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昳 《当代广西》2004,(19):21-22
中国-东盟博览会即将召开,如何使这一盛会能有更多的人参加和有更多的商机与效果,并办成有一定规模的成功的活动,从而树立和扩大广西在东盟各国当中好的形象?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建戍“文明之岛”,必须重视文化的发展。而文化的发展靠的是普及与提高的教化。这就要广泛注入文化因子,提升人文精神和道德水准,培养公民的文化心态,营造文化环境,使公民懂得人与人怎样相处,人与社会、自然怎样协调,以至学会明辨是非,科学思考。  相似文献   

3.
西天取经的成功是团队的成功。这对今日的领导者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四五十年前,组织的经营环境相对单纯和稳定。那时,人们更多地推崇个人英雄主义的领导者,对超人式的领导模式有更多的兴趣和追求。而今日,组织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变化的速度急剧加快,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难以应付,何况超人型领导更多是一种理想化的追求。人总是有缺陷的,完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处事刚烈者,常对人际关系不太敏感;处  相似文献   

4.
李坚众  王连生 《群众》2000,(4):56-56
把思想政治教育巧妙融入适当的载体之中,有利于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与威力。而寓教于“为”、寓教于“境”、寓教于“管”,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寓教于“为”。就是把思想政治工作寓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之中,从培育精神推动力、文化渗透力、环境影响力、内需拉动力和发展后续力“五个力”入手,围绕经济建设做人的工作,做好人的工作促进经济发展。人类已经进入新千年,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而我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物质基础相对薄弱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的重要性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认识、所重视。正确的城市发展观,必须是从城市的良性发展出发,充分体现以人为核心的建设思想和以经济社会文化和谐协调的社会发展思想,服从并符合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一、城市可持续...  相似文献   

6.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这是明人洪应明在《菜根潭》中关于修身做人的一句格言。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人总是兼有得失、功过的。一个人处世立身,重要的不是得失、功过之有无或大小,而是如何正确对待得失、功过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一夜黄沙来,京城脸变黄。相信这是每一位居住在北京的人在4月17日凌晨醒来后的第一感觉。虽然有人把这场让北京脸面变黄的沙尘诗意地比喻为“满城尽带黄金甲”,但是多数人的感觉恐怕更多的是担心和恐惧:这样还是宜居城市吗?如果把降雨、降雪量作为衡量一个地区或地域环境好坏的  相似文献   

8.
莲子 《民主与法制》2013,(25):23-23
如今,我们对生态问题最为切近的感受,更多的是来自于一次次环境破坏和污染事件的撞击,这也在挑战着人类的生态良知。对此,有的人无奈叹息,有的人麻木漠视,亦有一些生态环保卫士,发出自己的呼吁、呐喊,更不乏那些身体力行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生前生活极其节俭,经常吃的是白饭就榨菜,工作一忙,开水泡馒头和方便面也是常有的事,他穿的许多内衣打着补丁,连块香皂都舍不得买。在西藏工作近10年,几乎没有往家里寄钱。在一般人看来,这确乎太“吝啬”了。然而,在聊城工作时孔繁森就曾以一位同事的名义给这位经济困难的同事家里寄了三年的钱;在西藏工作后,随行人员亲眼见到他把身上的2000元钱送给十几户贫因牧民;到改则县察布区一所小学视察时,他掏出1050元钱送给学  相似文献   

10.
正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从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说:"消费是消费环境的产物"。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消费疲弱,严重影响经济发展。为提振我区经济,需要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让更多人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完善消费设施和消费网络,让更多人能消费。在设区市,要以大型商业综合体  相似文献   

11.
论环境正义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利益,是环境正义原则得以确立的基础.环境正义是立足于类性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全面关系确立自己的伦理原则的.作为环境正义总原则的类原则表达了环境正义理论的价值观,明确了环境正义主体的道德责任,建立了环境正义标准的新模式.相对于环境正义规范,作为环境正义原则的类原则是抽象的,但它自身并不抽象,具体包括生存论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作为环境正义原则的类原则是规范人-自然-人之间关系的伦理价值原则.为了使这一伦理价值原则具有可操作性,还有必要对类原则序列作简要说明,这就是环境正义分原则:平等、平衡、共赢.  相似文献   

