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卢传新 《法制与社会》2011,(36):114-115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群众日益对司法工作表现出关注,并形成大众舆论表达诉求,对司法活动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大众舆论的本质属性和利弊,阐述了和谐社会语境下公诉人应如何处理大众舆论与公诉工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公共舆论的作用有两方面:为国家的合法性统治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基础,是国家合法性的评价标准;大众的观点和看法被政府认识到的一种机制和社会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周安平 《中国法学》2013,(1):160-174
涉诉舆论反映的是大众思维,特别专注于当事人身份信息的对立性,与司法思维发生偏离。涉诉舆论针对的虽然是司法,但发泄的往往是对于社会问题的不满情绪。司法顺从舆论的判决极大地加剧了司法公信力的危机,也势必激发舆论干预司法的热情。基于舆论压力而对法官的处理,增添了法官命运的随机性与偶然性,并因而引导法官将公平让位于摆平。法院应对舆论做法,虽无现实意义,但却深刻地反映了法院面对舆论压迫的艰难处境。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论频频强势干预司法,造成司法权威的流失。尤其在大众关注的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民意的表达,因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颇受关注。为应对网络舆论对司法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把握互联网给司法工作带来的契机,本文将对舆论压力下的司法人员如何保障法律的公正进行阐释,分析司法人员受舆论左右的原因,最后提出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网络舆论介入司法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其影响司法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涉诉舆论反映的是大众思维,司法遵循的是法官的职业思维,两者的思维性质差异迥然。面对具体的案件,涉诉舆论总是对于案情的细节发生兴趣,并因而始终偏离于司法的格式化要求。从近年来典型涉舆案件中可以发现,涉诉舆论的思维具有强烈的对立性质。这种对立性主要集中在关于当事人身份信息  相似文献   

6.
司法案件分为一般案件和疑难案件,一般案件就是直接适用法律规则就能得出可接受性结论的案件,绝大部分案件都是一般案件,都不会进入大众的视野,不会成为社会的焦点,不会聚光为舆论的中心。但是疑难案件不然,疑难案件超出了一般案件的职业性之外,它提出了社会正义和公民权利的普适性问题,而非仅仅是一个法律专业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舆论是道德最主要的约束机制 ,它是指一种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群体对其评判对象的倾向性议论。与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相比 ,舆论无疑更具规律性和可操作性。也就是说 ,其在道德预防犯罪上能具有更大的效用。由于大众的观点不尽一致 ,甚或有严重的对立 ,道德舆论对预防犯罪也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正效应不言而喻 ,负效应就可能促使犯罪的产生。众所周知 ,舆论的力量是极其强大的 ,圣西门称其为“世界的主宰”。要求个人对舆论进行选择和评价相当困难。所以需要对道德舆论导向进行调整 ,使舆论尽可能有利于犯罪预防。因为道德舆论具有多层次性 ,…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播广泛的渗透在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它之所以具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很重要的一点便是由于它的"议程设置"功能。我国的大众传媒是社会主义媒介,不但不否认自己的舆论导向作用,还旗帜鲜明地把引导舆论作为基本任务。那么大众媒介如何利用"议程设置"功能引导舆论呢,本文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个话,用在近期的中国慈善事业上,极为合适。一起郭美美网络炫富事件,将中国红十字会推上了大众舆论的“风口浪尖”。由此引发的信任危机还在持续发酵,越来越多的打着慈善旗号的机构日子变得很难过。中华慈善总会演出发票危机,中国红基会卷入“超声刀”疑案,中国妇基会涉嫌关联交易,而急剧蹿红的中非希望工程“卢美美”事件,把老牌的中国青基会也拉下了信任的浑水。  相似文献   

10.
近日,各界高度关注的李庄“漏罪”案以重庆检察机关的撤诉和最后决定不起诉告一段落。法庭的全程公开庭审,使得媒体的公开报道和舆论的点评成为可能,成为这个备受关注的司法案件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案件进行过程中,律师、检察官、法官和社会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表明法律专业人士和社会大众的法治意识已经得到空前的普及和提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法制建设的成绩是有目共睹、无法抹杀的。  相似文献   

