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具有重大意义:既是对县委执政态度和决心的考验,也是对执政能力和水平的考验;既可实现县委决策方式转变,也能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既是党内民主的深化,也是社会民主政治的深化;既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惩防体系建设的需要。实施好"四聚工程":聚力"一主三高",做好"推开"工作;聚合"一台三网",做好"推动"工作;聚焦"一点三建",做好"推新"工作;聚集"一规三权",做好"推进"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强化"四力":着力完善制度;全力实施公开;强力推进监督;给力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以来,农二师中联客运公司开展了女职工"建功创业"劳动竞赛活动。此活动以班组为单位,以"比服务,看质量;比成本,看降耗;比诚信,看效益;比制度,看管理;比安全,看责任"的"五比五看"活动为主要内容,每季度评选出1个"女职工优胜班组"和2名"女职工先锋岗个人",年度评选1个"巾帼文明示范岗"和2名"巾帼岗位明星"。通过开展"五比五看"活动,有效地加强了班组建  相似文献   

3.
创先争优     
<正>平谷区委为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在党员中积极倡导破"四小"(思想上破除"小算计"、作风上破除"小裹脚"、精神上破除"小老人"、行动上破除"小肚量")、立"四大"(立足"学",大兴学习之风;围绕"创",大兴创新之风;落实"干",大兴实干之风;保持"廉",大兴廉洁之风)。此举,有效加强了党员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4.
做个老实人     
<正>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吃亏"同"老实人"联系在一起。譬如,在选人用人上就流传着这样的民谚:"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从表  相似文献   

5.
拷问婚姻     
正婚姻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主题。千百年来,大多数人们在婚姻生活的长河中随波逐流,却也有一些人反复追问,婚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于是就有了那些耳熟能详的理论,诸如有人要进去有人想出来的"围城"论;爱情的"坟墓"论;男女甚至于双方家庭间交易的"契约"论;满足性生活的"合法"论;传宗接代的"繁衍"论;家庭权利与义务的"规定"论等。这正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仁者见仁、  相似文献   

6.
法治是成都治蓉兴蓉的必由之路。文章认为成都厉行法治的重点是倡导全民守法,打造成都"信仰型"法治;加强科学立法,打造成都"特色型"法治;严格依法行政,打造成都"阳光型"法治;切实公正司法,打造成都"公正型"法治。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7,(12)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池州注重夯实"建"这个基础,打造党员教育平台;凸显"学"这个重点,补足党员精神之钙;突出"改"这个导向管理,提升党员队伍质量;强化"做"这个关键,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但仍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形式重于实质,与合格党员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等方面的难题。因此,深化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学在深处,在真学、真懂上下功夫;关键在做,做在实处,成为合格党员;核心在改,改出成效;重在"执行",行在前列。  相似文献   

8.
<正>在老百姓眼中,他们是造福者;在干部眼中,他们是担当者;在同事眼中,他们是廉洁者;而在自己眼中,他们的"一切努力只为群众满意"。他们就是今年"七一"前中央组织部表彰的102名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这个坚强群体。"一切努力只为群众满意",蕴含了"谋事要实"的实干观、"创业要实"的担当观、"做人要实"的律己观。四川甘孜县委书记何康林把藏家村寨当成"栖息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新三种人"统战工作机制创新,是由新时期"新三种人"的现状、背景、特征所决定。新时期"新三种人"统战工作机制创新,要健全"新三种人"统战工作目标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导向引领;要创新"新三种人"活动载体机制,努力形成联动效应;要建立"新三种人"统战工作信息化联系机制,实现统战资源共享和工作协作互动;要建立"新三种人"统战工作信息化联系机制,实现统战资源共享和工作协作互动;要建立"新三种人"人力资源开发创新机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充足的人才智慧。  相似文献   

10.
热词     
《廉政瞭望》2014,(4):12-13
<正>处长经济一次,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晶请政府给补贴支持"新生儿出生缺陷筛查"技术时,一名管钱的处长称,"都好,但没钱"。后经上级过问,才得以解决。"这种要想经营好企业,就要"经营"好部门;要想"经营"好部门,必先"经营"好"处长"  相似文献   

