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近创刊的《广东社会科学》刊登了周毅之、施汉荣的文章:《从香港问题看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文章论述了在一九九七年恢复行使对香港地区的主权以后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实行这种制度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关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它为  相似文献   

3.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邓小平同志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的和平解决香港、台湾问题的科学构想。这一科学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它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又丰富了崭新的内容,为和平统一祖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于新吋期加强和扩大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意义。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绕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战略策略和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原则,“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高度体现了这一原则。它的原则坚定性体现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国家统一上。  相似文献   

4.
中英两国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终于达成了协议,并得到两国政府的批准。为了维护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到一九九七年政权的顺利移交,行使中国对香港的主权,还要依靠香港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依靠扩大统一战线的力量。邓小平同志讲:“我们不是有个口号叫‘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吗?不管各种政治观点,包括骂共产党的人,都要大团结。”  相似文献   

5.
《瞭望》1984,(42)
邓小平同志最近在会见外国朋友和港澳同胞时,曾多次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作了阐述。本刊记者根据他的多次阐述整理成这篇文章。文中着重谈到:“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五十年不变,就是同中国需要五六十年才能实现现代化联系起来考虑的,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允许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行得通的。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说过:“中国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9月27日人民日报社论)这一创造性的具有国际意义的“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理论的重大发展。现在,这一构想,已作为一项重要的国策,并随着举世瞩目的中英解决香港问题的园满实践,而日益显现出它的真理光辉.那末,何谓“一国两制”,其具体方针、政策是什么?采用这一构想的制度的根据何在?这一制度的社会主义国家与法的性质如何?等等,则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就这些方面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7.
中央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以及体现这一构想的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举世瞩目。本刊创刊号发表了周毅之、施汉荣合写的《从香港问题看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文,对“一国两制”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理论根据,作了初步的探讨,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随着形势的发展,人们迫切要求加深对“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认识,进一步弄清其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对“一国两制”构想作深入的理论性探讨,成了摆在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课题。为此,本刊编辑部同《南方经济》编辑部于10月24日在广州联合举行了“一国两制”构想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省市学术界人士近四十人。省委宣传部黄浩副部长参加研讨会并作了讲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曾牧野同志在主持会议的发言中指出,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为实现“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范例。他说,“一国两制”是八十年代出现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中找出现成的答案,因此,要根据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立场、观点,去寻找解决这个新问题的新方法。与会的专家学者分别阐述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分析了香港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现状,结合世界的现实、历史的状况和中国的实际,从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不同角度,探讨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理论根据。我们现在的研究与探讨还是初步的,仅仅是个开端。为了深入开展对香港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理论探讨,本刊将继续为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论坛,欢迎大家踊跃投稿。这里发表的是广东学术界人士在“一国两制”构想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3)
杜林的"世界统一于存在"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主要批判的观点之一。文中恩格斯揭露了杜林二元论的世界观实质,指出其观点对"思维"本质的歪曲,并且阐明了杜林的"存在"是对物质多样性的否认。恩格斯更是从"世界存在"与"世界统一性"两个概念的逻辑关系出发,证明了杜林观点的错误,从而彻底揭示了"世界统一于存在"观点的唯心主义哲学实质。在今天,我们重新整理、分析杜林观点的哲学实质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中国的改革事业,坚持科学的世界观,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陈晓辉 《学理论》2008,(13):20-22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之所以强调这一问题,主要是:  相似文献   

10.
在今年春夏之交发生的风波中,某些新闻媒介出现了错误的舆论导向,这里,除去中央少数领导同志的错误指导外,我们也有必要从新闻界自身去找一找思想根源。事实上,多年来,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冲击下,我国新闻界始终存在着社会主义新闻的党性原则同资产阶级新闻“无党性”思想的根本对立,这一根本对立的实质是四项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根本对立在新闻界的反映。资产阶级新闻观点的表现是多方面的,除了“人民性高于党性”外,我认为,抽掉党性原则谈“客观、公正、真实”的观点,在新闻界影响甚广,迷惑力颇大。在今年春夏之交的动乱中,一些游行  相似文献   

11.
最近,有两位青年朋友(以下简称甲、乙)和我聊天,话题就是“自由”。交谈中得知,他们读过一些萨特的书,谈起来有根有据,这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下面就将我们交谈的主要内容整理出来,或许能给青年同志一些启发。魏:从谈话中,看得出你们都读过萨特的书。能全读得懂吗? 甲、乙:说实话,萨特的书是不太好懂。象《存在与虚无》,很难读下去。但其中他论述“自由”的  相似文献   

