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三角城市间环境合作治理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珠三角在环境治理中存在地域分割、部门分割的问题,跨域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环境合作治理难度大。制约环境治理中政府合作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政府政策规划不协调,综合决策缺位;跨政区环境治理合作缺乏法制基础;生态区的整体性与行政空间的分割性的矛盾;城市间环境管理合作机制不完善等,因此,建立有效的政府合作机制十分必要。政府环境治理合作机制实际上是一套制度体系和规则,这些制度和规则涉及环境管理决策、管理执法、保障等多个环节,是一个整体性的制度安排,需要构建环境管理决策的协作机制、环境管理执法的协作机制、环境协作治理的组织机构、环境协作治理的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
低碳发展已经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跨域治理是破解跨域公共问题的有效方式,已经成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多元主体在跨域治理中的行为就是各方力量的博弈,必须推动区域跨域治理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制约机制建设,以规范和引导治理主体的合作行为,推动区域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3.
公共危机跨域性的增强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区划边界,地方政府作为公共危机治理的主体,府际合作已成为化解公共危机的必然选择。然而,制度性集体行动风险的存在使得府际合作面临碎片化的困境,导致合作关系难以达成、合作治理效果不佳。从交易成本的视角出发,分析公共危机治理中府际合作的现状和困境,并基于降低交易成本以摆脱合作困境的考量,提出搭建府际关系高效协调机制、引入纵向嵌入式治理机制、优化利益均衡机制、健全监督保障机制以保障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更好地推动公共危机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4.
公共治理转型:整体主义复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现代国家建立以来,历经了两次公共治理转型,即公共行政模式与公共管理模式.两种模式所留下的部门化、碎片化直接刺激了整体性公共治理兴起.整体性公共治理重新强调协调与整合,探索提供一体化、快捷公共服务的流程设计,主张将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合并思考和追求统一的解决方案.整体性公共治理理论是对公共管理时期的个体主义思维的反动,复兴了整体主义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区域公共治理组织的兴起缘于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与区域公共管理的需要。国外区域公共治理组织可归纳为科层制、市场化和中间型三种类型,三种模式各有利弊,其实际功效因具体环境而异。成功的区域公共治理组织要解决好合法性、执行力和稳定资金来源三个核心问题。相对而言,科层制模式在不跨省区域治理和外部效应显著的专项区域问题治理中较为适用,而中间型模式在跨省区域治理和综合性区域治理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区域公共治理组织的兴起缘于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与区域公共管理的需要。国外区域公共治理组织可归纳为科层制、市场化和中间型三种类型,三种模式各有利弊,其实际功效因具体环境而异。成功的区域公共治理组织要解决好合法性、执行力和稳定资金来源三个核心问题。相对而言,科层制模式在不跨省区域治理和外部效应显著的专项区域问题治理中较为适用,而中间型模式在跨省区域治理和综合性区域治理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整体性治理是西方国家继新公共管理之后政府改革的新理论,是对新公共管理的修正,整体性治理理论以公众的需要为基础,内容包括重新整合与整体性治理方式,本文对整体性治理的兴起背景、组织基础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指出整体性治理理论以公众为中心,改进了"管理主义"的价值倾向;以整体性为取向,克服了碎片化管理的困境;以综合组织为载体,修正了过度分权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伴随区域公共议题日渐突出,传统的治理模式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公共管理实践,许多公共事务由于涉及不同管辖区,已经超出了单一行政区划的范畴,演变成跨行政区公共服务难题。这一转变在理论脉络上体现为府际关系到区域公共治理的变迁,在治理机制上体现为整体性治理对传统官僚组织模式的完善,在政策演化上体现为从地方政府竞争到寻求合作治理的努力。跨区域公共服务的供给必将经过理论和实践探索,搭建多方合作治理的架构和机制。  相似文献   

9.
灾害具有外溢性、扩散性和跨区域性特点,基于属地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与灾害发展属性不相契合,由此导致灾害管理失灵。整体性治理理论倡导通过合作,解决复杂的公共问题,契合了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重构的现实需求,为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区域协作提供了理论支撑。我国目前防灾减灾救灾区域协作无论在范围上还是程度上均比较有限,防灾减灾救灾各自为政的现象未得到根本性突破。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需要重视区域协作这一重要因素和薄弱环节,通过理念变革、制度创新、模式重塑、组织整合和治理机制整合,实现防灾减灾救灾区域协作的制度化和常态化,推动灾害从属地管理走向整体性治理,以真正提升政府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政府管理体系面临着碎片化的困境,具体表现为条块矛盾突出、部门分割难题,高社会流动对属地化管理体系造成冲击,政府未能有效提供民族公共服务。碎片化治理困境亟需整体性治理范式的出现,从整体性政府理论出发,创新管理机制,推动跨部门整合;转变属地管理观念,加强跨地域联动管理;促进政府和社会合作,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等,有助于提升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