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幸福观是人生观系统中有关人生幸福问题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五指山地区作为中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黎族妇女在当地占有相当的比例,他们的幸福观不仅关系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五指山地区和谐家庭的建设,还可以为海南黎族妇女的正确幸福观提供借鉴。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及走访等方式,调查黎族妇女的幸福观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引导途径。  相似文献   

2.
深圳特区大学生幸福观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观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关系到大学生人生观的形成和确立,关系到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本文通过对特区学生幸福观的实证调查,分析了特区大学生幸福观的特点,并据此探讨如何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对于幸福的理论与实践,古今中外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千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马克思主义原著中并没有直接的、系统的论述,而只有零散的表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界定、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西方幸福观和中国传统幸福观进行综合、详细的比较分析,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应是人类社会最高形态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的终极幸福观即共产主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生活品质之城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市民感受幸福的能力及其真实的幸福感受,这一切都与人们的幸福观问题密切相连。虽然幸福观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问题,但围绕"打造生活品质之城"这一主题,构筑社会主流幸福观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因此有必要对生活品质与人们的幸福观问题进行伦理剖析,进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生活品质与人们的需要层次、生活品味、生活态度等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直接相关,科学的幸福观能帮助人们提升需要层次、提高生活品味、和谐生活态度,从而提高感受品质生活的能力,最终实现品质人生。  相似文献   

5.
邓皖宁 《前沿》2013,(18):57-58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幸福理论外化,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高校在现实中幸福因子缺失造成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片面与异化的倾向。通过阐述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维度,从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高校三方面得出建构大学生幸福观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王刚  陈彦君 《前沿》2011,(10):16-19
在中国近代的社会背景下,西学东渐的局面使中国人的价值观、幸福观发生改变,一些思想家以批判三纲、提倡自由、平等为前提,自戊戌维新时期开始,尤其在五四运动期间,逐步出现了带有西方功利主义倾向的求乐免苦思想,进而以自然人性论为理论前提,形成了注重利群且倾向合理利己的求乐免苦幸福观。在近代,求乐免苦幸福观充分展示了其重要作用及其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杨敏  钟毅平 《求索》2013,(12):102-104
理论的建立与模型的架构是幸福感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从幸福研究的历史出发,全面回顾了中西方幸福观的形成和主要观点以及近现代幸福观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对多种幸福感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描述,对不同幸福感的测量进行了说明。最后针对目前幸福感研究的诸多不足和问题.结合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研究本土化、技术多样化、成果实用化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新时代幸福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鲜明的思想内容。从现实和理想角度把握幸福观,明确了在取得现实幸福的基础上不断朝向理想幸福前进,突显出由现实幸福到理想幸福的幸福追求;从物质和精神角度理解幸福观,强调物质幸福满足的同时重视精神幸福的满足,突显出由物质幸福到精神幸福的幸福境界;从个体和人民角度分析幸福观,突出了个体获得个体幸福的同时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幸福,突显出由个体幸福到人民幸福的幸福底色;从创造和享受的角度阐释幸福观,得出了人民群众在劳动创造幸福的同时理应共同享受幸福生活,突显出由人民创造幸福到人民共享幸福的幸福路径;从国内和世界角度论述幸福观,体现了既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又要为世界人民谋合作共赢,突显出由中国幸福到人类幸福的幸福张力。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幸福观具有这五个维度的辩证统一性。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所在,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力点。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幸福观,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的幸福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活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方玉 《前沿》2011,(5):56-59
幸福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规定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幸福观。在幸福观的视阈中,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觉追求,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践指向,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幸福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奋斗目标,现代公民的荣耀与幸福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诉求。明确地把以人为本的幸福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活指向,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所具有的理论力量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民幸福观经历了从以政治约束为核心的幸福观、多元化萌芽发展的务实幸福观,到多元碰撞中实现的幸福观。为提升转型期国民的幸福观,建议运用政策重树劳动幸福观地位,多种媒体合力增加普及宣传力度,培养劳动幸福观环境。  相似文献   

