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马克思主义”(Western Marxism)或“新马克思主义”(Neo-Marxism)是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思潮,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它在当代西方学术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作为一种自称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为方向的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宽阔,几乎涉及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主要领域。它不仅关心纯哲学问题,而且更关注社会政治理论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最初是20年代初期由匈牙利、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共产党人对马列主义的某些观点及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政策及策略提出批评而兴起,继而在20年代中期以后,由西方学者加以理论的展开而逐步成长为一种广泛的世界性思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有特定的内涵,“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有一些基本流派及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某些共同的理论倾向或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当今时代,不论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还是从以资本主体性输出为原则的世界历史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迈进的全球发展新时代,都鲜明地昭示着从主体性向公共性转换的发展趋势。深度把握和反思时代发展趋势,在理论上超越当代哲学关于主体性问题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阐明哲学基础,要求我们构建一种面向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公共性哲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公共性思潮的有益资源、立足新时代发展现实,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公共性哲学建构的立场和原则。建构的基本思路与理论框架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公共性话语的系统挖掘与梳理、马克思主义公共性思想与西方相关公共性思潮的对话比较、基于唯物史观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公共性哲学体系构建,以及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方案的马克思主义公共性哲学阐释等方面。面向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公共性哲学,必将当之无愧地成为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初在西方兴起的一股思潮。他们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出发,对资本主义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无产阶级运动的出路等问题进行了批判和探讨。本文试从整体上来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并从六个方面概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征,以便于吸收和利用其合理的成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4.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初在西方兴起的一股思潮.他们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出发,对资本主义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无产阶级运动的出路等问题进行了批判和探讨.本文试从整体上来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并从六个方面概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征,以便于吸收和利用其合理的成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5.
“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单纯是一个地域性概念,而是一个意识形态概念。它主要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十月革命取得胜利而中西欧革命相继失败的背景下,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产生出来的,要求“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潮。 人们公认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德国哲学家柯尔施、意大利理论家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史人,问世于本世纪二十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蓬勃发展,同时也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过多过分地指责甚至否定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意无意地混同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夸大马克思哲学与恩格斯哲学的差异,甚至把马克思哲学与恩格斯哲学对立起来;重视文本解读轻视现实解读;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研究策略缺乏客观分析.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在坚持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既要吸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成分,也要吸收西方其他哲学流派的合理成分和整个人类文明成果.更为重要的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离不开人类实践的活水源头,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善于从人类实践中发现和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西方社会,非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基本上可以划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与之相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传统哲学的集大成者、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是完备的、开放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代表现代西方哲学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一、现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种解读模式一是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解读模式。以卢卡奇、葛兰西和科尔施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主张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主要反对那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实证论的解读模式,强调  相似文献   

9.
"有机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界定为追求共同福祉,自命为"追求人与自然共同福祉的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持怀疑态度,因此与核心内容为公有制共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根本对立。有机马克思主义指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现代性理论,自诩为"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是"现代性",而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才是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二者毫无共同之处。有机马克思主义信奉唯心主义的过程哲学,以"过程马克思主义"自居,用过程哲学或"有机思维"抹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与马克思主义水火不容。有机马克思主义是非马克思主义、企图取代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粗糙小思潮。  相似文献   

10.
人本学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重要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以及分析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现实的模式。它是当代西方新人本主义思潮与人学化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本文立足于人本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部逻辑,在对其理论基础把握的前提下阐述了它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并指出人本学的马克思主义在根本上已经背离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路线。  相似文献   

