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论坛》2018,(4):76-84
当下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粗放式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城市发展失衡、社会矛盾凸显等严峻挑战,城市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城市转型是城市发展进程及发展方向的重大变革,是城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结构性转变,是城市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转型。通过转变城市治理模式实现城市转型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包容性城市治理强调城市发展"以人为本"、注重城市均衡发展、强调对多元化、异质性的包容、突出城市发展成果为所有人"共享"。以包容性城市治理推动城市转型,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城市病",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还有助于中国城市应对即将到来的国际化挑战。  相似文献   

2.
张志勇 《学理论》2010,(14):67-68
城市文化是一种特定的群体文化,它的构成要素包括城市精神、城市价值观、城市伦理和城市形象。一个城市要塑造其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要紧紧围绕城市精神、城市价值观、城市伦理和城市形象这些要素来进行。我们可以通过培育城市精神、确立城市特有的价值观、营造独特的城市伦理、建立城市形象识别系统来塑造某一特定城市的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3.
城市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表征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映射城市空间生产与城市权利变迁的逻辑主线,构成城市文化空间与城市文化权利的介质.城市文化空间是城市文化的空间化,城市文化权利是人们享有、参与创造城市文化空间的主体资格、素质与能力.西方城市化过程中,资本积累逻辑诱发城市文化空间与城市文化权利的深层次问题,影响城市正义,约束人的发展,应该引以为戒.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城市文化空间与城市文化权利的问题.要破解这些问题,应以实现人的发展为价值关怀,将直面城市文化正义问题、优化城市文化空间生产、促进城市文化空间共享作为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离不开城市.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中心,是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城市科学就是以城市总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发展的规律、战略和方针,以及城市的规划、布局、管理等的综合性学科. 现代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城市科学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门学科,是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在城市问题研究上的汇合.一般认为,城市科学包括基础科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学等)和应用科学(城市规划学、城市管理学等).它运用有关学科在城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  相似文献   

5.
城市市容管理是地方政府依法对城市的美化、洁化与绿化等进行的管理活动,是城市综合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城市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之一。近年来,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但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包括市容管理在内的城市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制约了城市总体功能的发挥和城市品位的提升。因此,应从政府部门提升城市市容管理工作的战略高度、完善城市市容管理工作机制、加大城市市容管理的力度、架构城市市容综合性管理机构等方面加强城市市容管理,兼以市容管理全员化的倡导,通过合理、有效加强城市市容管理,着力提升城市品位。  相似文献   

6.
城市文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目前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城市文化重视不足导致众多问题出现的现状,对城市文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宏观层、微观层两个层次研究了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与贡献.文章指出,宏观上城市文化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发挥着灵魂作用,微观上城市文化对城市系统中城市居民、城市经济、城市生态之间的协调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经营城市理念要求把城市中可资经营的公共资源如城市土地、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态环境等有形资源以及依附于其上的名称、形象、知名度和城市特色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等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以获取最大收益。经营城市的本质是搭建一个城市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平台,为政府扩大招商范围,使城市公共资源在“阳光下”配置,最大限度地使城市公共资源增值。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没有人文特色的城市是没有生机的城市,也是没有竞争力的城市。人文美是城市美的核心与目标,也是城市立足的资本。一、深刻认识建设人文城市的现实意义1.建设人文城市,是防止"千城一面"、塑造城市特质的必然要求。城市特质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整体风貌和特征的有机凝练,是城市内在素质和文化内涵的集中表达。而城市特质的构成,包含时间、地域和历史人文这三种要素。  相似文献   

