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健飞 《德国研究》2006,21(3):F0003-F0003
2006年6月2日晚7时,170余位中德文学翻译爱好者和嘉宾欢聚同济大学中德学院二楼会议厅,参加正在这里举行的首届德-汉、汉-德文学翻译大赛颁奖仪式暨余华、Kracht作品朗诵会。同济大学校长万钢教授亲临颁奖仪式,德国驻沪总领事芮悟峰博士、德国歌德学院秘书长Knopp博士、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姜锋博士等嘉宾出席了这次活动。万钢校长、同济大学副校长兼德国学术中心主任朱绍中教授、德国驻沪总领事芮悟峰和姜锋副司长分别发表讲话,对此次翻译比赛的圆满成功及获奖译者表示衷心的祝贺。中国作家余华和瑞士德语青年作家Christian…  相似文献   

2.
同济大学与德国有着传统的渊源关系,由于国际、国内的种种原因,这种关系曾一度中断,恢复对德的传统联系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已故老校长李国豪教授根据国家建设和学校传统与发展的需要,在中德两国政府的有力支持下,积极推动了学校对德交流与合作工作的重建和开展.当时,留德预备部、德语系等机构相继成立,德语教学逐步展开,与德方一些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还组建了德国科教情报研究室,这是德国问题研究所的前身.  相似文献   

3.
《德国概况》课程的教学研究李乐曾同济大学自70年代末恢复对德传统联系以来,正成为中国对德科技、文化和教育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随着中—德两国人员交往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进一步了解德国。在进行德语教学的同时开设《德国概况》课,已成为介绍德国、认...  相似文献   

4.
德国学者谈德国的外交政策、北约东扩及德中关系殷寿征1996年7月和9月,我在德国拜访了科隆大学的林克教授和波恩大学教授、德国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凯泽尔先生,他们就德国的外交政策、北约东扩以及德中关系发表了他们的看法,现介绍如下:一、德国的外交政策:凯泽...  相似文献   

5.
时雨编 《德国研究》2014,(1):117-124
1月7日德国首份华人德文报纸《德中汇报》刊登对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就中德关系等进行的采访,史大使就文化交流和如何进一步促进中德友谊等方面谈了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6.
创业和发展的十年———写在德国研究所建所十周年之际德国研究所副所长徐朔一、历史回顾同济大学有着悠久的对德交流的历史。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同济大学作为对德科技文化交流的窗口,进一步加强了它在对德交往中的桥梁作用。为了满足日益扩大的对德合作与交流的需...  相似文献   

7.
姚文俊 《德国研究》2000,15(3):54-56
纵观古往今来的历史,恐怕没有一堵墙的建立和倒塌,像柏林墙那样富有深刻的政治含义。这堵建于1961年8月13日封锁东西柏林之间一切往来的墙被视为德国和欧洲分裂的象征以及东西方冷战的重要标志。随着柏林墙于1989年11月9日开放,东西两德的边界被打开,两国人民开始自由往来。东德开放柏林墙和两德边界之举把两德统一问题的讨论推向一个新高潮。经过艰苦的斡旋和谈判,两个德国的统一仪式定于1990年10月3日零点举行。德国的统一是本世纪举世瞩目的事件之一,它不仅对德国历史的发展,而且对欧洲局势,尤其是对欧洲一…  相似文献   

8.
车轲 《德国研究》2023,(1):4-31+149
在德美同盟中,德国并非完全追随美国,其对外政策呈现出在“战略协调”与“外交对抗”之间动态变化的特点。根据本体安全理论,德国动态调整对美同盟政策的动力机制源自于德国维护其“文明国家”“西方国家”和“正常大国”复合型外交身份稳定性的需要。德国在“战略协调”和“外交对抗”之间的策略选择,取决于美国外交政策对德国复合外交身份稳定性的冲击程度。当美国对外政策调整严重威胁到德国外交身份的稳定性时,本体安全机制会推动德国调整其对外身份的叙事结构,指导德国采用外交对抗或战略平衡的方式应对由此导致的身份危机。不过,德国的对美政策调整被限定在外交身份框架的范围之内,因而两国间的分歧不会造成德美同盟关系的根本性破裂。  相似文献   

9.
今年四月,德国大学校长会议主席埃里克森教授随一德国学术界代表团来华访问,作者因公陪同代表团,并得以趁此机会就德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些问题向埃里克森教授当面请教。德国的高等教育曾因教学科研并重的洪堡模式和卓越的质量而享誉世界,被认为是十九世纪最优秀的模式,受到许多国家的仿效。然而,当德国进入所谓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之后,以往行之有效的模式开始面临强烈的挑战,于是改革高教的呼声遍及全国,其中德国大学校长会议的主张最令人注目,该会议主席埃里克森教授的意见也深受德国朝野,乃至国外同行的尊重。文章涉及了埃里克森教授在访华途中所谈的有关内容,并在经埃里克森教授本人同意后以访问录的形式发表,作者衷心感谢埃里克森教授在百忙中抽暇核阅了全文。  相似文献   

