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行政立法后评估是中央和地方优化行政立法质量的重要举措,但对于评估工作的启动环节,法律规定与评估实践将启动权交由行政机关一方独享,严重忽视了公众参与的作用。确立公众对于行政立法后评估的启动权有着现实的实践需要和深刻的理论基础。要在借鉴与参考国外对于公众启动权制度的基础上对行政立法后评估中公众启动权制度予以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行政立法责任在我国法律责任体系中是一块"灰色地带",因而在责任的归结上遇到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甚至出现许多行政立法的不作为,违法行为或不当行为而没有相应的责任追究.行政立法后评估与行政立法责任之间有着彼此互动的关系,行政立法后评估结论会直接影响与制约行政立法责任的认定,同时行政立法责任的归结也会影响行政立法后评估的进行,需要我们对评估的主体、标准、程序等予以重新审视,并使行政立法后评估程序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3.
地方立法评估可以分为立法前评估和立法后评估,基于对地方立法后评估经验的总结和借鉴,可以解析出地方立法前评估的内涵。地方立法前评估的核心特征在于预测性,目标是提高地方立法的科学性。地方立法评估有多种主体模式,同样,通过对地方立法后评估实践的总结,探索出地方立法前评估的主体模式。地方立法前评估应该坚持地方立法机关的主导作用,并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其他主体的参与效果,形成多元化的评估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4.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良法之治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态。为检验立法实效、提升立法质量,近年来立法后评估在地方立法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专业的第三方开始逐步参与到立法活动中并扮演重要角色,律师事务所即其中之一。专业机构的参与既是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体现,亦是提升立法质量、保证良法之治的重大创新举措。本文通过分析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对《甘肃省招投标条例》的立法后评估工作,透视律师事务所在推动地方立法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总结其参与地方立法的实践与经验。  相似文献   

5.
立法评估:一种提高立法质量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评估指以特定的方式方法对立法效果的分析和评估,全面、系统、客观地掌握法律实施和立法质量情况。立法评估的标准主要有效力、实效、效益三种。立法效果的工具、方法和技术则因每种情况的特性、被考虑的具体标准、意义、结果的条理性和可靠性程度而变化。立法评估制度化成为一种趋势,制度化的形式主要包括程序措施和组织措施。立法评估在方法和实践上亦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立法后评估有助于了解立法实际成效,提升立法水平。长期以来,人大和政府都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和努力,并且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以《湖南省<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立法后评估实践为例,透过对立法后评估的基本现状及其问题的反思,我省的地方立法后评估工作可从深化对地方立法后评估重要意义的认识、建立健全地方立法后评估的常态化启动机制、强化公众参与和沟通、善加利用法律大数据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专家作为掌握专业知识的特殊群体,应在行政立法听证过程中发挥其知识专长。专家参与行政立法听证,可以加强立法的科学性,增进立法的民主性,提高立法的效率性,维护立法的权威性。行政法制发达国家普遍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行政立法中必须有专家参与以维护立法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因此国外专家一般是依法、有组织地参加立法听证活动的。参照各西方国家的经验,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专家储备和利用制度:1.建立专门的专家参与组织或建立专家选任机制;2.明确行政立法听证中专家的地位;3.建立专家参与行政立法听证的权利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对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绩效评估中可以看出,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绩效普遍偏低,原因主要是政府公开的信息价值不高、政府信息公开传播存在障碍、立法配套机制缺失等。宏观方面应尽快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并突出立法的针对性;中观方面应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引入独立第三方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绩效评估机制;微观方面政府信息公开立法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元化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与社会公众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对地方政府立法后评估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立法后评估是提高地方政府立法质量,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从地方政府立法的角度,通过立法后评估制度的现状以及如何构建我国政府立法后评估制度两个方面的分析与阐述,提出建立政府立法后评估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0.
立法后评估是整个法治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建立和完善立法后评估制度有利于减少制定成本高、实施成本高、监督成本高和社会效益差的“劣法”。杜绝搞形象工程式的无任何实际意义的“观赏性立法”。笔者认为立法后评估应当成为一项重要的立法制度。  相似文献   

11.
立法的合理性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法后评估是指法律实施一段时间以后,有关政府部门、组织或人员对其实施效果等进行评估,根据法律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立法上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完善立法.立法的"合理性评估"包括三个方面的评估:即法作为社会规范选择的合理性;立法权、立法程序、立法内容的合理性;法律绩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行政立法中存在立法质量不高、主体混乱、权限不清、程序不完善等问题,对这些问题应当从转变立法理念、加强立法理论研究和立法监督以及立法实验评估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组织进行第三方评估的科学性与透明性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分析当前社会组织进行第三方评估的观念滞后性、法律法规与评估范围和标准不明晰以及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不到位等问题,提出社会组织应当从参与第三方评估转变为协同政府开展第三方评估,通过建立三方协同的评估框架并完善如监督机制、数据平台、行业组织等微观机制,推动社会组织与政府协同评估,以此增强第三方评估科学性与透明性。  相似文献   

14.
日趋活跃的地方应急立法是中国特有的应急法治环境与多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对353份地方应急立法文件的时间、地域、内容与立法模式分析发现,中国地方应急立法共享了类似的制度演进模式,具有共通的内在特质。虽然地方应急立法在维护国家整体主义等方面卓有成效,但也存在操作性不强、区域差异较大、内容雷同、立法滞后等问题。未来可以通过提高立法水平、建立多元化立法评估机制等措施改善,同时应当正确处理好应急立法与应急预案、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从加强立法监督,完善立法程序,严格控制行政立法范围,建立民主立法机制以及立法责任制等角度控制行政立法,对建设法治政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地方行政立法后评估中的合法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地方行政立法的后评估既包含实效性分析,也包含了合法性评价。然而,合法性评价与合法性审查属不同的概念而不能简单移植。鉴于行政立法的合法性问题应在制定和实施阶段得以解决以及合法性评价在后评估中有被异化的可能,参考国外的实践并出于维护法制稳定的理念,可以认定合法性评价在地方行政立法后评估中的非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论证行政立法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入手,对行政立法大规模适用所引发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进而重点剖析了我国当前行政立法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应加强立法规划,以适应行政管理的需要;健全和完善行政立法体制;增强行政立法程序的民主性;加强对行政立法的有效监督等完善行政立法的措施和建议,并分析探讨了我国行政立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论行政立法的概念和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立法的名称和概念相当繁杂,争议颇多。“行政立法”的名称应当得到肯定。最狭义的形式意义的行政立法概念是行政法学研究应当采用的概念,它在外延上排除了权力机关所立的行政法律、行政机关的决定、命令、其他规范性文件、行政解释和行政机关的法律提案。行政立法具有行政和立法双重性质,对其性质的研究不能仅仅从应然或者实然出发,应当既把应然和实然区别开来,又结合起来。不应以观点裁剪事实,走向片面和极端,不应一概而论,而应当既有整体认识,又要具体分析。行政立法研究的目标不是否定或抬高,而是完善、规范和控制行政立法。  相似文献   

19.
科学、合理地确定行政立法计划程序,对于保障行政立法计划的有效制定,进而保障行政立法的有序进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源头性保障作用。本文在对我国行政立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行政立法计划应遵循的程序。  相似文献   

20.
由上海、江苏、浙江组成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具有良好的经济和法制基础,同时,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环境也要求地方政府之间加强区域行政立法协作,培育协调和谐的区域法制环境。本文提出了区域行政立法的法律地位,以及在长三角实行区域行政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如何运作区域行政立法,提出了立法模式、立法形式和立法程序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