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迎春 《人民论坛》2012,(20):156-157
地方高校就业困难,毕业生比例高、人数多,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应引起此类院校就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地方高校的就业难问题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地方高校自身教育环境局限,毕业生自身的因素以及来自其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地方高校应从关注机制、帮扶机制和预警机制的构建入手来应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
白云浩 《前沿》2013,(8):199-200
独立学院毕业生人数众多,社会关注度较高。在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门路方面,独立学院主要做法有:加强与母体高校合作,共享就业工作资源;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建立长期的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利用学生家长、专业导师和校友提供的就业资源;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指引学生积极创业;帮扶毕业生中的困难群体;引导学生考研、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拓宽升学渠道,实施国际化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误区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四大误区:一是认为当前就业难,自压过大;二是就业中期望值过高,而自身又无信心和实力;三是职业规划进行太迟;四是诚信缺失违约现象严重。对此,高校要转变就业指导观念,引导学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加强自主创业引导,提高其谋业素质,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与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突显。通过对安徽省某三所高校2006、2007、2008三届毕业生的调查分析认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应认真分析其主观与客观方面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启发、借鉴,有针对性地对后续毕业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他们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适应新的就业形势,以便更好地和谐就业。  相似文献   

5.
安敏 《就业与保障》2023,(1):103-105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贵州身处西南一隅,其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国家筑牢脱贫攻坚成果和迈向乡村振兴道路上稳定民心的关键一环,是贵州高校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受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贵州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特点逐渐凸显出来,影响着高校、社会、家庭等各层面,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文章结合当下贵州学生的“慢就业”现状,具体分析学生“慢就业”现象的成因及影响,以期引导学生积极就业、主动就业。  相似文献   

6.
本刊记者 《理论月刊》2008,(1):F0004-F0004
2007年11月上旬湖北省社科联在武昌召开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研讨会"。会议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研讨。与会专家指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应出台推动就业及创业的相关政策,取消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制订和实施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方案,努力培养出既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又具有相应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大学生应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及价值取向,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用人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转变重性别、地域的用人观念,做到人尽其才,量材施用。  相似文献   

7.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就业工作已经引起中央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应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加强就业管理,针对就业市场失灵的原因,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提高就业市场效率;加强就业市场的管理,营造公平的就业秩序。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做好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新就业形态迅速崛起的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发生了改变。高校传统就业质量模型只能体现就业数量,却无法真正体现就业质量。文章围绕新形势下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构建了社会环境、就业单位、培养学校和个体素质这4个一级因素指标,并将其细分为16个二级因子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项因素、因子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建立比较矩阵,计算因素因子的权向量。通过一致性检验,构建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层次模型。以某高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为实例模型进行模糊数学最大隶属度综合评价,以此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  相似文献   

9.
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的产生原因包括毕业生自身的原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和我国立法管制的缺位。我国现阶段有关就业歧视规制的立法缺陷主要表现在立法规制的不足、行政执法的不足和司法规制的不足三个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违背了法律的公平正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核心价值理念。通过立法手段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进行法律规制,是维护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权、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需要。应尽快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并将反就业歧视纳入高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体系中。  相似文献   

10.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的就业管理工作必须更加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就业资源和机会。就业管理中,可以从更新高校毕业生择业工作观念、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载体、对高校毕业生实行分级分类就业管理三方面入手,实现高校就业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提升。  相似文献   

11.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就业新机制为大学生展示才华提供了公平的机遇和宽松的舞台,越来越受到社会用人单位和广大毕业生的理解和认同。但新型的就业办法也在不少毕业生的心中引发强烈的波动,导致种种的心理误区与心理障碍,对顺利择业十分不利。作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如何加强就业心理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参与社会竞争呢?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择业期望值普遍偏高、就业意识严重滞后、对相关就业政策缺乏了解等问题。针对此种情况,必须充分发挥政府、高校、大学生及用人单位等各方面的力量,才能有效调整大学生的择业期望与标准,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3.
杨春郁 《前沿》2006,(2):195-197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究竟是高校近年来的扩招制度引起的人才过剩,还是大学生追求收入高、工作轻松稳定、环境安逸舒适等高择业标准的影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究竟该何去何从?怎样才能更有效的人尽其才,均是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高等院校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正确认识自身条件、适时调整择业期望值,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与人才市场动向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政府也要担当起宏观调控作用。面对复杂的就业形势,能够做到毕业生、高校、政府三方面通力合作协调发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一定会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应用空间不断扩大,其在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促进方面发挥着应有的价值。文章结合当前大数据背景,具体分析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意义。同时,考虑到现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行业选择倾向,提出在大数据背景下,应通过搭建平台、完善体系、精准服务、创新模式等方式,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以更好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以及劳动力市场上供需双方的认知心理特点及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差异造成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马太效应",增加了大学毕业生总体的就业难度,极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应从构建现代化社会流动模式、加大政府宏观调控,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引导劳动力供需双方树立正确观念、引导大学生提高素质能力三个方面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再加之由于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大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要求日益提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企业和社会以及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大学生,高校,企业,政府共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求职择业的不良心态和误区透视及其调适校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中 ,由于社会和个体等原因 ,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种种不良心态 ,陷入就业误区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择业观 ,调适就业心理 ,克服和避免不良心态的干扰 ,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帮助大学生择好业、就好业是高校每个就业指导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当前,存在的问题: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工作不够科学、准确;二是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适应的矛盾突出;三是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有待加强;四是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为此建议:一、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大,国民的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得到不断补充和加强,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大学毕业生要面对愈来愈激烈的社会竞争及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对待就业大学毕业生心理有些什么样的影响,毕业生如何依据自己的价值标准选择职业,如何调适就业心态等,成为影响大学生将来工作与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陆乃麟 《前沿》2010,(10):168-170
当前我国劳动力供远大于求,整体社会就业压力巨大,大学生就业难。在对广西大学的本科毕业生进行"就业影响因素之大学生择业心态和择业意向"无记名问卷抽样调查、统计分析基础上,得出结论:现阶段西部地方高校大学生择业心态和择业意向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高校必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进行信心教育,引导大学生开阔就业视野和转变就业观念,顺利就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