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出了《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是指导我们科学发展、推动跨越、同步小康的有力武器,开启了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改革同安顺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安顺人民素有改革创新精神,黔中之地历来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1978年,作为农村改革的第一乡——关岭顶云就实行"定产到组"、"包产到户",与安徽凤阳小岗村并称"北凤阳、南顶云",成为新中国  相似文献   

2.
《廉政瞭望》2020,(5):13-13
贾樟柯第一次去柏林电影节是1998年。那年,他带着处女作《小武》在论坛单元首映,一举成名。2020年,贾樟柯带着新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和4K修复版《小武》再一次来到柏林,参加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对于疫情,贾樟柯说":我觉得这个时候电影应该存在,电影和人民一起存在着。"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9,(1)
<正>我的《实践》情缘作为党校人,我对《实践》杂志有一份亲近感。《实践》陪伴了我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历程,促进并见证了我的成长。1990年,我第一次在《实践》刊发的稿子《从"模范窗口"看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实质》被评为"全国省级政治理论刊物优秀文章奖",同时还被权威核心期刊《科学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9,(1)
<正>我的《实践》情缘内蒙古党校副校长、教授安静赜作为党校人,我对《实践》杂志有一份亲近感。《实践》陪伴了我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历程,促进并见证了我的成长。1990年,我第一次在《实践》刊发的稿子《从"模范窗口"看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实质》被评为"全国省级政治理论刊物优秀文章奖",同时还被权威核心期  相似文献   

5.
正1965年1月9日,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斯诺。斯诺说,不久前他在日内瓦参加了一次"北京问题专家"的学术会议,其中辩论的一个问题是,《矛盾论》是不是对马列主义作出了新的贡献。毛泽东接过话头回答:"其实,《矛盾论》不如《实践论》好。《实践论》是讲认识过程,说明人的认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又向什么地方去。"不久,他甚至极而言之地说:"我只有一篇好的——《实  相似文献   

6.
凤凰印象     
正曾经两次去凤凰古城,一次是2011年夏天,我随固原市作家代表团去湖南考察,去了凤凰,尽情感受了千百万读者梦里的边城风月。一次是2013年秋天,去凤凰参加一个期刊业务培训班,白天大多时间在听课,晚上便去夜色中的凤凰古城漫游,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边,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凤凰因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而闻名于世,从《边城》到《从文自传》再到《湘行散记》,沈从文以散淡而  相似文献   

7.
正合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的内心久久难以平静,坚毅勇敢、质朴纯真、好学深思的青年习近平形象一次又一次震撼了我的心灵。"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艰苦、插队时间最长",贫瘠的黄土高原,梁家河七年的艰苦岁月,将一个也曾"迷惘、彷徨"的十五岁少年历练成了一个"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的"好后生"。十五岁的习近平带着"黑帮  相似文献   

8.
<正>我1922年出生于陕西乾县梁村镇,父母都是农民。1938年,我考入省立邠州师范学校。师范学生投身黄埔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老师们带队,我们走上街头巷尾游行,高呼"停止内战,团结工农,一致对外"的口号,高唱《松花江上》《上前线》《义勇军进行曲》。大家群情激昂,我也有了参军报国的想法。1940年年初,我在报纸上看到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招生,便要去投考。范校长不同意,说我还没毕业;家里亲戚也不同意,因为我是独子,当时农村的观念,独子要是没了就相当于绝后了。但是我一定要去,校长和教史地的文老师都被我感动了。校长还说,我要是考上走  相似文献   

9.
<正>2008年,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在中央电视台首播期间,我的心情总是随着剧情跌宕起伏。作为一个特殊观众,我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剧中那个"白天讲《醉翁亭记》,晚上飞檐走壁"的地下党员王一民,是根据我的父亲李维民在哈尔滨从事地下斗争的经历创作的,而"王一民"是父亲诸多化名中的一个。前些年,我经常去哈尔滨、吉林等地,根据父亲当年的口述,到他生  相似文献   

10.
李天扬在1月6日的《中国青年报》上发表文章说,这几天,我一直在思量着"人多的地方不要去"这句话。我问了自己两个问题:其一,如果有朋友邀请我去外滩跨年,我会不会去?答案很肯定,不会!人到中年的我,是无论如何不会去凑这个热闹的。其二,如果我的孩子要去外滩跨年,我会不会阻拦?答案也很肯定,不会。原因很简单,我无法做到让他永远不去"人多的地方"。如果我们的孩子,见  相似文献   