11.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层转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贵明 《探索》2004,(5):130-135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层转型的必要性,首先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流话语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话语的发展日益疏离。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理论资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流话语必然地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出现疏离的现象。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学术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也存在严重的疏离。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主义在向全球传播的过程中,因历史条件的变化和与多种理论思潮的交溶过程中形成的多中心的、多家族的分裂对抗与共存的格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影响。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多元理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这二十多年来国际国内出现的深刻的变化。如何应对思想文化的多元化格局,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学术理论界的主导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一个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层转型正是这一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思想界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马克思主义思潮,它跳出以往西方思想学派机械的思维方式,对中国智慧采取开放的态度。有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有着深层次的有机联系,这为它们的交流互动、相互借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五四运动时期"东方文化派""西方文化派"的思潮、学说中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传播的思想奠基作用,目的在于从各种思潮、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契合点中洞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并以此为鉴,促使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更注重与中国文化传统相契合,与中国的实际情况、世界思潮的变化与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当代西方一些思潮也逐渐介绍进来,各种介绍当代西方思潮的译著和论著与日俱增,各种介绍当代西方思潮的课程和讲座也颇受欢迎。这对于我们研究西方文化,推动我国的文化建设有着积极作用。但是,介绍当代西方思潮,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原则,贯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方针,而不是不加分析、批判的“纯客观”介绍,更不是良莠不分,盲目推崇,否则,就会在社会上一部分人当中,特别是一些青年学生当中造成消极的影响。当代西方思潮的出现,绝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而是有极其复杂的社会和历史原因的,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各种基本矛盾,对于我们研究西方社会问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在对当代西方思潮评介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批判地借鉴其中的某些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回答当代西方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种种挑战和诘难,从而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因此,有目的地选择当代西方流行的一些主要思潮,进行准确的介绍,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是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本刊从今年第一期开始,已陆续介绍了当代西方的一些经济思潮(以后还将陆续介绍)。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从本期起,我们将简要介绍一些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当代西方的哲学、文学等方面的思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中明确提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曾发生哲学转向的现象。佩里·安德森通过对"编史工作"与"理论建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剖析,结合"哲学转向"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发展,提出了个人的预言和希望。佩里·安德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论启示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理论与实践、关注领域等方面的研究,汲取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长处,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6.
“新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西方出现的新意识形态,属于激进的小资产阶级思潮。作为一种反资本主义的西方激进批判理论,“新马克思主义”已发展成为一支当代西方左翼的重要力量。它以独特的理论视角、对资本主义文化尖锐的批判,开辟了西方左翼批判的新的理论空间,作出了有意义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内涵及其使用范围在我国理论界还有不尽一致的看法 ,但有一点却是一致的 ,即它正是依靠着“二重化”手法分割、肢解马克思主义而形成派别、渊为思潮的。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里 ,不论是早期的卢卡奇、葛兰西 ,还是后期的萨特、科莱蒂 ,不论是温和的施密特 ,还是偏激的马尔库兹 ,一句话 ,形形色色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目的都在制造马克思主义内部对立、分化的新神话。他们首先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而相继爆发的德、意、奥、匈等国无产阶级革命却无一成功这一特殊的历史困境中 ,主观臆断地推测有一种区别于…  相似文献   

18.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直到我国改革开放后才有所开展。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我国的开展具有偶然性,但在实际上,必然性在强烈地发挥着作用。《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的出版在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我国引发了一场历时多年、扩展到海峡对岸的有关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讨论和论战。因此,系统翻译西方马克思主义原著,彻底弄清楚它的性质,分析它的哲学基础、全面揭示其基本理论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西方马克思主义起源于罗莎·卢森堡的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本质上同属于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阵营。但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未能区分列宁主义和打着列宁主义旗号的"斯大林模式",走向了脱离群众、脱离实践的道路,最终进入了一条死胡同。尤其是对恩格斯的误解,严重限制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深度,使它成为一种脱离实践的空谈。与此相反,走出斯大林模式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开辟了一条通往共产主义的新道路,遗憾的是在理论方面,中国学者始终没有达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度,更不要谈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准确把握了。在这一意义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有助于我们重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助于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在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和传播的理论思潮,它的主要理论目标是资本主义批判,这个目标决定了其理论特质及其历史变迁。本文主张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与资本主义现实之间的关系来解释它的内在张力和理论特色,从而摆脱外在的立场评判,真正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