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各地进行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之际,在事关领导干部进退留转的关键时期,一些领导干部表现出"官本位"、"浮躁""攀比"等不良心态;这些不良心态既不利于领导干部个人的发展,也不利于党和国家事业的长治久安。领导干部只有具有良好的从政心态,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12)
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深水期、攻坚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社会结构不断调整,利益格局分化重组,社会心态失衡现象突出,出现了浮躁、焦虑、弱势心理、不公平感、信任缺失、喧嚣和仇富仇官等心态。究其原因有体制机制、文化和大众自身方面的因素,应该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以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底线心态发轫于经管领域,是描述员工关注某项重要事项而忽视其他竞争性事项的一元思维。在公共管理领域讨论底线心态,是为了解释基层公务员在工作中“左支右绌”的行为困境。基层公务员的底线心态具备灵活性特征,据此提出可能的测量方式,并从底线心态的形成机制和影响效应两个方面来揭示其过程。关于形成机制,可分制度、组织、个体三个层面讨论。其中,目标设定、感知问责、上级底线心态、关注自我利益、社会善念以及情绪耗竭等因素对基层公务员的底线心态产生影响;关于影响效应,根据管理效益和社会伦理两个维度,将基层公务员的组织行为划分为四种类型,由此深入阐述不同要素的底线心态对基层公务员不同类型的组织行为的影响。基层公务员底线心态研究能够促进相关理论发展,值得公共管理学者和实践者重视。  相似文献   

4.
李娟  张新霞 《学理论》2012,(11):59-60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良好的生存心态直接关系到他们力量的充分发挥。新生代农民工良好社会心态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企业的付出、社会的关注,还需要农民工个人的自我调试和努力。只有各方的持久努力并形成合力,才能使新生代农民工拥有良好的社会心态,从而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政治心态即政治心理态度,是他们在一段时间内政治取向方面的认知、情感、评价和动机,对其政治倾向和政治行为起着支配作用.因此,对大学生政治心态的研究对我国政治的和谐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及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大连市主要高校的本科生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当代大学生政治心态的现状展开调查,分析得出当代大学生政治心态主流是积极的,但也有部分学生在某些方面持消极的政治心态,呈现双重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薛良达 《求知》2009,(6):23-24
企业廉洁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日益成为企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中国石化天津石油分公司在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进程中,积极探索和实践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以廉洁文化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以廉洁文化规范经营管理.以廉洁文化引导员工生活,促进了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胡旭颖 《学理论》2012,(22):92-93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心态对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社会心态状况直接影响到社会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稳定,进而影响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因此,必须正确认识社会心态的内涵及其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清醒认识目前社会心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培养良好的社会心态,促进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心态是社会运动和社会事件的重要基础,更是历史变迁的重要条件。农民的社会心态直接影响农民对城市建设的态度,影响农民向市民的转变。课题组以了解城市群建设背景下农民的社会心态为目的。利用访谈法对长株潭地区某县三个镇六个村的部分村民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农民的社会心态并不利于城市建设,需要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的社会心态培育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通过应用马克思主义升华对新时代社会心态的理解;立足于马克思主义阐释新时代社会心态对个人发展的意义;树立典型,营造培育新时代社会心态的课堂氛围;知行合一,通过社会调查与实践等途径提升培育新时代社会心态的效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旧企业体制的坚冰已经打破,新的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企业管理方和员工的心态也因此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在职工方一方面期盼可不拘一格充分施展身手、实现人生价值的现代企业制度,另一方面对安逸、稳定的旧的企业格局怀有挥之不去的情结。在企业管理方,既享用着现代人才流动机制使企业得以荟萃精英,得以发展的种种优越,又困顿于如何留住人才,保护企业可贵的人才资源。前者其实是解决职工对于企业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23)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我国独生子女的增多,在我国大学生的身上发生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其中,浮躁的社会心态就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通病。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发展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发展。所以,我们的国家、社会、学校都应该重点关注这一现象,从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面入手控制、解决这一现象。保证当代大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和谐发展,使他们能够担负起祖国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原宝鸡石油机械厂)创建于1937年,1953年划转石油系统,2002年通过企业改制成立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我国陆地石油钻机、F系列泥浆泵和重要场合用途钢丝绳研发制造龙头企业。公司现有员工8260名,拥有各类设备4300余台(套),总资产67.6亿元,年销售收入60亿元以上,出口创汇2亿美元以上。宝  相似文献   

13.
激励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管理者充分掌握激励艺术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领导可通过激励艺术的应用,全面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员工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利润,从而使企业生产效力得到明显提高。因此,企业管理者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的内涵、意义、应用原则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4,(26)
石油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是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企业基层党组织是国民经济行业中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如何加强和改进石油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是石油企业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做到: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建设、发挥基层共产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健全党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创新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方法,丰富党建工作形式。  相似文献   

15.
石油企业是国家重要的资产,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管理体制和技术创新的主导因素。通过对石油企业人才培训现状分析,提出创新石油企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对策如下:将培训理念提升到战略高度;建立企业人才培训激励机制;创新培训方法,深化培训教学改革;加强石油企业与石油高校合作;加强培训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培育新生代农民工良好社会心态,是当前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又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客观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心态失衡的成因与社会影响,积极营造优化社会心态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在强调 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时指出:“要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坚持讲真话、报实情,力戒浮躁浮夸。”浮躁,是对近年来干部队伍中出现的飘浮作风和急躁心态的集中概括。浮躁的产生和蔓延,不仅滋长干部队伍中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追名逐利的歪风,而且严重损坏干群关系,贻误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我们必须十分重视浮躁的危害性,着力纠正在一部分干部和党员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02,(26)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无论是汽车企业、新闻媒体、消费者甚至部分政府部门,由于对入世的相关政策不甚了解,普遍存在一种“观望心态”。而我国入世好比是发令枪响,运动员无论准备与否都要立刻起跑,此时国内汽车业的应对措施显得比较混乱,由“观望心态”逐渐演变为“浮躁症”。有识之士对此提出批判,呼吁与汽车产业相关的社会各方化“浮躁”为“冷静”,从中国汽车业甚至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主动适应未来汽车业的发展趋势,从容应对冲击和挑战。 人们期待着中国汽车业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9.
张莉 《理论导刊》2012,(6):18-20
培育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培育健康积极的社会心态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对当前我国社会心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健康积极社会心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36)
社会心态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社会心态能促进国家和社会的良性发展,而消极的社会心态会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心态主流是积极的,但部分大学生中还存在着一些消极的社会心态。认识当前大学生消极心态的表现,分析其原因,思考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路径,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