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制性迟钝”催生“怨恨式批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越是长期置身于受伤害的处境,越是觉得这种处境超出自己的控制,怨恨就越深一个社会的基调性情感,是这个社会的结构性因素持续作用下的产物。对处于急遽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我们还真难以厘清其中的百感交集,分清其中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心浮气躁的一窝蜂,狭隘极端的偏执狂,冷漠麻木的看客等不良心态层出不穷。2011年6月(下)人民论坛怨恨心灵解救策划,揭示了这样一种现象:社会失利者抱怨权益受到侵害,既得利益群体在抱怨权益得不到保障,社会中各个群体都处在抱怨和仇视之中,似乎人人都成为了受害者。而随着社会发展,怨恨心态又有了哪些新动向?不讲道理的开骂为何越来越盛行?  相似文献   

3.
从怨恨切入,对西方文化危机进行价值批判,是尼采和舍勒的一个共同点。然而,在共同批判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基础上进行道德基础探究的过程中,两位思想家的结论却相去甚远:尼采指证基督教道德是怨恨的结晶,而舍勒则将目光瞄准现代仁爱。  相似文献   

4.
高校中的弱势大学生往往容易滋生怨恨,这既与他们的生存境遇有关,也与他们的心理特性相涉.弱势大学生的弱势,让他们更容易体验到伤害或挫折,而当他们体验到伤害或挫折,产生不平情绪后,只能隐忍于内,沉淀为怨恨.这种怨恨.一旦滋生,又往往会导致其人格走向分裂.  相似文献   

5.
“怨恨”是对鲁迅、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张爱玲等中国现代作家在21世纪研究中的新判断,其怨恨的产生基于两方面:一是对中国传统弊端的怨恨,二是对现代缺陷的怨恨。他们既怨恨传统也怨恨现代,并由于对现代的怨恨而更加重了对传统的怨恨。  相似文献   

6.
胡建国 《乡音》2012,(5):37-38
当前社会怨恨心态呈现出的新的变化,社会仇富、仇官心态在公众中蔓延开来。对此,舆论与学者普遍认为,这种社会怨恨心态,主要是对非法致富与为富不仁、贪污腐败和滥用职权的不满与仇视。但是笔者发现,当前社会怨恨心态呈现出的新的变化,出现了诸如社会仇视心态指向由个体转变为群体,社会仇视心态的强度、  相似文献   

7.
结合中国古典"诗怨"传统,并运用尼采、舍勒等人的现代性怨恨理论对台湾的现代性叙事进行意识形态分析,指出由于割台、日据、二·二八事件等历史原因造成台湾政治大众在祖国认同上的某种怨恨心态.从"伟大叙事"的角度,对于国民党意识形态在台湾的失败与"本土政治"的兴起作了历史的剖析.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社会动荡事件,社会普遍认为是民众怨恨导致社会动荡,社会动荡再度招致民众怨恨,进而生发更强烈的社会动荡,它们互为因果,相互借力,互为前提,如此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别人不理解而自己不怨恨,是君子的一个特征 ●善解人意也是君子的一个特征 ●被理解是奢侈品 ●理解别人的两个最简单方法是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 ●职场的善解人意主要是理解顾客、上级和下属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学生嫉妒心理表现及特点◎嫉妒心理的危害◎嫉妒心理的预防和克服嫉妒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俗称为“红眼病”,一般表现在人际交往中,当看到别人比自己优越或当别人将要超过自己时产生的自惭、羡慕、不服、担忧、愤怒和怨恨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消极情绪体验。嫉妒心理发生在青少年学生中,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克服,就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妨碍个人的发展前途。因此,研究青少年学生嫉妒心理的特点及其危害性,寻找克服嫉妒心理的方法,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青少年学生作为一个特殊年…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4,(7):70-70
徐春丽在《行政与法》2013年第10期撰文认为,伴随着社会结构的总体变迁,社会心态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怨恨作为现代社会的伴生物,不仅同个人或群体的精神因素有关,更是社会结构变迁在个人心理的投射和表达。  相似文献   

12.
《上海人大月刊》2011,(7):46-46
社会心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改革开放前,由于中国经济成分的单一性以及就业方式、利益分配格局的相对稳定性,社会成员的心理压力比较单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利益的日益多元化,造成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压力感增大,产生不良心态。不久前发布的中国首部关于社会心态的研究报告《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提出,“群体性怨恨”成为中国最明显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3.
刘子平 《桂海论丛》2009,25(1):20-23
利益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正是由于利益的需要,产生了人类社会的一切政治现象,可以说利益问题是一切政治运动和政治发展的起点、目的和归宿.作为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以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其他一切组织一样,也有自己的利益.党内的利益关系与利益矛盾,社会利益及相关因素的变动对执政党的影响等决定了利益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4.
国内关于农民集体行动的动力机制研究的解释框架主要有“面子”、“气”、“怨恨”、“情感”、“压迫性反应机制”等。实际上,“利益表达”作为农民集体的动力机制出现则更为普遍,在利益表达的具体运作过程中,外在的机会结构对其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5.
原始社会没有犯罪,犯罪起源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促使犯罪起源的激发因素是婚姻形式、家庭结构变化和生产力发展引起的人类观念的变化。在人类观念的变化中,个体婚的出现是引起嫉妒感情和嫉妒观念发生的主要原因。嫉妒是文明社会引起情感型犯罪的主要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引起财富的出现和增加,剩余财产的家庭和个人占有引起了私有观念和私有制的形成,是文明社会促使财产贪欲和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但财产贪欲同嫉妒一样,也足以引起仇恨、凶杀和伤害等类型的犯罪产生。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双下肢残疾的人,我有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从我深悟出怨恨和感伤改变不了命运,必须正视自己命运的那一刻起,我的心中就一直涌动着一种难以抑制的激情。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特别是伴随残疾人事业的纵深发展和社会影  相似文献   

17.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李俊强副教授在《关于企业管理人员能力培养的探讨》来稿中指出: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重视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又称各级部门管理人员)的能力培养,不仅必要而且非常重要。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能力培养是多方面的。其中,注意身心健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而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在加强身心健康培养方面,要特别注意克服嫉妒心理、固执心理、自卑心理和侥幸心理等几种心理障碍。①嫉妒心理是对才能、名誉和境遇比自己好的人怨恨的心理状态。管理人员消除嫉妒心理关键在于,对来自下属取得的小改革、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等成果…  相似文献   

18.
人生 多一点理想,少一点迷茫;多一点美德,少一点邪念; 多一点爱心,少一点憎恨;多一点祝愿,少一点嫉妒; 多一点宽容,少一点刻薄;多一点感恩,少一点怨恨。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高考文科状元何川洋,终因民族身份造假而落得无书可读的境地。规则所在,惩罚在所难免。一个造假者接受了应得的惩罚,如此而已。但是舆论显然并不满足于就事论事,而是充斥更多情感,既有泛滥的同情,也有泛滥的怨恨。  相似文献   

20.
满怀激情     
刘明 《现代领导》2005,(6):42-43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态,是一种巨大的内在精神动力。从生动的社会实践层面来看,激情是人类共有的情感,其本质在于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是一种实现理想的热烈情感,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是生命潜力的充分进发,是脚踏实地的不懈追求。激情既是个人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也是社会前进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