10.
提高学术水准推进中德交流———祝贺《德国研究》杂志创刊十周年同济大学校长吴启迪《德国研究》是我国唯一一本研究德国问题的学术刊物。由于历史的原因,同济大学与德国的关系十分密切,这是办这本杂志的基础。这本杂志已超越了我校原来工科大学在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范...  相似文献   

11.
德国接收外国留学人员及提供奖学金情况郭胜英刘宝利德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每年接收大量的外国留学生和进修人员,留学人员中大部分为自费生,也有一定数量的外国留学人员获得德方奖学金。现将有关情况分述如下,供参考。一、德国向外国留学人员提供奖学金情况按提供渠道...  相似文献   

12.
杨茜  冯晓  朱彦元 《德国研究》2008,23(4):47-52
随着中德经贸关系的发展,德国企业在华投资日益增加。本文根据区位理论和产业链理论,解释了对德企在华投资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借助数学模型剖析了德企对华直接投资(FDI)的区位要求,进而展望了今后中德经济合作的可能和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从德国国防部内悬挂毛泽东像谈起王金标去年下半年,我应邀就德国和西欧的外交安全政策及与此有关的全欧和全球性问题在德作了半年的学术研究。8月19日上午,我访问了德国国防部,魏塞尔中将热情地会见了我,就与安全有关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友好的讨论,并回答了我提出的...  相似文献   

14.
原联邦德国一直被称为欧洲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但两德统一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这种说法遭到了怀疑。本文综合考察了德国东部重建和德国对前苏联、东欧采取的经济政策所取得的客观效果,从德国经济调整已经完成并步入增长的轨道、统一的德国减缓和推迟了西欧经济的衰退、德国的"东进政策"对中东欧经济转轨的作用三个方面证明,统一的德国仍是欧洲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相似文献   

15.
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框架及措施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伍慧萍 《德国研究》2000,15(2):30-34
高教领域的国际化发展既是为了阻止德国高校对外国留学生吸 引减少的势头而出台的有力对策,又是响应日前席卷世界各国的高教改革 浪潮的重要方面。德国的高教政策制定者正不断完善高校立法,调整德国 高教体制和学习结构的设置,推行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学习计划,以提高德 国高校体制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劳石 《德国研究》2005,20(4):38-38
本刊北京讯德国驻华使馆在10月10日庆祝德国统一15周年招待会上,首次向长期从事德中友好并作出贡献的中国人士颁发“德中友谊奖”。本刊顾问王殊、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会理事连玉如以及中国法政大学教授米建获此殊荣。德国驻华大使史丹泽博士致词并颁奖。德中友谊奖首次在京颁发@劳石  相似文献   

17.
简论扩大江苏省对德出口贸易的优势周德明,仇必宏德国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其进出口贸易居世界领先地位。1992年世界贸易进出口总值为75350亿美元,德国的进出口值为8360亿美元,占11.09%,仅次于美国列世界各国(地区)排名的第2位。德国是江苏...  相似文献   

18.
王雪莹 《德国研究》2023,(2):4-31+144
为探讨在区域及全球价值链网络中,德国制衡哪些国家,又受到哪些国家的制约,以及主要上游国家和重要市场的身份赋予德国怎样的政治影响力,本文将价值链权力分为上游权力、下游权力和市场权力三类,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相互依赖程度和国家可替代性的价值链权力测算方式。测算结果表明,欧盟尤其是中东欧国家是德国价值链权力的主要势力范围;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盟单一市场对德国的重要性有所减弱,但德国内需市场对欧盟的重要性却有增强趋势。美国和中国是目前唯二对德价值链权力持续大于德国对其价值链权力的国家。其中,美国稳居对德价值链权力首位,从上游“卡脖子”和广阔的内需市场是美对德两大潜在“杀手锏”;中国对德价值链权力不断强化,但德国对华价值链权力却日渐衰颓,包括一些德国传统优势制造业行业;德国是俄罗斯重要的上游、下游国家和大市场,但近年来中国对俄罗斯的价值链权力显著攀升。使用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和广义矩估计模型的实证检验表明,德国的上游和市场权力越强,他国与德国双边政治关系越密切,这一效应主要存在于德国与非欧盟国家和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之间。  相似文献   

19.
长期、有力地促进中德两国的贸易交往———德国驻外商会、德国工商代表处亚太非洲地区会议综述[德]葛礼慕来自亚洲、澳洲和非洲三大洲的德国驻外商会、德国工商代表处地区大会于1997年5月中旬在上海举行。地区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每次在一个不同的国家。内部性的...  相似文献   

20.
龚洁 《德国研究》2008,23(4):53-58
世纪之交以来,中小企业已日益成为继跨国大公司后经济全球化中的生力军,其海外直接投资活动亦备受瞩目。本文以德国中小企业在华直接投资的示范工业园区——太仓德资工业园区为例,概述全球化背景下德国中小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