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范婷 《党史纵览》2009,(5):47-50
野坂参三(1892-1993),又名冈野进、野坂铁,1892年出生于日本山口县.1922年,他与片山潜等人创建了日本共产党.1928年3月15日,当日本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时,日本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对日共进行了大规模镇压,野坂参三等日共领导人和1600多名党员及其支持者被逮捕.1931年3月,日共中央秘密把因病假释出狱的野坂参三派往共产国际.1935年8月,野坂参三在莫斯科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并被推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相似文献   

2.
1940年4月,日共驻共产国际代表野坂参三(本名冈野进)从莫斯科经新疆,秘密来到延安,受到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烈烈欢迎。由于当时的环境残酷,野坂参三回日本已十分困难,便授受了中共中央的邀请,留在延安,领导在华日人的反战运动。直到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后,才恢复日本名字冈野进,并于同年5月31日在延安以日共代表的身份公  相似文献   

3.
野坂参三(冈野进)是日本共产党员的著名领袖,曾长期担任日共第一书记和党的主席。抗日战争期间,他只身来到延安,致力于对日本军队的宣传和对日本战俘的教育工作,在中国人民的抗战史上谱写了一曲中日人民共同反对日本军阀法西斯的国际主义凯歌。 1940年3月,时任日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的野坂参三欣然接受共产国际的委派,化名林哲,从莫斯科经新疆秘密抵达延安,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他一到延  相似文献   

4.
范婷 《党史纵横》2008,(11):48-50
野坂参三(1892—1993),又名冈野进、野坂铁,1892年出生于日本山口县。1922年野坂参三和片山潜等人创建日本共产党。1928年3月15日,当日本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时,日本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对日共进行了大规模镇压,逮捕了野坂参三等党的领导人和1600多名共产党员及其支持者。1931年3月日共中央秘密把因病缎释出狱的野坂参三派往共产国际。1935年8月野坂参三在莫斯科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并被推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了一所史无前例的敌军战俘学校——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先后接受了900多名学员.这些学员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和优待俘虏政策的感召下,逐渐觉悟,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反战活动,和中国抗日军民一起,谱写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新的篇章.1 1940年4月,日本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时任日本共产国际代表的野坂参三来到延安.5月,他向中共中央建议设立一所专门的学校,把日益增多的日俘组织起来,集中进行反战和平教育,提高对日俘训练、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中共中央很快接受了这个建议,并委托八路军总政治部筹建这所学校.征得毛泽东同意,学校定名为“日本工农学校”.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和筹备工作,10月,日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在日共的影响下,台湾先进分子在岛内外开展共产主义活动,为台共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和干部力量;在日共外围团体——日本农民组合和劳农党的指导下,台湾的农民运动日益高涨,为台共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27年10月,共产国际指示日本共产党组织"台湾民族支部",日本共产党就是接受这个命令,担负起了组建、指导台共的责任。台共成立后,日共屡遭日本警察的破坏,使得日共对台共的工作难以进行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1992年底,日本各报均以醒目的标题报道日本共产党总书记野阪参三因在共产国际工作期间向斯大林密告,陷害同事致死,日共中央委员会一致决议开除野阪参三出党。熟悉中共党史的人都知道野阪参三,他与中国革命有过一段密切的联系,在中共党内,野阪也是唯一与毛泽东有个人很深私交的外国党的领袖。1950—1955年,野阪为逃避国内的政治迫害秘密流亡中国,在北京的中联部第一招待所住了五年。1962年,野阪70寿辰,《人民日报》曾以社论形式祝寿,可见其在中国之特殊地位。最近,日本《东京留学生新闻》刊载了一篇人物档案性的文章,介绍的就是这位日本共产党前总书记野阪参三在延安的一段未公开的经历。笔者的父亲是延安出身的老革命,曾与野阪参三有过来往,该文就是根据老人  相似文献   

8.
何立波 《党史博采》2014,(12):26-30
1940年10月,延安来了一位特殊的国际友人,他就是日共中央委员、共产国际执委,后成为日共中央主席的网野进。1940年3月到1945年9月,冈野进在延安工作了五年多时间,为中共对日斗争策略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许多日本反战进步人士纷纷投入到中华民族的抗日洪流之中,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其中,在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进行反战工作最为有名的是日本共产党领袖、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校长、在华日人反战同盟负责人冈野进(即野坂参三);而另一位则是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  相似文献   

