新旧社会的不同联系定位未来社会,把经济成熟程度的差异作为划分社会阶段的根本标准,从社会运动的规律性出发把握历史发展各个阶段的现实合理性,这些科学的思想方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基石中的核心要素,是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指针.  相似文献   

16.
学界普遍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就是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以中国化形式,使马克思主义能够以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出场"。上述理解在一定意义上并未能充分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定位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应主要不是提供形式或话语的支撑,而更多地是它作为基本国情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它所具有的"方法论"层面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经验性"质料"。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文化之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内容而非形式上,体现在它对于社会现实的影响并进而影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展开,这种现实层面的影响并非是"博物馆学"的象征意义与直接话语表达形式的供给功能。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要求我们必须居安思危,一方面用发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另一方面,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去破解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难题,解决当代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归根到底在于坚持制度创新与以人为本。制度创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动力,以人为本是目标和价值取向,制度创新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制度创新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张秀勤 《学理论》2012,(20):1-3
虽然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个崭新概念,但从历史维度来看,它是随着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进程而逐渐生成的,具有丰富的历史实践经验和思想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取向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共同愿景。学习科学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实践指向。从历史维度、价值取向以及实践指向三个维度解读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90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且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实践要求,以一系列新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范式的转变.深入探索和挖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逻辑,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