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房屋拆迁制度下,为保证城市拆迁顺利进行,合理定位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角色至关重要.目前城市拆迁矛盾中暴露出政府职能的错位.对此,首先应该通过严格界定"公共利益",在此基础上区分公益性拆迁和商业性拆迁两种不同类型的城市拆迁行为,进而达到重塑现代服务型政府在城市拆迁中的职能,具体表现为:公益性拆迁由政府主导;而对商业性拆迁,政府归位到"制度保障者、市场环境缔造者和公正仲裁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以城市房屋拆迁的性质分析为起点,不难发现城市房屋拆迁实质是一种行政征收.国家行使征收权必须具备:公共利益的目的、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予以公正的补偿这三个法律要件;以"重庆钉子户"事件法律分析为核心,可以看出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存在严重缺陷,立法不完善和制度设计不合理.突出表现为:欠缺公共利益决断机制、程序不当、补偿原则不明确、救济途径不畅.  相似文献   

3.
《行政论坛》2015,(6):94-98
征地拆迁问题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突出问题,其本质是一种经济行为,即交易行为。交易成本理论也称交易费用理论,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分析征地拆迁现象为土地产权变革及公共利益界定提供了思路和依据。征地拆迁成本逐年升高,运用交易成本分析,揭示了其原因主要在于公共利益界定过于模糊、土地产权不明晰、征地拆迁相关者利益失衡及拆迁估价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等方面。因此,控制征地拆迁成本,应该从明晰被征地产权、准确界定公共利益范围、规范补偿标准、推行土地使用权的市场交易以及建立征地拆迁问责机制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修宪背景下的城市房屋拆迁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的城市房屋拆迁暴露出若干问题,此次宪法修改给了人们认真检视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机。在宪法修改之后,城市房屋拆迁应当注意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准确界定和衡量公共利益,给予公民充分及时有效的行政补偿,同时采取适当合理的拆迁行为对公民的人权加以尊重和保护。  相似文献   

5.
叶汉杰 《学理论》2010,(23):145-146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与规制拆迁的已有立法相比具有进步意义,但其在公共利益的界定,征收程序的构建,补偿规定的完善等方面仍有不足之处。应当将危房和旧房拆迂分别规定,适当限缩界定公共利益的兜底条款;具体规定论证会、听证会程序;赋予被征收人对房屋评估价格的复核权,并明确房屋产权调换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城市拆迁中政府行为的理性选择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来看,地方政府的逐利倾向是引发城市拆迁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合理定位地方政府在城市拆迁中的角色,增加城市拆迁信息透明度,构建"公共利益审查机制"和"有选择性的激励机制",强化内外部监督,完善财税体制,切断地方政府土地生财的后路,有效规避地方政府在城市拆迁中的各种逐利行为,是解决城市拆迁中各种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对公共利益的科学界定一直是一个让理论界与实务界深感困惑的问题.对公共利益的界定是一种关涉人的行为的实践活动,是界定主体在一定原则下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作为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人道理性统一体的实践理性,为公共利益的界定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方法论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徐喆 《学理论》2012,(21):21-22
城市拆迁中的公众参与有助于增强政策的透明度、促进政府角色的合理定位以及保障拆迁中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目前,我国城市拆迁中的公众参与还不完善,为了更好地发挥拆迁中公众参与的作用,必须转变传统观念、加大政策的透明度、完善公众参与的相关法律和制度等,确保拆迁中的公众参与能够有效地进行,进而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9.
城市房屋的拆迁与补偿,直接关系到民生的发展和民权的保障,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现行房屋拆迁法律制度在实践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正在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深入分析了房屋拆迁中公共利益、个人利益和商业利益交织错结的复杂现状,对我国现行房屋拆迁法律制度进行了系统反思,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开始实行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对我国以往的房屋拆迁制度进行了变革。新条例对房屋征收过程中的公共利益需要、征收补偿制度、司法最终裁决权等诸多问题作了明确界定,从而新条例对公民的不动产物权保护更加充分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10,(52)
<正> "公共利益"的认定不但在立法中须明列类别,且须设置认定程序,规定必须公开认定理由《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正由国务院法制办第二次公开,限15日内"征求意见"。此前,先后有国务院于1991年和2001年颁布实施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12.
城市房屋拆迁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城市合理布局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我国的各级城市中房屋拆迁普遍存在.土地征收是城市房屋拆迁的基础,因此要解决此问题必须将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两个问题同时讨论,并从私法角度来说明私权受侵犯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政府对公共利益组织实施特别的管理及优惠待遇,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十余年,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进行公共利益组织立法.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体系划分存在一定问题,可以借鉴公共利益组织和一般非营利组织的划分方式,对非营利组织重新进行分类管理.其路径在于: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和公共利益资格,建立非营利组织分类管理模式和建立差别化的扶持和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4.
建立和完善公益征收中公民权益保障制度,必须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完善公益征收的补偿制度,建立正当的公益征收程序,拓宽公益征收的司法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5.
孙萍  许阳 《行政论坛》2013,20(1):52-57
公共政策是当下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公共政策以公共政策问题为客体,通过对问题的有效解决,进而维护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根本属性,作为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社会公共利益的载体,公共政策问题亦通过公共性取向来表现其社会价值.因此,在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而成为政策问题时,必须以公共性为根本价值取向,以公民参与政策问题界定为基本前提,确保政策问题界定的公共性、平等性、民主性与合法性.但是,在我国公共政策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社会问题并不是完全按照公众意愿,根据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进入政府议程,问题界定过程存在主体平等性缺失、程序民主性游离、结果合法性不足等问题.故而,为了实现问题界定公共性取向的回归,必须厘清公共性取向的主要内容,对政策问题界定过程进行客观、理性的现实反思.  相似文献   

16.
拆迁涉及到政府、拆迁户、开发商和拆迁公司等各方利益,是当前产生社会矛盾和不稳定的一个重要领域.北京市酒仙桥地区在危改拆迁中引入了投票,是基层政府面对复杂的各方利益纷争和冲突的政府管理目标,难以协调整合下的"无奈选择".酒仙桥"投票拆迁"颇具创新精神;但也反映出公众在利益表达、参与决策以及政府在社会利益结构中如何准确定位,进行协调和整合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预见,各种形式的公众参与将持续增加,对以整合社会利益、增进公共利益为最终目标的政府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11)
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公布并施行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这是我国关于房屋征收制度的一次改革和进步,修改和删除了已废止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中广为诟病之处,首次明确区分了公益征收和商业拆迁之间的界限,对公权力的滥用予以明确的制约。然而,该条例的规定相对于中国复杂的房屋征收现象,显得格外单薄和无力,对公民财产权利的保护并不完备,公民合法的财产权利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牺牲品。为此,应正确界定公共利益的含义;完善房屋征收补偿制度;完善房屋征收司法解决机制;提高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付永生 《学理论》2009,(17):77-78
本文从如何界定公共利益、征收程序的缺陷、征收补偿的随意性等方面对当前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同时提出了合理界定公共利益的办法,通过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并加强村委会的民主建设来保障农民权益,并且结合实例探讨了目前法律框架下土地补偿多元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房屋拆迁已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活动,城市房屋拆迁制度是当今社会一项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物权制度.但是在现实中,我国的城市房屋拆迁制度及其实施状况并不尽如人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本文对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完善以及<物权法>对房屋拆迁的相关规定进行初步的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农地征用制度: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我国现行的农地征用制度在立法、征地补偿制度以及土地收益分配机制三个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致使失地农民的权益受到侵害.为了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应对现行的农地征用制度进行改革: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加强土地立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改革征地补偿制度;改进征地程序,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