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前关于王稼祥随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相关历史的记述,一是说王稼祥随中共中央机关到陕甘根据地的后方瓦窑堡,没有随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红一方面军开赴前线,进行直罗镇战役;二是说王稼祥参加了1935年12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这两种说法存在对一些事实叙述不准确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静德 《党史文汇》2005,(10):40-43
进驻南茹,配合友军战忻口1937年9月21日,朱德和周恩来从太原乘军用汽车到设在代县太和岭口的阎锡山前线指挥部,会见阎锡山。此前,周恩来、彭德怀、徐向前已在9月7日到太和岭口会见过阎锡山。当时他想沿东部省界构筑绵长的国防工事,进行“守土抗战”。对八路军入晋一再表示欢迎,  相似文献   

3.
1949年10月19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周恩来与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程潜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会议还决定由周恩来主持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4.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周恩来与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程潜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会议还决定周恩来主持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5.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周恩来与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程潜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会议还决定周恩来主持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战云密布的西安两人相见恨晚 1937年2月4日,周恩来在战云密布的西安,会见了冲破重重阻力,从绥远前线赶来采访的《大公报》记者范长江。 “你在红军长征路上写的文章,我们沿途都看到了。我们红军里面的人,对于你的名字都很熟悉。你跟我们党和红军都没有关系,我们很惊异你对于我们行动的研究和分析。”周恩来握着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与杨立三的情谊杨立三,湖南长沙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作和财务工作的创始人。在长征途中,他与周恩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35年8月,红军长征到达毛尔盖之后,身兼中央军委副主席和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周恩来大病一场。连续几天,高烧不退,不能进食。医...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1,(4):42-42
1935年,周恩来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政委,他一直很牵挂跟随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廖承志。自从廖仲恺被国民党右翼分子暗杀后,周恩来一直关心照顾着他的家人。这次廖承志也跟随红军长征,周恩来原想让他跟在身边的,可是廖承志自己愿意和朱德他们去红四方面军,说是锻炼锻炼自己。  相似文献   

9.
首先是会宁当地的群众基础好。1935年,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中央领导人率领红一方面军改编的陕甘支队7000将士长征途经会宁时,曾在会宁进行短期整体,进行扩红活动,还在会宁组建了抗日游击队。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16,(6)
正1935年8月,红一、红四方面军混编成右路军和左路军。8月21日,红军右路军开始过草地。正在病中的周恩来随彭德怀率领的第三军(原红三军团)行动。兵站运输部部长杨立三也在这支队伍中。此时的周恩来身体极为虚弱,从10多天前起就经常昏迷,由于连续发高烧,已有五六天没吃什么东西。看着周恩来这个样子,杨立三心里非常难过。长征以来,周恩来一直处于超负荷的运转之  相似文献   

11.
1959年的毛泽东,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大跃进”带来的诸多问题,以“总结经验,纠正错误,调整指标”为方针的庐山会议召开了。处于政治漩涡中心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既要按照毛泽东的意图反右,又要遵循客观规律务实;既要纠正“大跃进”带来的负面影响,又要维护好毛泽东的威望,在“左”与“右”之间的钢丝上艰难地行进着;原本的“神仙会”因为彭德怀的一封信使形势陡转,周恩来更加左右为难,他甚至违心地批判了彭德怀;庐山会议上的周恩来就这样在两难中转换着角色。  相似文献   

12.
怀念长征(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刊登由方程编写的《怀念长征》一文,有一层重要的意旨是为了纪念发生在70年前的中国红军的长征。提起长征,我们自然会想到“震惊中外”“艰难卓绝”“一往无前的必胜信念”等词语,自然会想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陈云、彭德怀等一批灿若星斗的伟人及催生新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众多革命元勋,自然会想到那些在长征路上冲锋陷阵、舍生忘死的知名或不知名的普通红军战士。可以说,红军长征是一种为了执著的信念和理想、不畏险阻、不怕牺牲、英勇奋斗、自强不息的历史进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修正错误、不断求真务实、不断自立自强、不断带领军队和民众冲破层层黑暗走向光明前景的历史进程。我们怀念长征,是在怀念一种照亮历史和中国人民生活的精神;我们纪念长征,更是期待长征的精神不断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得到发扬光大,依然如灿烂的阳光般照亮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3.
江和平 《党史博览》2023,(11):35-39
<正>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军事家、享誉世界的政治家。他在志愿军司令部鲜为人知的故事告诉人们,他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元帅,也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打了10个月的仗,美国还不知道我彭德怀在朝鲜呢”彭德怀的一贯指挥风格是战斗一打响,就亲自到前线去。抗美援朝之初,毛泽东为了志司的安全,主张志司驻地设在鸭绿江北岸的中国境内,但彭德怀坚持要设在朝鲜前线。彭德怀认为在朝鲜境内便于协调中朝军队、统一指挥作战,便于亲自同前线指挥员通电话,直接了解战况、下达命令。  相似文献   

14.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完成了伟大的长征,胜利到达抗日前线的陕北革命根据地,这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同年12月25日,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深刻的分析,决定渡过黄河东征,组成以毛泽东为政委、彭德怀为总指挥的中罔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  相似文献   

15.
傅兴国 《共产党人》2012,(16):12-13
在革命战争年代,宁夏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是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地方,是红军西征的主战场。在红军长征、西征期间,红二十五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都曾先后途经、转战宁夏。数万红军将士在此浴血奋战,我们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彭德怀、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的一生历险无数,在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的劳山遇刺,是最意想不到的,也是最惊险的。周恩来说:“我一生遇过很多次危险,但最危险的就是那一次,那次是陈友才同志代替我牺牲了。” 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中国共产党发出了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时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周恩来,率代表团往返于延安与西安、杭州等地,与国民党政府代表谈判。担任警卫任务的是延安卫戊司令部参谋长兼周恩来随从副官陈友才。 4月25日,周恩来再次由延安启程前往南京,同国民党代表谈判关于红军改编  相似文献   

17.
1935年11月初,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即红一方面军主力)与红十五军团在陕北胜利会师。随后,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宣告成立,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统一领导和指挥红军作战。与此同时,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宣布恢复红军第一方面军番号,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辖第一军团和第十五军团。我在红一军团担任教育科长。  相似文献   

18.
<正>1965年1月9日,周恩来和叶剑英在北京听取空军关于两次击落美国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战斗情况的汇报,时任空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张廷发受命汇报。汇报结束后,周恩来对张廷发说:你的汇报条理清楚,我听明白了。这是张廷发最后一次向周恩来汇报工作,与他第一次面对面向周恩来汇报工作时的情景一样,深深地镌刻在他的记忆深处。1955年夏,空军根据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彭德怀的指示,在杭州召开会议,布置  相似文献   

19.
正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苏区吴起镇,结束了长征。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分别在甘肃的会宁、静宁会合,红军三大主力最后在陕北"落脚"。陕北成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红军新征程的"出发点"。吴起镇成为中央红军长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落脚点"曾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李维汉(罗迈)说:"在到哈达铺前,在河边的一个圩场上,我看见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刘少  相似文献   

20.
1934年秋,中共中央被迫率领红军实行长征转移,并在途中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期间,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革军委副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又是党和红军的核心领导“三人团”成员之一的周恩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