11.
贺琛 《江淮法治》2010,(22):24-24
近日,南京市一所重点中学在家长会上颁布了新校规:学生平时不准看电视.周末在家不准看湖南卫视,建议看中央2、9、10频道;并要求家长协同推行。此则新闻一出,舆论大众皆哗然,尔后责怪校方之举荒谬者有之,批评湖南卫视低俗者有之。应该说,教育领域中传统应试教育之僵化可谓渊源长久,并饱受苛责,致使该中学禁令一经面世就被推至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2.
浅议近年兴起的大众化综艺节目,也有一些低俗化现象,本文分析综艺节目低俗化产生的原因,认为品位、文化与大众并非天然对立,以及大众化的综艺节目应适应当下良好舆论环境这几方面阐述观点,为大众化=低俗化辩驳。  相似文献   

13.
范娇 《中国公证》2012,(1):37-38
在现代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一个行业的社会形象大部分是通过新闻媒体这一大众传播媒介.在一系列的信息传播、舆论扩散及各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下不断累积形成的。这种形象一旦建立.即成为大众观察、评价该行业及其服务的一把标尺,决定着大众对该行业的好恶取舍。公证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行使国家证明职能的法律服务单位。同样生存在复杂的媒介环境中,由于其介入市场经济、社会生活及对外交往的方方面面,与社会公众联系更为紧密。对媒介形象的依赖性也更强。本文就公证行业媒介形象的现状、成因及塑造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希望引起业界关注。  相似文献   

14.
首都女记协第四届好新闻(大众杯)评选活动结束,颁奖活动10月20日在京举行。新化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日报、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等40多家中央和北京市新闻单位的几百名女记者踊跃能加了评选活动,共评出优秀新闻作品(图片、电视新闻)190篇,本刊记者陈秋兰的《拯救北京四合院》和记者球邢五一的《死邢三百天舆论、长官、法官》作品榜上有名。这些作品以女性的眼光看世界,在内容和写作上创造了自己的风格。   本次评选活动得到了大众汔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大力支持。首都女记协第四届好新…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新闻评论使大众得以参政议政,是民情的"传声筒"。而网络舆论在网络新闻评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越来越成为上级管理部门或者政府不可忽视的声音。通过舆论监督,为管理者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网络新闻评论为我国的民主化进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非法集资一般参与者心理分析我国非法集资犯罪一般参与者的心理发展呈现出典型的阶段性特点。2005年以前。参与非法集资的群众多受大众舆论影响,以盲从获利心理居多,主要体现为急功近利、集体盲思、去个性化等心理特点。2005年以后,参与者多具有强烈的投机心理,主要表现为投资行为的盲目性和投机性。如果说前者是普通民众在信息狭窄、投资知识缺乏时采取的被动投资选择的话,后者的投资行为则更多与投资渠道匮乏,妄想一夜暴富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李泓冰 《法庭内外》2011,(10):41-41
最近,这样的事件发生多起:老人倒地无人扶,旁边是一群保持安全距离围观的路人,有人想伸手搀扶,又有人出言阻止……无数人在发问,我们的社会道德怎么了?对社会道德滑坡痛心疾首的人们,立即会将南京彭宇案等案件视为众矢之的。的确,经过舆论不断发酵,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大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彭字案”带来的恐惧感。彭宇案判决书使用了“从常理分析”“更符合实际的做法”“与情理相悖”之类的措辞,来判断彭宇之责。  相似文献   

18.
网络记者如何营造正面舆论强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大众媒体具有巨大而不容忽视的引导舆论、影响受众的传播影响力。其中,网络传播的作用正逐步被人们认识和推广,互联网的巨大影响在于它的广泛运用。经过10年发展,目前,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超过9000万户,仅  相似文献   

19.
李振林 《检察风云》2011,(18):43-43
有人为李昌奎案二审、再审戴上了“媒体审判”的帽子,认为该案再审改判是舆论干预司法的结果,并呼吁司法不能为舆论所左右,应与舆论保持距离。  相似文献   

20.
陈杰 《法制与社会》2012,(3):112-113
近年来,诸多司法案件在网络舆论的强烈关注下,迅速演变成轰动全国的热点诉讼。但是,网络舆论的强势在近几年也渐渐成为左右司法公正的消极力量之一,妨碍司法独立,形成偏颇的“舆论审判”。本文对网络舆论影响司法审判的现象定义为“互联网审判”,并剖析了它的特征,研究了它对我国司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