9.
目前,深圳为建设国际化城市展开的讨论多集中在国际化城市的经济指标上,诸如将深圳定位为区域性国际城市、高科技国际城市、国际口岸城市等等,这都可以探讨。但是,笔者认为,无论建设何种类型的国际化城市,除了城市特点的定位外,建设国际化城市的一般要求是不可忽视的。城市的法治化就是建设国际化城市不可缺少的要素。实际上,没有城市的法治化,也不可能形成城市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0.
"生态城市"理念是人类生态价值取向的结果,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形式。生态城市的内涵1、生态城市是城市和区域的结合立足于生态系统论,城市是与周围市郊及有关区域紧密相联的开放系统,城市与这些区域之间进行着广泛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循环,保证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城市生态系统与周边地区生态系统在此背景下形成整体,完成着城市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以及文化活动,封闭状态下是无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区域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区域为城市提供能源、粮食、原料与劳动,并容纳城市提供的产品与…  相似文献   

11.
从城乡关系出发把握人类历史,是马克思历史观的重要视角.马克思认为,现代社会的历史就是城市主导农村的历史,就是人类活动以现代城市网络为骨架来展开的历史;考察现代城市,至少要从城市与农村、城市与自然、城市与人口、城市的资本经营性与人民性、城市与城市这五方面的关系来入手.马克思的现代城市思想对当代中国城镇化实践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它提示我们走文明的城镇化道路,走绿色城市的发展道路,走人口与城市协调发展的道路,走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建设道路,走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包容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的城市管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获得了包括“国际花园城市”在内的许多美誉,但与世界先进城市相比、与深圳要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宏伟目标相比,无论在城市管理理念、城市管理体制,还是在城市管理机制、城市管理方式等方面都还存在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态正义,是建构城市社会的基本伦理准则。城市生态正义要求城市社会不同主体既平等地享有、利用生态资源,也公平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城市价值异化、城市权力失衡、市场逻辑至上,是导致城市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强化政府针对城市生态治理的规范引导力,提升市场主体针对城市生态问题的自我控制力,增进民众针对城市生态问题的参与通达力,是建构城市生态正义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智慧城市是在城市化与信息化融合的背景下,围绕改善民生、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关注点,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城市现有信息化的基础,融合先进的城市运营服务理念,建立广泛覆盖和深度互联的城市信息网络,对城市的资源、环境、基础设施、产业等多方面要素进行全面感知并整合构建协同共享的城市信息平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文化品格是根植于城市的历史、体现于城市的现实、引领着城市未来的城市特质.它为城市的综合发展提供价值资源和文化底蕴,同时也从心理层面为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提供动力.塑造西安城市文化品格对于西安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塑造西安城市文化品格主要需加强三方面的工作:明确定位城市形泉、提高市民综合素质、打造城市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6.
慈一 《慈善》2021,(2):28-29
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烟台市是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这些闪亮的城市名片,折射的是烟台特有的城市之美,这样一座美丽城市,慈善事业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城市形象塑造是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城市形象塑造力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反映,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助于提升城市国际形象塑造力。当前我国城市国际形象塑造方面存在着国际化建设的规划力、整合力与推动力不足的现实困境。为此,城市应合理规划城市国际形象概念体系,积极开展城市国际形象塑造行动,协同强化城市国际形象宣传力度,激发城市竞争活力,切实提高城市"软实力"、"硬实力"与"巧实力",进而提升城市国际形象塑造力。  相似文献   

18.
从旅游城市体系、生态环境、城市个性和文化、城市旅游形象、城市旅游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四川9个优秀旅游城市存在的问题,提出四川优秀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9.
秦德君 《党政论坛》2001,(10):26-27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种要素,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必须经历的过程.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肇始于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城市发展史表明,城市发展的模式、形态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有个性的,而不能是单一的.城市的规模、建筑等,是一个城市的"形",而城市的人文素质与人文内涵,则是一个城市的"神"、一个城市的生命、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品位、一个城市的绿色文化原野.  相似文献   

20.
加强城市韧性建设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应对风险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从基础设施、经济、社会、生态四个城市子系统构建城市韧性综合测度指标体系,观测中国五大城市群93个城市2011年至2020年十年的韧性水平,并借助ArcMap可视化分析城市韧性的时空演变规律,依据研究结果提出提升城市韧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城市韧性水平的提升提供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