11.
正"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1987年,当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由中国走向世界乐坛时,不到17岁的我从粤西来到花城广州,走进小平同志题写校名的中山医科大学,开始漫漫的医学之路,人生梦想的种子悄然生根、发芽、成长。  相似文献   

12.
正"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不怕雨,不怕风,包后路,出奇兵,今天攻下来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座城,叫鬼子顾西不顾东,叫鬼子军力不集中。"伴随这首铿锵有力、雄壮豪迈的抗战歌曲《到敌人后方去》,当年我太行山区和冀中平原的抗日军民靠着一个个出其不意的"到敌人后方去"的果敢行动,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一次,我冀中军区  相似文献   

13.
天路忠魂     
《江淮》2010,(7)
<正>最近,一部名叫《雪域天路》的电视剧,重新勾起了我对青藏高原的思念与回忆。演员刘威塑造的"天路之父"慕生忠的形象,生动感人,也了却了我多年来一直想多了解慕将军生平的夙愿。同时,这也让我更加怀念慕将军和我两次赴藏曾经接触过的那些修筑天路的人。20多年前,我和朋友骑单车游历祖国西部,最后一站是由青藏公路去拉萨。  相似文献   

14.
<正>尽管岁月流逝,韶华不再,但每当想起那些可爱可敬的上海支青,我周身的血液就会沸腾起来。是他们,给我的成长带来了美好的回忆;是他们,激起了我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更是他们,深深影响着我的一生。1963年至1966年,上海支青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知识青年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十万支青大军浩浩荡荡挺进新疆,其中六万支青在《送给你一束沙枣花》的欢乐歌声中分批落脚于塔里木河两岸。  相似文献   

15.
<正>安徽科技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50年的"凤阳农校"、历经"凤阳农专""皖北农学院""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等变迁。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名校"的发展战略,紧密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对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突出"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突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着力打造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作为全省唯一一所在县城办学的本科高校,新世纪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及教育厅的关心支持下,通过迎接三次教学评估(合格评估、水平评估、审核评估),学校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  相似文献   

16.
凤阳凤画     
全国各类画种中,单就民间美术而言,可谓名目繁多,不计其数。然而,要说凤凰画,我省凤阳县的“凤阳凤画”可谓独树一帜。凤阳凤画起源于明代初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一朵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奇葩。《凤阳府志》记载,皖北有“三绝”,“凤阳凤画,灵璧灵判,天长天官司”。凤阳凤画画法上有个严谨的模式,画者绘制时默诵口诀:蛇头、龟背、九尾、十八翅、鹰嘴、鸡爪、如意冠。如有偏离或某处不到位,都不够格称为正宗凤阳凤画。(九尾十八翅,又寓意当时凤阳府管辖九州十八县)此外,凤阳凤画有三种表现手法。一是墨凤——全身以黑墨浓淡  相似文献   

17.
家报     
<正>"家报",顾名思义就是"家庭报纸"。我第一次听说"家报"是在三年前,感觉很奇特。三年来,一直想看一看,"家报"到底是什么样。今年三月初,终于如愿以偿。这份《家报》也许是青海省唯一的一份家庭办的报纸,全国也不多见。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份《家报》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好得多、丰富得多、正规得多。这份2017年1月20日出版的《家报》是他家的第30期,20个版面,全是彩色印刷,报头两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15,(12)
<正>一第一次知道"寻乌"这个地名,是在2011年11月21日。这一天,我看到发表在《学习时报》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谈谈调查研究》,作者习近平。这篇文章是他不久前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的全文。在这篇文章中,习近平用130字的篇幅提到了江西寻乌县:"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  相似文献   

19.
获奖背后     
正前不久,我突然接到一个熟悉的电话:"你发表在《当代贵州》的文章获奖了,证书和奖金已寄你单位……"原来,2014年4月,我采写老支书杨国武的稿件《老支书的最后一次会议》几经编辑老师修改后,刊发在《当代贵州》2014年第19期上。后来,经过编辑老师的推荐,文章又被评为2014年度贵州省"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优秀新闻作品一等奖。这是一次意外之喜,其实,我更享受采写过程中的精彩,更在意与编辑之间的交流,也更喜欢品读《当代贵州》的人物报道,从中汲取灵  相似文献   

20.
<正>我是一名"80后",2005年在七台河矿区供电一线光荣加入了党组织。工作之余,我还帮党支部做一些党课学习、板报宣传工作,其中许多内容都是从《党的生活》上撷取的。就这样,我和《党的生活》成了好朋友。2006年3月,我看到《党的生活》刊登了"小王在争取入党道路上系列"探讨话题,当期的主题是"小王是否可以参与竞选村委会副主任"。我有感而发,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寄给《党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