12.
让国家回归社会——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家与社会学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简而言之,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整个体系的理论基石,马克思寻找这块基石就是从研究国家社会关系开始的。马克思首先研究国家与法,试图以此来揭开人类社会发展之谜。结果他发现,国家与法的谜底不在国家本身,而在市民社会之中,于是他转向对市民社会的研究。但市民社会的谜底也不在社会  相似文献   

13.
▲六月中下旬,中宣部在上海召开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大家都很关心,你能否介绍一下这次研讨会的主要精神和理论信息? ●这是当前思想理论战线一次很重要的会议.学习、宣传、研究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既是当前思想理论战线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既是思想理论战线的根本任务,也是全党的共同任务.会议主要研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本质特征、武装全党的意义和理论队伍建设.参加会议的三十多名专家、学者,交流了十四大以来理论  相似文献   

14.
甲:在十三大报告中,有一段文字,我每次读到的时候,都感到心情很沉重,又很振奋. 乙:"我们原来的基础很差,过去耽误的时间又太多了,现在还相当落后.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我们面临的挑战是紧迫的严峻的.如果对这种形势缺乏认识,不加快努力,我们国家和民族就可能更加落后,世界上就将没有我们应有的地位.历史决定了我们这一代和下几代中国人,首先是  相似文献   

15.
甲: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因为社会主义这个名词特别动听、美妙,而是因为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中,社会主义是最先进、最具优越性的社会制度.尤其对于中国来说,如果离开社会主义就必然退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绝大多数人当然决不允许这种历史倒退.但是,社会主义制度究竟有哪些优越性,你能否简单明了地说一说?乙: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精辟的概括莫过于《党章》的"总纲"中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一段描述.简单来说,主要是两条:  相似文献   

16.
6月12日上海社联召开了学习、研究、宣传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社会主义若干问题学习纲要”讨论会。高校、党校、社科院、上海科社学会等单位的部分领导、宣传部门负责人,从事社会科学的一些教授、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社联副主席林炳秋、武克全要求与会同志就如何组织好上海地区学习、研究和宣传中宣部的“纲要”展开讨论,出些点子,以期在今后一年的学习中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与会同志认为,1990年5月定稿的这份“纲要”认真吸收了全国各方面的意见,比前几稿写得好。与会者就如何以它为基础,组织好学习和宣传,充分发表了意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保加利亚共产党认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更广泛地吸引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的管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和迫切需要,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转变为“全民国家”的重要条件。为此,就应该在完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同时做到;扩大社会团体的职能,提高社会团体的作用;完善社会原则,将国家机关的某些活动与  相似文献   

18.
吴:上次对话发表后,在读者之中产生了一定的反响,(指本刊上期发表的《西部开发:重工业能膺重任吗》一文——编者。)许多人表示对您的观点很感兴趣。为了进一步活跃思想.更好地促进参政议政工作的开展。我们想就有关西部发展的问题与您做进一步交流。 董:当然可以,我愿意将我的想法表达出来,供读者参考、批评。 吴:上次对话您否定了在西部地区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主流观点,提出了优先发展轻工  相似文献   

19.
《国家统一与分裂之国际法研究——兼论两岸统一过渡期法律框架》一书已于2008年9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系深圳市委党校法学教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台湾研究国家985工程二期台湾研究创新基地成员范宏云博士,本书是作者对其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及博士后研究报告(2006年)进行修改、充实而成。本书“可以说是大陆学术界相关研究中的凤毛麟角,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台湾问题的良好范例”(刘国深序)。国家统一与分裂是一项高度政治化议题,本书力图剥离国家统一和两岸关系的政治层面,是“一部关于国家统一和两岸关系问题的‘纯’法学专著”(曾令良序),同时也可以称得上是国内国际法学界关于国家统一与两岸关系这一敏感领域的开创性研究成果。从国际法学角度研究两岸关系问题,“对台湾问题学术研究的发展来说无疑注入了一道清新的源头活水,对于促进中国完全统一大业的工作来说,则是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径”(刘国深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一国两制”与联邦制和邦联制国家结构模式作了初探。首先从单一制、联邦制与联邦制的内涵与特征入手 ,阐述了其实质与异同 ;其次分析了邦联制与联邦制的结构与功能、选择联邦制的制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 ,回答了它们作为海峡两岸统一模式的不可行性 ;第三阐述了“一国两制”的内涵与实质 ,分析了这一具有复合制某些特征的单一制模式所具有的优点及其可行性 ,论证它是作为中国统一模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