11.
西藏高校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05方案"以来,在内容和形式上探索出了富有西藏特点的教学路子。特别是"基础"课在联系西藏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做到:讲好绪论,抓住"基础"课的总纲和灵魂;讲好理想信念,抓住"基础"课的总开关;讲好爱国主义教育,抓住"基础"课的主旋律;讲好民族团结,抓住"基础"课的切入点;讲好和谐理念,抓住"基础"课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陈云一贯右倾"的说法曾一度流传,但从现有史料中并未发现毛泽东说过"陈云一贯右倾"的直接证据;相反,却有毛泽东批评"陈云是右倾机会主义"说法的记载。"陈云一贯右倾"的说法,从反面显现了陈云抵制和矫正"左"倾错误的史实,其客观实践主要包括:坚持按比例发展法则反冒进;面对"大跃进",最早提出降低指标和保证质量的主张;克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消极后果;粉碎"四人帮"以后,遏止新的"大跃进"。陈云敢于抵制和矫正"左"倾错误的动力来源主要包括:"从认识自己错误上求进步";"唯实"矫正"左"倾错误;毛泽东助推陈云的"唯实"观飞跃。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16,(5)
在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黑龙江经济如何发展成为摆在龙江人民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转变理念引领发展新思路,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由注重"黑色"发展转向注重"绿色"发展;由独立发展放眼全球发展。其次,要研判形势,布置发展新格局,发展"精"农业;做好"大"旅游;建构"长"产业链;挖掘"新"能源。同时,还要研判形势布置发展新格局,教会方法培育发展新动能,改变环境营造发展新生态,搭建平台提振发展新气神。  相似文献   

14.
"诚信"从隐含到显现,融合于人们对道德建设的理论思考和社会实践的探索过程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口号通俗,但存在诸多不足;九十年代的"道德失范"促进了理论思考的系统化,催生了新世纪"诚信建设"的凸显,"基本道德规范"出现;十六大提出"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八荣八耻"对范畴进一步提炼;此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进一步完善了理论体系;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诚信建设"的重要地位;十八大提出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正了过去的不足。将"诚信建设"赋予基础性地位,为当前和长远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经济社会"新常态"要求地方普通高校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转型发展道路。攀枝花学院围绕建设"地方高水平特色大学"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实现学校向应用技术大学整体转型,形成"特色、需求、绩效、开放、协调"发展理念:坚持"特色"发展理念,办地方特色大学;坚持"需求"发展理念,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坚持"绩效"发展理念,办朝气蓬勃的大学;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办合作开放的大学;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办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相似文献   

16.
黄毅 《世纪桥》2014,(11):91-92
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通过逐步健全"一把手"管理监督制度、监督权力行使过程和结果,进一步深化"一把手"的教育工作等几方面问题。针对分析"一把手"的监督的薄弱环节,提出加强对"一把手"有效监督机制的六点对策:提高各监督主体的素质;完善监督体制机制;加大"一把手"运行权力的公开透明度;使"一把手"自觉接受监督;完善罢免和岗位轮换制度和建立财产收入申报制度。  相似文献   

17.
信息集萃     
<正>围场县四个"四"举措保证发展党员质量近年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积极推行四个"四"新模式,确保新发展党员质量。"四必谈"——严把入口关。即个人递交入党申请书时必谈;党支部列入重点培养对象前必谈;党支部在吸收为预备党员前必谈;党支部在讨论预备党员转正前必谈。"四公开"——提升公信度。即入党  相似文献   

18.
全面从严治新常态下必须要增强"四个意识",增强"四个意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但要增强"四个意识"需要具备现实的可操作路径,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见诸效果。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增强"四个意识"的根本要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增强"四个意识"的必要条件;从严治吏是增强"四个意识"的关键环节;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是增强"四个意识"的日常工作;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是增强"四个意识"的重要方式;加强制度建设是增强"四个意识"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9.
王彤 《前线》2010,(Z2):19-20
<正>成立社会建设工作机构,积极构建全市社会建设统筹协调新格局;出台"1+4+X"系列文件,初步形成政策体系框架;建立指标体系,开展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管理办法,着力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体系;提出"社会领域党建"新概念,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近年来,北京市委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新格局的要求,紧  相似文献   

20.
城乡关系是经济与社会关系中的重要关系之一,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和不断调整,我国已形成新型城乡关系,其"新"在多方面得到体现:一是由城乡分离与对立向城乡融合转变的新阶段;二是由"城乡分治"向"城乡统筹"转变的新理念;三是由城乡之间"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变的新理论;四是由生产力"低水平"向"较高水平"转变的新条件;五是由"城乡二元化"向"城乡一元化"转变的新制度;六是由"城市片面发展"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