10.
在承认私有财产的同时坚持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大陆与因独立论抬头而动荡的台湾之间,矛盾由来已久。究其原因,应是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存在着的国共之间的合作抗日与内部抗争。在当时中国那种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中,有这样一个日本人,他与中国共产党的毛泽东和中国国民党的蒋介石都很接近,不但提出过关于战后日本改革的构想,还试图让日本国民承认他是“日本人民代表”。这个人就是日本共产党的领导者野坂参三。  相似文献   

11.
李国亮 《湘潮》2021,(4):28-30
全面抗战时期,毛泽东在领导敌后军民逬行抗日斗争的同时,还身体力行,关心、指导、支持日本人民开展反战运动,不仅阐述了运动的必要性、可能性、发展规律,而且提出了一系列争取日本士兵及宽待俘虏的办法,大力支持日共领导人野坂参三来华开展反战工作。毛泽东支持日本人民反战运动的理论及实践极大地丰富了其反法西斯国际统一战线思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1937年11月29日,在苍茫的天空中,一架飞机呼啸着向延安飞来。机舱靠窗坐着一位年轻人。他便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委员和候补书记王明,又名陈绍禹。  相似文献   

13.
陕北。延安。 1937年 11月 29日,一架飞机在延安的简易机场降落。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委员王明偕同康生等人缓步走下飞机。中共中央领导人张闻天、毛泽东、朱德等在机场热烈欢迎。毛泽东以“饮水思源”为题致欢迎辞说:欢迎从昆仑山上下来的“神仙”,欢迎我们敬爱的国际朋友,欢迎从苏联回来的同志们。你们回到延安是一件大喜事,这就叫做“喜从天降”。 然而,毛泽东用他那热情的怀抱迎接回来的王明并没有改掉忽“左”忽右的作派,此次回国更以为掌握有共产国际的新精神,因而显示出一派“钦差大臣”的姿态…  相似文献   

14.
张太雷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并致力于中共和青年团的对外工作.1924年7月,张太雷与卜士奇一起出席青年共产国际."四大"会后留在莫斯科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驻青年共产国际代表.1921年春,受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委托,张太雷赴苏联在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同年6月,他又陪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到中国,参与召开中共"一大"的筹备工作,旋即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三大",在发言中呼吁共产国际重视和支持中国革命.7月,张太雷出席青年共产国际"二大",当选为青年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  相似文献   

15.
1938年7月,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王稼祥回国。临行前,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与王稼祥和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任弼时进行了重要的谈话。据王稼祥回忆,季米特洛夫说:“应该告诉全党,要支持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他是在实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领袖。其他人如王明,就不要再争了。”这是共产国际第一次对中国共产党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为领袖。  相似文献   

16.
1924年6月,李大钊赴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会议结束后,他留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直到12月回国。期间他在苏联参观、考察、作报告,发表演讲,为教育和启迪中国留学生,宣传中国革命形势,加强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实际的交流沟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苏联留下了他闪光的足迹。  相似文献   

17.
杨瑰珍 《党史文汇》2004,(10):35-36
日本<文艺春秋>2004年6月号,首次披露了日本新发现的毛泽东真迹--毛泽东在60年前写给前日本共产党主席野坂参三的两封亲笔信.这两封信,对于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国际共运史、研究中日关系史的人来说,可谓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  相似文献   

18.
斯大林为推行他1926年11月在共产国际第七次执委扩大会上所作的《论中国革命的前途》的报告以及依据这个报告共产国际通过的《关于中国形势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斯大林报告和共产国际中国问题决议).不惜撤销了共产国际东方部驻中国的远东局,重新另派罗易为共产国际驻中国的代表.并与尚未离开中国的维经斯基和苏联驻国民政府顾问鲍罗庭4人组成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团.在武汉督促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9.
赵新华 《世纪桥》2012,(16):42-45
杨松是东北抗日斗争的重要领导人,曾任中共吉东特委书记。他多次踏上宁安的土地,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1935年10月杨松在莫斯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机关工作。1938年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在延安创办和主编《解放日报》,并协助张闻天创办马列学院,是优秀的马列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毛泽东亲笔为他题写了挽联:“杨松同志办事认真,有责任心,我们应当记住他,学习他。”  相似文献   

20.
2009年8月30日的日本第45届众院选举,朝野换位,政坛彻底洗牌。但如此沧桑巨变,却没能带来日本共产党(下简称日共)在国会的跃进。不过,伴随着经济萧条的持续,日共的人气逐渐提升,一年多的时间里,党员人数净增1.3万人。至少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