12.
杨东柱 《前沿》2014,(7):54-56
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马克思对幸福的理解扬弃和超越了宗教和资产阶级的虚幻幸福观,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现实幸福观。它把物质满足与精神满足、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很好地融合起来,从而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划清了界限;它强调只有通过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才能获取幸福,从而区别于享乐主义;它把人类幸福与社会制度的变革结合起来,把实现共产主义、达到社会幸福作为最大目标,从而为人类追求幸福指明了方向。因此,马克思的幸福观是一种立足于现实、具有丰富内涵而又有明确未来指向的科学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13.
叔本华对人生幸福有执着的追求,并形成了积极乐观的幸福观。他强调心灵品质的重要性,将人生幸福的本质归结为内在心灵的满足,以拥有精神财富作为人生幸福的根本内容,而将财产、荣誉、地位等仅仅视为人生幸福的附加因素。这种以强调精神富有为核心内容的幸福观对人们建构正确幸福观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4.
浅谈古代西方语义学思想萌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义学是一门专门探讨语言符号意义及指称的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它诞生于19世纪,但在历史上对这方面的研究可谓源远流长。在古代西方对语义问题的研究起初是哲学家们和逻辑学家们对语言研究发生兴趣之后才引发出来的。在古希腊的巴门尼德时代对语词、专名及指称等方面的问题就已有论述;在德谟克利特时代,对语词的认识已达到理性的程度;真正对语言进行独立研究的是智者学派,他们第一次把语言作为一种符号来对待,提出了语言符号本身及语言符号何以能传达它所代表的事物等重要问题;到了亚里士多德时代,亚氏在《工具论》中对语义学方面的论述比前人更为精确和深刻,成为语义学史序言的不朽篇章;之后的斯多葛学派对古代语义学的发展起了奠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以无产阶级作为主体的,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基本前提。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人与社会相结合、社会与自然相统一等几方面。其实现途径主要为加快发展物质生产增强国人幸福感、加强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幸福和谐发展等。  相似文献   

16.
快乐论和完全论对何为“幸福”有着不同的诠释,综合两派观点,可以把幸福定义为“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快乐是幸福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把幸福与快乐等同起来,会导致异化的警察幸福观,它通常表现为“肉欲幸福”、“金钱幸福”、“权力幸福”,这些方面往往交织在一起.道德是幸福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这意味着幸福不必以道德为客体,幸福不是道德的必然结果,幸福必须以道德为基础.要实现警察幸福观的回归,需要处理好法与德、情与理、高标与底线的关系,需要做到头顶蓝天、脚踩大地,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相似文献   

17.
遍布全国各地的红色旅游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又是一个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发展的体系.在红色旅游中可以找到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内容相关的连结点,利用红色旅游这一载体不仅能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指数,也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将红色旅游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有机结合,能增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时效性的同时又能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实现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我们要有为幸福而奋斗,在奋斗中谋幸福的"奋斗幸福观"。"奋斗幸福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为谁奋斗、谁去奋斗以及如何奋斗,这不仅源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个人奋斗史,也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奋斗史一脉相承。新时代弘扬"奋斗幸福观"对于推动青年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运用词汇联想技术收集大学生对幸福的社会表征词语,在此基础上编制大学生幸福观调查问卷,可探讨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生幸福观的结构及其特点。研究发现,大学生幸福观的成分是多元的,但依然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家庭为核心,注重精神生活及理性的财富追求等特点,继承了"家、国、天下"的价值次序,同时表现出生活化与个体化的时代特征。研究还发现,社会取向的追求"自我实现—服务社会"的幸福观和注重精神生活的"快乐"幸福观对主观幸福感有正向作用,而片面追求物质财富及生活安逸的幸福观并不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幸福是指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实践中,由于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感到精神上的满足。幸福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反映。由于人们的生活价值目标不同,人们的幸福观也就不同,尤其是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幸福观。在雷锋短暂的一生中,树立了崇高幸福观,他认为帮人民克服一点困难,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勇于维护集体的利益,为共产主义贡献一切,是最幸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