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保障机制的建构不仅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需要,更是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深入调查研究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新情况、新形势、新问题,充分发挥高校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在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建立健全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保障、物质保障、组织保障、人才保障、教学保障、载体保障、制度保障以及评估保障,破解高校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的难题和困境,增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与世界交流合作的不断加强,我国的文化教育也不断的受到外来观念的冲击。因此如何更好地维护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色,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就显得格外重要。鉴于青年时期不仅是国家观、民族观孕育确立的重要时期,更是走向社会践行民族观的最后阶段,所以对于高校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应是更为紧迫。针对于高校学生的特殊性,本文将更多关注对其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前有关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研究多局限在对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意义、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难点以及对策分析等方面,缺少对于民族团结进步实效性的注目和探究。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效性,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整体考量、系统控制、创新方法、拓展路径、完善理论的同时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要加强中小学突发事件应急教育的保障机制建设,就要把应急教育纳入中小学基础教育计划,提升应急教育质量和实效,提高学生的安全防卫能力,必须完善中小学突发事件应急教育和训练的保障机制,包括思想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设施保障、师资保障等机制。同时应探索建立专门训练中心,作为重要应急教育保障。  相似文献   

5.
新疆高校应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关系,在以往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从文化认同教育人手,使学生明确新疆各民族文化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是在水乳交融和休戚与共中共同发展的,既要热爱本民族文化,更要热爱中华文化和祖国民族大家庭。强化国民教育,使学生明确自己无论属于哪一个民族,首先是中国的公民。任何一个民族的公民都要平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才能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不允许有特权民族和公民的存在。高校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发挥文化认同教育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效果,促进团结和睦的民族关系的建设,维护新疆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族团结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的目的是为了各民族之间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共同致力于社会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往往身兼数职,这导致了许多弊端.为了加强学生工作,应建立稳定的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并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教育资源,是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文化教育的延伸。探索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教育功能,开发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教育内容,进行民族团结、民族文化教育活动,有利于推动学校民族教育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9.
新疆少数民族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赴援疆省市培养计划的实施是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但大量新疆学员的集中培训给高校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上海大学在培训工作中从"以人为本、开放有序、全员育人"的工作理念出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对高校统战工作中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风建设是所有学府生存与发展的永恒母题.对于当下青院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良好的行为规范是营造优良学风的前提与基础。学风建设的重心应从行为规范抓起。进一步优化行为规范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院领导的倡导、学生处的统领、教学系的督促、辅导员的主抓以及任课老师的辅助。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以期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多民族聚居地区,高校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在心理和文化上的显著特征,要求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方式方法。要对存在的主要难点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在人权保护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从历史原因、认识因素以及社会现实三方面分析现阶段人权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构和谐社会的人权保障机制,即建立利益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公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合理的开放性的社会流动机制、建立事前预防和事后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我国民族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发展民族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新时代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深化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是随时应变。我国传统的民族教育专指少数民族教育,而新时代少数民族教育将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一部分。民族教育应该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民族精神教育。因此,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应成为现代中国民族教育,这是理念的时代超越。  相似文献   

16.
中南民族大学积极响应中央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精神,结合民族院校实际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进校园、进社区、进活动、进媒体、进国际.  相似文献   

17.
构建高校党内民主保障机制是推进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当前构建高校党内民主保障机制的问题,认为可以从制度建设、运行程序及意识与作风三方面进行路径探索,以促进高校党内民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历来是我国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点区域,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沿阵地,因此,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政课中贯穿民族团结教育是符合边疆稳定、国家和谐发展的需求。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具有一些不同与其他高校的特点,在思政课中贯穿民族团结教育时,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以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团结教育思想是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团结思想与实践在延安时期就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随着新中国的建设民族团结教育思想不断的得到发展和完善。但新时代民族团结问题又出现了新问题,这对中国政府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而民族问题对国家的稳定、统一和安全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是对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教育思想各个阶段进行分析,并对其实践进行阐述来说明中国民族团结发展的道路曲折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一些影响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事件时有发生。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民族团结教育的任务更加紧迫且必须与时俱进、调整创新,必须在拓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覆盖面、丰富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创新民族团结教育的方法、完善民族团结教育的工作体系等方面切实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