12.
求全责备,古已有之。据《论语》记载,距今三千年前,周公旦训诫其子鲁公伯禽:"无求备于一人!"这一古训想必不是无的放矢。可是,训诫归训诫,问题却始终存在,所以历朝历代都有人就此阐释着,开导着。  汉代东方朔说:"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唐代李世  相似文献   

13.
崔艳 《浙江人大》2011,(Z1):17-20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提出的明确要求。如何把"为民办实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政府实事工程带来的好处,是人大代表们颇为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民日报最近在第二版推出读图专栏——《一举一动见公德》,图片一一览来,心有所感。 公德系于小节。“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这是梁启超先生百年前所言。百年一语,锁定国民性,让人产生错觉:“公德”二字为何方神圣,这般难修炼!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上海地铁二运”在微博上发表一位女士穿着较为暴露的照片,同时劝告:“乘坐地铁,穿成这样,不被骚扰,才怪。地铁狼较多,打不胜打,人狼大战,姑娘,请自重啊!”结果引来据称是女权人士的抗议:“我可以骚,你不能扰!”此事引起热烈争论。这个论旨简单而表达有力,似乎深合自由主义原则,对很多人有吸引力。但是,这样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在这一个人与人必然发生关系的世界上,权利决不是保障人的尊严与自由之唯一因素,还有其他要素,至少与权利同等重要。首先可以确定:权利从来不是个体私人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创造双赢     
企业发展了,能为国家创造更多税收,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这是不错的,但除了这些还不够。企业是社会经济细胞,它散布出一张网络,与国家、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计划人转向市场人的行为失调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划人转向市场人的行为失调与调适李杏初闵娟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一种外在表现形态。而人的思想则是客观环境的反映,因此人的行为最终是受客观环境的支配和制约的。但,人的行为并不是客观环境的直接和简单的反映,一定的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形成,更多更直接地受一定的...  相似文献   

18.
金钱猛于虎     
从前,有两个朋友看到一位哲学家从丛林中惊慌失措地跑过来。他们问他为什么这样惊恐不安。哲学家说:“在那片丛林中,我看到一个吃人的东西。”“你是不是说有只老虎?”两个人不安地问道。 “不”,哲学家说,“要比老虎历害得多,我是在挖一些药草时挖出来一堆金币。” “在那儿?”两人赶忙问道。 “就在那片丛林中。”说完,哲学家就走了。 两个朋友立即跑到哲学家所指的地方,果然发现有一堆金币。 “那个哲学家多蠢啊!” 一个人  相似文献   

19.
专一于书     
时下,培养全面立体化人才已成为校园内一大主题,而校外打工,作为一种让自己尽早接触社会,增强实践经验的方式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每至双休日,校门口至汉口的班车便人满为患,不妨打听一下,大约有2/3的学生是去找工作或打工。诱惑多了,选择多了,这也就成为一种时尚,大家都抛开了专一,挣扎着要尝试打工的滋味。课堂上缺课的人越来越多,图书馆内埋头苦读的身影日渐稀少。  相似文献   

20.
徐东海 《群众》2014,(8):77-77
时代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地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催生了“深圳特区”,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市场经济。30多年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横空出世,掀起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波热潮。这些地区的突破引领,其意义绝不仅仅是政策上之优惠,环境上之宽松,而是一种战略思维的调整与颠覆、一种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升级。纵观我们江苏,沿海开发战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创设这些国家战略,正酝酿和推动着苏北新一轮产业革命。当下,“高铁时代”的红利正在加速释放,规划建设的徐宿淮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宁淮城际铁路,给苏北平原大地密织了高速的交通网络,必将引导更多的资本流、信息流、技术流涌向苏北,各类要素的叠加效应可以想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